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教案

资源简介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教案
课标要求: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内容。
2.遵循矛盾律的原因,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3.矛盾律的思维规范,排中律的思维规范,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及思维规范。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
课标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
2.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区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3.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形式逻辑三大规律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到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探究活动: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学生思考: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 谈谈你的理由。
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是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具体要求:
①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②反对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否则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偷换论题”:把不同的论题当做同一个论题使用
在一次辩论会上,英国威伯福斯主教指责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神意”不相容,他对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赫胥黎说“你相信猴子是人类的祖先,那么请问,你自己是由你的祖父,还是从你的祖母的猴群中变来的?”
主教把“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正确论题,偷换成“某个人是由猴群中变来的”的错误论题。把进化的漫长过程歪曲成肉眼可观察的短期进程。
探究活动: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生思考: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哑口无言)?
在同一时间,论断一和论断二能不能同时为真?
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点评:
这位楚人“弗能应”的原因是:问话者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论断中的逻辑矛盾。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4.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探究与分享
下列论断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
◆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和④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
②和③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
5.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区别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 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违背逻辑规律无理狡辩)的特征。 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
联系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两个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断不能同假(都否定),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不能骑墙居中)
公式:
“A或者非A”。
(只能否定其一)
(2)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背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 无矛盾性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 (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