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2013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兴国县2013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兴国县2013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课程是 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 和 有着重要的意义。
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3.就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而言,就是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应获得的学习历史、认识历史不可或缺的要素。主要包括 意识、 意识、 意识、 意识、史德意识、史鉴意识、民族与国际意识等。
4.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任务包括 评价、 评价和 评价三种类型。
5.历史教材包括 、 、 等。
6.历史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 、 、 四部分内容。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 )
2.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
3.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所以要专业化,应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 )
4.学历史,应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
5.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 ) 6.学习历史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 )
7.为确保课程目标的前实现,教科书编写者必须紧扣《标准》所建构的内容体系,不能对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 )
8.教科书编写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 )
9.初中历史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 )
10.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 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 )
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3分)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7分)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6分)

4.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请例举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

五、论述题(30分)
请结合初中历史某一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5、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6、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激发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
第三,增加教师自身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四,指导创造性学习,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五,引导自主发现,催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第三,更关注学生的实际和初高中历史衔接
第四,明确了“内容标准”与“教学建议”的各自功能
第五,关注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开放性和弹性
5、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如: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考察学生一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
  2.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3.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4.学生自我评价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5.测验法。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 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
 总之,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能把这些方法割裂开来,实际操作中应将几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  
四、论述题
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层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三位一体。因为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的分开。不是一节课分成三个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应该说,三维目标统一于教学活动。
第一,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伴随着相应的能力,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学生识记、理解、认识和掌握这些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第二,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必须存在着一个客观过程,教师传授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必然包含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可以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教法与学法既涉及整个学习活动,也可以是学习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并具有层次性。
第三,历史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素。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在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实现的,并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没有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也就无所谓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