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学案 -2022年暑假新高一物理预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5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学案 -2022年暑假新高一物理预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知识图谱
课堂引入
在生活中,请观察,羽毛和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两者同时下落吗?
著名的牛顿管实验:下图为央视CCTV1现场做了一个模拟实验;
思考:为什么在真空中的羽毛和铁球同时下落?
课程目标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理解重力加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竖直上抛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精讲
一.探究自由落体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观察哪个先落地?
观察结果:石头先落地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我们今天看来,他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提问: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上有两张纸片(同种材料,质量不同)观察掉落在桌面的情况:
A: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B: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正是由于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得才有快有慢。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牛顿管实验:
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一个金属片和羽毛,观察牛顿管里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快慢。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要注意理解“自由”这两个字: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结合上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总结下,小结: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不过,在存在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圣人,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论述,今天看来很多是不恰当的。但是,在两千年前他能够通过观察、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应该正确评价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自由落体的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分析这种运动。
实验装置:
将点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夹子夹住纸带上方,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下方,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那么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
实验规律总结:
轨迹为一条直线,物体作直线运动。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逐渐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线运动。
可以测出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量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
我们通常用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数值近似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同一地点g值相同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相同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根据,则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述
(1)速度一时间关系 。
(2)位移一时间关系。
(3)位移一速度关系 。
【说明】自由落体运动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符合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只是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题目中即使不直接告诉,也是隐含的条件,可以直接应用。
2.自由落体运动从初速开始,则
(1)1T末、2T末、3T末的速度之比:
(2)1T内、27内、37内的位移之比:
(3)连续相等时间T内下落高度之比:
(4)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1:大家看到课后的测定反应时间小实验。
2: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楼房掉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例题1、 物体自楼顶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t为(  )
A. B. C. D.
例题2、 从离地面h=80m的空中自由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小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小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h;
例题3、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
A.4∶12∶9 B.2∶6∶5 C.2∶8∶7 D.1∶3∶5
例题4、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下落L时,速度为,当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速度达到时,它下落的长度是(  )
A. B. C. D.
随练1、 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的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随练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就是不能有任何空气阻力的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减速直线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只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就一定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随练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竖直向下,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
例题1、 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电源频率为50Hz)
(1)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两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
B.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应先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应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4~6V的交流电源上
(2)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纸带上取连续的1至9点为计时点,由纸带上所给的数据可计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写出加速度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_。
例题2、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
(2)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例题3、 如题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随练1、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方法是让“工”字型金属片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工”字型中间立柱长为h,上下两块挡光片A、B足够窄,宽度均为D,挡光时间由跟光电门相连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下来,若下档片B通过光电门时时间为△t1,上挡光片A通过光电门时时刻为△t2,则“工”字型金属片进入光电门时的速度v1=________,离开光电门时的速度v2=________,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________。
随练2、 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利用自由落体原理测量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捏住直尺上端,乙同学在直尺下方做捏尺准备,但手不碰到尺,此时两手间的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当甲同学放开直尺时,乙同学“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次实验可测出甲同学的反应时间
B.本次实验所测的反应时间为
C.要使测量的反应时间更精确,可适当增大h
D.只需记录乙同学准备捏尺时和捏住尺时大拇指下边缘的刻度就能测出他的反应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精讲
一.对自由落体的两种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降得快。
伽利略的观点:物体下落速度的变化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二.伽利略的猜想和假说
1.逻辑推理,提出猜想
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则设大石头下落的速度较快,小石头下落的速度较慢,捆在一起,大石头被小石头拖着会变慢,系统速度应介于两者之间;但总重量比大石头还重,故系统速度应大于一块大石头的速度,因此结论自相矛盾。只有一种可能: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一样快,即物体下落速度的变化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大胆的猜想
既然物体自由下落跟质量无关,那么它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伽利略用推论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就开始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
提出猜想:下落物体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即。
三.伽利略猜想的实验验证
1.困难一 :瞬时速度无法准确测量
为了解决测量瞬时速度的困难,伽利略寻求间接验证的途径(思维的作用)
,则测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
2.困难二:物体下落很快,很难测定不同位移的时间
(思维)为了减缓物体下落速度,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冲淡重力”。
困难三:伽利略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后,怎样说明落体运动也符合这个规律?
合理外推:随着的增大,的数值在增大。当=900时,即物体竖直下落时,这个关系也应该成立,这时的数值最大。至此,伽利略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总结为: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五.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数值方向向上抛出且只受重力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2.特点: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1)取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向上的加速度,作代数运算时要考虑正负号,由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得:


