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教案

资源简介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标要求】
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知道定义的含义、结构和方法、规则,正确认识划分的含义,明确划分规则。
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运用概念,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议题1.明确内涵的方法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
你能够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吗
点评:
(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围绕松鼠转一圈”,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内涵的理解不同。
(2)要解开两个猎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须统一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理解。这就要明确“围绕松鼠转一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1、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
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2.定义的含义、结构和下定义方法:
(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结构: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属概念
①这里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知识拓展
在同一系统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比如“蔬菜”就是属概念,“胡萝卜”就是种概念。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和外延较小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叫作属种关系,反之则称为种属关系。
理解如何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下定义。
例如:“马”(概念A) 与“白马”(概念B)两个概念中,马是属,白马种,
而“白色的”(概念B具有而概念A不具有)就是“马”与“白马”的种差。
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
◆商品是劳动产品。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哲学不是文学。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正确下定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上述句子都不能正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一是没有揭示其本质特征,二是没有遵循逻辑规则。
2.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⑴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给概念下定义的实质在于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把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所以,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时,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要把握对象的本质属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对事物有科学的认知。
(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逻辑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
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如:“惰性气体元素是与其他元素不发生任何化合作用的化学元素”,“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4)定义不能用比喻。
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知识拓展
(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违反这一规则,成为晦涩定义。例如,“信息是来自母宇宙族群模式基因的世界生元。在这一定义中,如果不先定义“世界生元”等生僻概念就无法让人理解什么是信息。
(2)被定义项要恰当分类。违反这一规则,称为归属不当。例如,“俄罗斯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亚洲国家”,这一定义归属不当。虽然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是在亚洲,但却是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中心在欧洲。
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上述盲人犯了什么错误?
(2)如何避免上述定义过程中的错误?
(1) 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且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2) 概念和定义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单个部位都不是大象的本质属性;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单个部位与大象的范围并不一致。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
(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例:(1)以性别为划分标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
(2)以年龄为划分标准, “人”划分为“老年人”、“中年人” 、
“青年人” 、“少年” 、“幼年” 。
(3)划分的结构:
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还包括划分标准)。
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3、划分的逻辑规则及其违反的逻辑错误
(1)规则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错误表现: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规则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错误表现: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3)规则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错误表现: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示例评析: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在这个划分中,“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这就是“越级错误”。
这种划分是错误的,各子项必须是同一个层级的概念,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4)规则四: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补充)
错误表现:否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例如: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
这个划分不尽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同时也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因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是相容的,存在战争既是常规战争,又是世界战争。事实上,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常规战争。
4.概念是变化发展的
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探究活动: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思考:学生们为何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⑴该老师对本班同学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导致同学们无所适从。如图所示,这样的划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务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已该站在哪一排了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使用一个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划分,先按性别分成两排,然后按体力再分别对这两排进行划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