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复习资料)第一讲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走进化学科学1.什么是化学? 在 分子 、 原子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重要的自然科学。2.化学的特征: 认识 分子和 制造 分子,它体现了化学的 创造 性和 实用 性3.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661年,波义耳提出 元素 的概念;1771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现象的 氧化 学说;1803年,道尔顿提出 原子 学说;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 元素周期律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 、 实验 、 分类 、 比较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 物质的外观性质、 预测 物质的性质、 实验 和观察、解释和 结论 ;(二)金属钠1、 物理性质:色态 银白色固体 ;硬度 质软 ;密度 比水的小 ;熔点 较低 ; 导电性和导热性 良好 。2、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 (常温)4Na + O2 == 2Na2O (加热或点燃)2Na + O2 == Na2O2 (2)与非金属反应: 2Na + S == Na2S 2Na + Cl2 == 2NaCl(3)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现象:浮、熔、游、响、红(4)与酸反应: 2Na + 2HCl == 2NaCl + H2↑(5)与盐溶液(硫酸铜)反应 :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3、钠的保存方法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4、钠的用途:(1)钠和钾的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2)钠可用于制备钛、锆、铌、钽等金属。5、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银白色金属钠 (Na) 表面变暗 (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 表面变成溶液(NaOH潮解)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2CO3·10H2O) 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2CO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4Na + O2 == 2Na2O 、② Na2O + H2O ==2NaOH 、④ 2NaOH +CO2+ 9H2O= Na2CO3 10H2O (三)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Na2O2氧元素的化合价 —2—1电子式Na+[::]2-Na+Na+[:::]2-Na+化合物类型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色、态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稳定性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 较稳定与H2O反应Na2O + H2O ==2NaOH 2Na2O2 + 2H2O == 4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 CO2 ==Na2CO3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与HCl反应Na2O+2HCl==2NaCl+H2O 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 ↑主要用途用于制取Na2CO3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Na2CO3NaHCO3俗称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 溶于水热稳定性结晶Na2CO3 ·10H2O风化 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CO32- +2H+ == CO2↑ +H2O(较快) HCO3-+ H+ = CO2↑+H2O(更剧烈) 与NaOH溶液反应与NaOH不反应 HCO3- + OH-= CO32-+ H2O与Ca(OH)2溶液反应CO32-+ Ca2+ = CaCO3↓Ca2+ + OH- + HCO3- = CaCO3↓ + H2O(NaHCO3少量);Ca2++2OH-+2HCO3-=CaCO3↓+ 2H2O+ CO32-(NaHCO3过量)与CaCl2溶液反应CO32- + Ca2+ = CaCO3↓不反应与Al2(SO4)3 溶液反应3CO32-+2Al3++3H2O=2Al(OH)3↓+3CO2↑Al3++3 HCO3-=Al(OH)3↓+3CO2↑水解CO32-+ H2O HCO3-+ OH-HCO3-+ H2O H2CO3+ OH-与CO2反应Na2CO3+CO2+ H2O=2NaHCO3不反应相互转化Na2CO3 CO2+H2O NaHCO3 (1)固体(加热) (2)液体(NaOH)第二讲 氯气及其化合物一、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氯气呈 黄绿 色,具有 刺激性 气味气体;2、有 剧毒 ; 3、 可溶 于水; 4、易 液化 ; 5、密度比空气 大 。二、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 === 2NaCl Cu+Cl2 === CuCl2 2Fe+3Cl2 === 2FeCl3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2 + Cl2 === 2HCl 2P + 3Cl2 ======= 2PCl3 PCl3 + Cl2 ======= PCl5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 ;(1)氯水的组成从宏观来看,氯水中含H2O,HC1,HC1O;(2)氯水的组成从微粒看,氯水中含分子:H20、HC1O、C12等分子;离子:H+、C1-、ClO-、OH-离子。(3)因氯水的成分多样性,故氯水具有多种物质的性质:若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或将下列物质加入新制氯水中,试完成下表:反应物氯水中的反应微粒现象离子方程式石蕊溶液H+ 、 HClO先红后褪色CaCO3H+气泡产生CaCO3+2H+=Ca2++H2O+CO2↑NaOHCl2氯水颜色变浅Cl2+2OH- = Cl-+ClO-+H2OAgNO3Cl-白色沉淀Ag+ + Cl- = AgCl↓NaBrCl2溶液呈橙黄色Cl2 + 2Br- = 2Cl-+ Br2Na2SO3Cl2氯水颜色变浅SO32-+Cl2+H2O=SO42-+2Cl-+2H+光照氯水HClO氯水颜色变浅2HClO = 2H+ + 2Cl- + O2↑4、氯气与碱的反应:Cl2+2NaOH == NaCl + NaClO + H2O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Cl2污染空气)Cl2+2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 (工业上用于制造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 CaCl2 和 Ca(ClO)2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 + H2O + CO2 == CaCO3↓+ 2HClO ;漂白粉应置 阴暗处密封 处保存。三、氯气的制法(一)实验室制法 1、药品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2、原理 MnO2 + 4HCl(浓) ==== MnCl2 + H2O + Cl2↑_3、仪器装置: 固液加热型 ;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吸收装置4、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除杂—收集除杂试剂:饱和食盐水的作用 除去HCl气体 ;浓硫酸的作用 吸收水蒸气 。5、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__ (或 排饱和食盐水 法);6、尾气处理:用 NaOH溶液 吸收。(二)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第三讲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表示物质所含 微粒数目多少 的物理量。其符号为 n , 单位: mol ;(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2、摩尔:摩尔是 物质的量 的单位, 每1mol物质含有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个粒子 ;符号: 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 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2)符号是 NA ,单位是 mol-1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值, 6.02x1023 是它的近似值。即NA≈ 6.02x1023 。(4)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n= N / N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 质量 叫着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 / mol ,符号为 M 。(2)摩尔质量与式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和式量三者在数值上相等,但单位不同。如水的摩尔质量是 18g /mol ,1mol水的质量是 18g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18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M)= m / n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 气体的体积 ;符号: ;单位: L·mol-1 (2)标准状况下(0℃或273K,101Kp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L (适用范围为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即Vm= 22.4L / mol (STP);2、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Vm= V / n ;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 相同 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pV=nRT (R为常数)】三、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 溶质的物质的量 的多少来表示溶液的浓度;符号: ,单位: mol·L-1 (2)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C = n / V 2、稀释计算——抓住溶质的量守恒(n和m): C1V1=C2V2 3、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ω)的换算关系: 即四、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所需仪器: 托盘天平 、 药匙 、 烧杯 、 玻璃棒 、 容量瓶 、 胶头滴管 ,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药匙可改为 量筒 。2、配制步骤: 计算 、 称量 、 溶解 、 移液 、 洗涤 、 定容 、 摇匀 。3、配制误差分析: 根据 判断:(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用砝码生锈,m偏 大 ,结果偏 高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 变小 ,结果偏 低 。(3)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深的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 高 。(4)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 无 影响。(5)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 低 。(6)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 大 ,浓度偏 低 。(7)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 小 ,浓度偏 高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