(2)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从抛出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显然,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与初速度成正比,初速度越大,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3)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为:。
上升的最大高度h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对称性规律
由于物体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可以视为逆过程,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此时具有如下规律: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2)物体从抛出点开始到再次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时间为上升时间或者下降时间的2倍:。
(3)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到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4)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落回原抛出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同一个位移对应两个不同的时间和两个等大反向的速度。
总之,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称的,正如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看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样,三个参数都具有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例题1、 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回到原处的过程中( )
A.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的位移相等
B.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速度相等
C.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可能相等
D.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等
例题2、[多选题] 某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下列对物体4s内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上升最大高度20m B.位移大小为40m
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向下 D.平均速率为10m/s
例题3、 (多选)从地面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运动到距地面高15 m处时,它运动的时间和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
A.1 s,15 m/s B.1 s,10 m/s
C.3 s,10 m/s D.3 s,15 m/s
随练1、 将一小球在足够高的地方以v0=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
(2)从抛出开始计时,求第4 s末小球的速度和t=4 s内小球的位移;
(3)若运动过程中小球两次经过某点所用的时间间隔为Δt=4 s,求该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差.
随练2、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2)(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例题1、 甲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同时乙物体自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甲、乙同时着地,则甲物体原来距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例题2、[多选题] 从水平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石块,经过4s石块落回抛出点,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B.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0m
C.石块的抛出速度的大小为20m/s D.石块的抛出速度的大小为10m/s
例题3、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随练1、[多选题] 从地面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为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上抛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υ
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
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的中点
随练2、 小球a从地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b从a的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最终两小球(均视为质点)同时落地。从a抛出的时刻开始计时,两小球在0~0.6s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a抛出时的速率为12m/s B.小球b落地时的速率为7.2m/s
C.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为5m D.t=0.8s时,a、b间距为3.2m
课堂总结
一.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a=g;
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规律:
;;
二.竖直上抛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竖直上抛运动
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特点(上升和下落过程完全对称)

拓展
1、 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亚里士多德 D.胡克
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竖直向下,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3、 小雨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长沙的重力加速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1)________;(2)________。
4、 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展品周围环境较暗),该展品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该展品的最大高度为2m,重力加速度g=10m/s2。
(1)要想出现图中的这一现象,滴水时间间隔应为T=________s,光源闪光频率为f=________Hz。
(2)相邻两水滴的速度的差值随着时间的增加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若将目前的光源闪光频率f略微调大一些,则将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为____________。
5、 物体以某初速度竖直上抛,4s时到达抛出点上方6米高处,如果要在抛出2s时到达该处,则上抛初速度需要(  )
A.更大些 B.相等 C.更小些 D.更大和更小均可以
6、 从同一高度同时以20m/s 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一球竖直上抛,另一个球竖直下抛,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 )
A.3s B.4s C.5s D.6s
7、 篮球从某一高度静止下落,并与地面碰撞后反弹,最后运动到最高点。下列图象最有可能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gh,,
解得物体到达楼一半高度时的速度,
则物体下落的时间。故C正确,ABD错误
例题2、
【答案】 (1)4s
(2)20m/s
(3)35m
【解析】 (1)由得:
(2)由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最后1s内的位移为:
△h=h-g(t-1)2=80m-×10×32m=35m
例题3、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4、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C
【解析】 A、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B错误。
C、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
随练2、
【答案】 D
【解析】 A、自由落体运动可以有空气阻力,但空气的阻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故A错误;
B、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v=gt可知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总是与时间成正比。故C错误;
D、若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则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
随练3、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
例题1、
【答案】 (1)AC
(2)乙
(3)9.60
(4)纸带和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摩擦力合空气阻力作用
【解析】 (1)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两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保证纸带在运动过程中尽量减小阻力,故A正确;
B.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应先接通电源后放纸带,故B错误
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故C正确,D错误;
(2)纸带在重物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相邻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故乙端应和重物相连接
(3)x23=3.96cm=0.0396m
x78=2.04cm=0.0204m
根据△x=aT2可知:
(4)加速度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纸带和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摩擦力合空气阻力作用。
例题2、
【答案】 (1)C
(2)3.47
(3)9.00
【解析】 (1)由A图可知:,因此,故纸带C满足条件,即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C。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

