资源简介 课题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型 新课 课时 1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最后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具体目标,通过提升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学习逻辑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所讲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又注重利用其他思维因素,如联想、想象等,是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阐释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观念,指导学生将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 第十一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第一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因此教材中所讲的创新思维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甚至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功能而言的,不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构要素而言的。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创新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产生条件。第二目“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创新思维具有的三大特征。这一框内容是对本单元学习主题“创新思维”的总体概述。学情分析 高二(7)虽是文科重点班,学习态度较认真,部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有学习意识,没学习行动,学习的状态还没有达到最佳,思维不够活跃,学生知识理解层次浅,识不能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久缺。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没有清楚的认识。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明确科学思维中的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理解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键能力: 理解创新思维“新”在哪里;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智慧,结出创新思维之果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树立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坚持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理解创新思维的基础。 (2)教学难点 难点: 把握创新思维的特征,领会创新思维的路向。教学方法 情景探究法、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设计 【趣味挑战】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Tina Seelig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小测试,虽然不是1美元,但也差不多。她给了班上14个小组各5美元,作为启动基金。学生们有四天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当他们打开信封,就代表任务启动。每个队伍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运用这五美元赚到尽量多的钱。然后在周日晚上将他们的成果整理成文档发给教授并在周一早上用三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虽然斯坦福的学生个个顶尖聪明,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同学们必须最大化地利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也就是这5美元。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完成这项挑战呢 其中一个团队认为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既不是五美元,也不是两个小时的赚钱时间,而是他们周一课堂上的三分钟展示。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不仅学生挤破了头想进,公司也挤破头了希望在里面招人。这个团队把课上的三分钟卖给了一个公司,让他们打招聘广告。就这样简简单单,三分钟赚了650美元。他们发现:他们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源既不是去售卖自己的时间,也不是去卖面子,而是售卖他们班上的同学——这些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现在人人都在追求的“创新思维”。斯坦福的这组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最好的“创新思维”的做法是什么 ——找到最直观的解决方法然后排除它。 善于创新思维的人,不仅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解决方式,还能识别别人没有意识到的资源,并把它包装出最高的价值。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先排除那个显而易见的,以此为前提去思考。即:打破常规的点子,这就是创新思维。 跳出你思维的盒子,你的生活也会增加许多可能性。你所得到的,将绝不仅是100美元而已。 这个挑战给你什么启示? 【点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问题,人人都会想,结果却大不一样。我们应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运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十一课第一框题——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起来探探创新思维的秘密! (二)讲授新课设计 (展示本堂课目录、素养目标) 议学概括: 总议题:如何正确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学环节一:看冬奥会之“人类共同的雪花”,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 (视频)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简约而不简单的精彩设计 【议学情境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设计之全人类共同的雪花 本次开幕式的核心创意理念,来自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中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每片“雪花”均以中国结为基础造型构造而成,犹如钻石中的光,让人过目难忘。“传统精神当代表达”是内核,“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展现属于中国人的简洁、空灵、浪漫的冰雪美学,传达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理念。” [议学任务1] 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人类共同的雪花”设计理念有何特色?阐述这一设计所体现的逻辑思维道理。 议学提示: 立足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新思维,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寓意深远,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符合“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会主题。 总结: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从与一般思维活动的关系看: 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但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2.从其基本内涵看: 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3.从产生过程看: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示例】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被很多人喜爱,却被一牧童发现了问题。牛打架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的,而不可能像这幅画中一样,尾巴高高翘起。 注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源泉和动力,而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实现创新。 【示例】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4.从思维方式看:创新思维建立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础之上,是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创新思维中既有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示例】一个南极探险队首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队员们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输送到基地上,但由于输油管的长度不够,无法输送。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队长帕瑞格突发奇想:南极到处都是冰,能不能用冰来做成冰管子呢 结果大获成功。 请你想一想帕瑞格此举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立足实践,利用了南极气温极低,屋外能“点水成冰”的条件; 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常规的思维方法与非常规的思维方法(联想,跨越性)结合起来,做到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过渡]其实这个案例中队员们的做法还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特征,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议学环节二:见证冬奥会之”奥运圣火点燃“,掌握创新思维的特征 【议学情境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设计之点燃奥运圣火 [议学任务2] 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北京冬奥会奥运圣火独特的点燃方式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新”?从中说明创新思维有何特征? 议学提示: 冬奥会奥运圣火独特的点燃方式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减少大型主火炬“熊熊燃烧”的资源浪费,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别出心裁又体现“低碳环保”思想,展现创新思维的思路的多向性、步骤的跨越性及结果的独特性。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①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②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 ③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 ④与单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举例】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2)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①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②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得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示例】爱迪生要他的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容积。助手测量了灯泡的直径、高度之后,开始计算。由于灯泡是不规则形状,他在几张纸上写满了数据和算式,还是得不出一个精确的数值。爱迪生取来一杯水注满灯泡,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筒,很快就得出那只灯泡容积的数值。 (3)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①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 ②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思维求异、思维求新) 【示例】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烧了一个洞,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 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又例】一般人只是把回形针当作一种文具,有人却能列举出3 000多种用法。如用在衬衣口袋上,别住标签;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可以代替领带夹子;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等。 【创新思维特征之间的联系】: ①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②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探究】手机支付让人们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便能完成购物、乘车等大多数事情;共享单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高铁让原本数十小时的路程在短短数小时内就能到达;网购极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需要的东西。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提示】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比如:移动支付突破了钱包和现金支付的传统思路,引人了手机支付的新思路;网购将互联网与购物消费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拓展了消费渠道;高铁克服了老式火车速度慢、不能兼顾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2)方法新。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规方法,使用了互联网、快递物流、数据通信、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 (3)结果新。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 (1)创新思维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路新, 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落窠白,出路才能巧妙。 二是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三是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检验标准: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易混易错】澄清对“创新”的几个错误认识 (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凡是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议学环节三:追寻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瞬间,传承中国故事,坚定自信 议学延伸:“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还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精彩设计?说说你的理由。并阐述这些设计所体现的创新思维。七、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和方式,理解了创新思维的特征,提高了科学思维素养,掌握了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