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能够知道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内容、具体措施。2.通过学习,培养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理性思维。3.增强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内容。教学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学法指导:1.根据本节自学提纲,温故而知新导入进入本节课学习。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总结3.分小组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并分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4.解题时,要读清问题,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重点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匹配。5.笔记整理课上老师强调的重难点问题以及补充的问题,要用双色笔标示!自学提纲: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4.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合作学习】探究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各地脱贫攻坚的推进,为此,国务院发改委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各地党委和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精准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的脱贫策略。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带贫主体,优先落实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综合交通水平,优先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的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扶贫项目。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档外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已做好准备,巩固脱贫成果更需提早谋划,请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知识,为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提建议。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以来,A市紧扣现代化经济建设体系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千方百计增投资、稳增长,全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稳定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通过政策扶持、入企帮扶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准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深入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发挥好A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名片效益,推动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A市上述举措的重要意义。【当堂练习】1.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 ④让人民同步富裕起来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江流域整体性、系统性生态保护不足,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剧,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 )①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②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生态产品价值量③淘汰传统产业,积极推动创新转型发展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是( )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③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④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务服务再到科创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步人建设加速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 )①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发展差距 ②形成区域联动,提升整体实力③打破市场分割,优化资源配置 ④强化分工协作,实现高速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列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的是( )①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②要建设效率优先、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④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发展体系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我国要( )①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构建完整内需体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向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③统筹国际国内市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④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开放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外出打工的农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积累了经验,有了积蓄,又回到了农村,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归”。“城归”现象的出现①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②有利于疏散城市人口,减轻城市压力③为政府做好农村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条件④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学案参考答案:探究一.【答案】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通过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互联网等与脱贫地区的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脱贫地区的经济质量。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推动脱贫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探究二..【答案】①A市紧扣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有利于转变该市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③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④加强对外合作,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课堂练习:1.A【详解】①②:依据题意,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②正确。③: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③错误。④:让人民共同富裕起来,④错误。故本题选A。2.B【详解】①④:针对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不足,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体系,①④正确。②:长江流域问题的产生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所以,不能靠完善市场机制去解决,同时,生态产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错误。③:本项中“淘汰传统产业”是说法错误,③错误。本题选B项。3.C【详解】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①排除。②: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故②③入选。④: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故④排除。故本题选C。4.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区域一体化,而不是城乡发展,①不符合题意。②:根据材料信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形成区域联动,提升整体实力,②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打破市场分割,优化资源配置,③符合题意。④:“实现高速发展”夸大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B【详解】①③: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①③应选。②:说法错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②不选。④:说法错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④不选。故本题选B。6.B【详解】①:要充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说明要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①正确。③: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保讲的新发展格局,也必须统筹国际国内市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③正确。②:要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错误,排除。④:“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不是“开放”,④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7.C【详解】①③:“城归”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政府做好农村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条件,①③符合题意。②④:“疏散城市人口,减轻城市压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夸大了“城归”现象的意义和作用,②④排除。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