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三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在交流平台部分,要点明创造性复述是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别人听的交际需求。词句段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意思相近的成语和俗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以《狼和小羊》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二、教学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内容的训练。2.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学会具体描述故事情节。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掌握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积累背诵《乞巧》。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课文《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小组分享,说说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有新鲜感。2.讲述方法(一):转变角色讲故事。运用第一人称,把故事《猎人海力布》复述完整。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更令人身临其境。我是海力布,一个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猎人。一天,我出去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正准备抓一条小白蛇,热心肠的我一箭将老鹰射伤,救下了小白蛇……3.讲述方法(二):丰富故事情节。(1)想象:创新合理的故事情节,续编故事。例:老牛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老牛原来是太上老君殿内的一只毛笔,这日偷偷吃了一枚可化成形的仙丹,正准备偷溜出去玩时,听见织女和其他仙女们讨论半月后下凡的事情。老牛想:这样的热闹我也要凑一凑!于是便提前下凡,化为老牛……(2)语言:多用叠词、感叹词、语气词、修辞手法。例:王母娘娘用发簪划出天河后,说:“……”“神仙岂可与凡人共处?快回你的茅草屋去吧。形象:多用表示具体概念、色彩、形态、动作的词。例:猎人海力布变成石头后的样子是……只见海力布从脚到头逐渐被石头包裹住,他眼中的泪珠欲滴未滴,双手还摊开着。讲述方法(三):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1)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例:①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块猎人变的石头。②牛郎和织女如此令人艳羡的一对,却不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2)设置悬念。例:①织女正在家中织布呢,谁知突然闯进了几个言行奇怪的陌生人……②故事还要从一头老牛开始讲起……5.方法梳理:(1)转变角色讲故事。(2)大胆想象,丰富故事情节。(3)变换情节顺序,设置悬念。6.根据图片提示,创造性复述《牛郎织女(二)》。7.小组内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复述的心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二)词句段运用1.思考: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组说句子或讲一个小故事。(1)俗语:鼻子都气歪了;前怕狼后怕虎;盼星星盼月亮;打开天窗说亮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俗语:多用于口语,语言通俗活泼。(2)成语:气急败坏;畏首畏尾;望眼欲穿;直言不讳;饮水思源。成语: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凝练、文雅。2.成语释义: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幸福的来源。3.读句子,填写恰当的俗语或成语。(1)雨来就是不说,日本军官 地打了他一巴掌。雨来就是不说,日本军官 。(2) ,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只盼着能在人前把话讲,只盼着早日还我女儿装。(3)长大后,我们要 ,不可忘了父母的辛劳。(4)你这样 的,那还成什么大事?(5)丽丽平时说话 ,从不拐弯抹角。4.用横线把意思相近的成语与俗语连起来。俗语 成语八竿子打不着 不识抬举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毛不拔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马识途老马脚下不迷路 祸不单行铁公鸡 不着边际5.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近的成语和俗语?6.对比阅读。(1)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小羊说自己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那时自己还没有出生。狼恼羞成怒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不会放过你。”于是,他就把小羊吃了。(2)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啊!”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吃掉了小羊。“故意找碴儿”“吃了一惊,温和地说”等:增加语气提示语。“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说我的坏话”:扩写人物语言。“呲着牙,逼近小羊”:增加动作。7.总结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1)叙述描写改成对话形式。(2)加入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3)扩写人物语言。8.拓展练习:展开想象,运用把故事讲具体的方法,说说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1)初次见面给对方留下的印象;(2)他们俩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3)具体描绘牛郎织女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三)日积月累1.自主朗读,提示要求。(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说说古诗大意。(3)批注对诗句的理解,有不明白的提出来。2.理解注释。(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向织女学巧,谓乞巧。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3)几万条:比喻多。3.古诗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4.思想情感。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5.熟读成诵。6.出示关于精卫填海和春节的古诗。7.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民间故事或者传统节日的古诗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