(3)由逐差法可得:,
所以:.
例题3、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
【解析】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表示瞬时速度,故:
“工”字型金属片进入光电门时的速度v1;
离开光电门时的速度v2;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解得:

随练2、
【答案】 D
【解析】 A、本实验可以测量的是接尺子人的反应时间,乙同学在直尺下方做捏尺准备,但手不碰到尺,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故A错误;
BD、根据得:,只需要测量直尺下落高度,即只需记录乙同学准备捏尺时和捏住尺时大拇指下边缘的刻度就能测出他的反应时间,故B错误,D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知与两手之间距离无关,故C错误;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例题1、
【答案】 D
【解析】 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的路程相等,位移不相等,故A错误;根据对称性可知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运动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为:,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一定相等,故D正确,ABC错误。
例题2、[多选题]
【答案】 A C D
【解析】 A、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是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物体4s内的位移为: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m=20m,
物体前2s到达最高点,后2s回到抛出点所以位移大小是0.故A正确,B错误;
C、加速度大小为g,故速度改变量为△v=gt=40m/s,竖直向下;故C正确;
D、物体的路程为:S=2h=40m,故平均速率为:v10m/s,故D正确.
例题3、
【答案】 B 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1)3 s;(2)-10 m/s,40 m;(3)1 s或3 s
【解析】 (1)由0=v0﹣gt得:t=2 s
(2) v=v0﹣gt=﹣10 m/s,
(3)由对称性可知从最高点落到该点所用时间为2 s,因此该点与最高点相距20 m,由于最高点距抛出点,所以该点与抛出点相距25 m.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代入数据,有:,解得:t=0(舍去) 或 t=1.2s
每隔0.2s抛出一个小球,故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N=
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例题1、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多选题]
【答案】 A C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3、
【答案】 D
【解析】 因为是上抛运动可以利用对称来解,可以得到物体从顶点到a的时间为,顶点到B点的时间为,从最高点到A点的高度为:,从最高点到B点的高度为,故高度差为:.
随练1、[多选题]
【答案】 A C
【解析】 A、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则由题gt=v0-gt=v 解得v0=2v。故A正确;
B、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自由落下到地面的速度为2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A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故B错误;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B开始下落的高度,显然两者相等。故C正确。
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为.故D错误。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拓展
1、
【答案】 A
【解析】 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伽利略,故A正确,BCD错误
2、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3、
【答案】 (1)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
(2)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解析】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而该题中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这样纸带上上所打点很少,不利于减小误差。
4、
【答案】 (1)0.2;5
(2)不变
(3)水滴在逐渐上升
【解析】 (1)每隔相等时间间隔滴一滴水,以及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会看到水滴好像静止不动。
根据△y=gT2得:T=0.2s,
光源闪光频率为:.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y=gT2可知,相邻两水滴的速度的差值与下落得时间无关,不会发生变化;
(3)若将目前的光源闪光频率f略微调大一些,时间间隔减小,则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差减小,则将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为水滴在逐渐上升。
5、
【答案】 C
【解析】 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写成:
代入数据,整理得:4v0-5×16=6
解方程,得:v0=21.5m/s
如果要在抛出2s时到达该处,代入数据可得:
解方程,得:v1=13m/s<v0
故C正确,ABD错误。
6、
【答案】 B
【解析】 设两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对竖直上抛的小球,有:

对竖直下抛的小球,有:

落地的时间差为:△t=t1-t2
①+②得: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选项B正确。
7、
【答案】 D
【解析】 A、篮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知x-t图象应是抛物线,反弹后上升的过程,做匀减速运动,x-t图象也是抛物线,故A错误。
BCD、篮球先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正,后向上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负,故BC错误,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