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9*我的战友邱少云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制作(zhì)B.咳嗽(ké)C.蜷缩(juǎn)2.“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对这段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敢朝他那儿看”,又“忍不住不看”突出了“我”焦急、痛苦、矛盾的心情。B.这段话表现了“我”对处在生死关头的邱少云的怀疑和担心,生怕他忍受不了烈火烧身的痛苦而暴露目标,使整个作战计划落空。C.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3.“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A.心理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环境描写4.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A.曼延 棉布 扭转 千钧一发B.呻吟 激动 暗淡 漫山遍野C.歼灭 璀璨 憧憬 岌岌可危D.狭窄 隐藏 退却 一触即发5.主要问题: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隐蔽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 )A.表现了战斗环境非常恶劣B.说明敌人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C.为下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作铺垫二、填空题6.说说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1.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3.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 4.太阳渐渐爬上山头,露出了微笑。( )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词语填空。( )动人心 居高( )下 悬( )绝( )满( )怒火 ( )丝不动 ( )钉( )铁1.狼牙山五壮士利用____的有利地势,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2.每当打了下课铃时,别的同学像小鸟一样飞出了自己的窝, 她却____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后面的作业题。三、语言表达8.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据统计,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有2000多万人,留下姓名的约196万人。回望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至今让人肃然起敬。但是有人说,如今已是和平年代,不需要邱少云这样的人再这样傻傻地自我牺牲。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写句子。①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全班师生和班主任都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精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10.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担心( ) 紧缩( )11.文中“我又忍不住不看”中的“忍不住”指的是________12.我担心的是什么?________13.“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一句说明了什么?________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14.语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介绍战士的伪装。其中“面”上介绍______的伪装情况,“点”上介绍______的伪装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15.“不远处”“几乎找不到”这些词说明了什么?______16.文章反复提及了“茅草”有什么用意?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此题考查生字词。C选项正确的读音为“蜷缩(quán)”故选C。2.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句子的能力。“不忍看”,说明了战友间相互关心的感情,烈火燃烧在邱少云的身上,也燃烧在作者的心里,他痛苦得“心像刀绞一般”。“忍不住不看”,邱少云面临着危险,随时都会死去,作者多想多看自己的战友一眼啊!作者被邱少云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这种矛盾的、痛苦的心情,从侧面烘托出邱少云烈士的崇高英雄形象。选项B说法有误。3.A【详解】此题考查描写手法。描写方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从句子中的“心”可知,这句话是心理描写,“我” 的心理活动烘托了邱少云在烈火焚身时的那种痛苦。4.A【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BCD字形正确。A.“曼延”改为“蔓延”。5.C【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是李元兴。该革命回忆录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课文详细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一是为了强调他们随时可能被敌人发现,面临的危险极大,二是为下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作铺垫。故选项C正确。6. 比喻 反问 排比 拟人 夸张【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1)把““391”高地”比作“一颗毒牙”是比喻修辞。(2)无疑而问你,加强语气,是反问。(3)三个“为了”连用,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是排比修辞。(4)用“微笑”来形容“太阳”,是拟人修辞。(5)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是夸张修辞。7. 激 临 崖 壁 腔 纹 斩 截 居高临下 纹丝不动【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补充完整成语,接着知道所给成语的意思,最后结合语境进行选词填空。激动人心:使人兴奋感动。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满腔怒火:意思是心中充满了怒火,形容非常 生气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8.不赞同。邱少云的行为并不傻。任何年代,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在危机关头,总需要有人如邱少云一样不畏生死,不计得失,负重前行,如抗洪抢险的武警战士,抗击新冠疫情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最可爱的人。【详解】考查口语交际。仔细阅读题干,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说明理由,阐述英雄对于我们的影响。要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事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据统计,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有2000多万人,留下姓名的约196万人。回望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至今让人肃然起敬。”材料向我们道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牢记历史,铭记先烈,传承他们的伟大精神。由此可知“如今已是和平年代,不需要邱少云这样的人再这样傻傻地自我牺牲。”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如邱少云一样的永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辛j苦付出,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我们应对其有敬佩j之意。联系生活实际,举出那些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9. ①这忍受不了。 ②他整个身子被一团烈火包住了。 ③全班师生都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详解】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故:这忍受不了。②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故:他整个身子被一团烈火包住了。③语义重复,删掉“班主任”,故:全班师生都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10. 心中有顾虑;不放心 这里指感到紧张11.文邱少云被烈火包住了,“我”心里非常紧张,要看看战友12.我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给整个战斗带来损失。13.说明了“我”因不能营救战友而内心极度痛苦。10.此题考查学生词语解释理解能力。担心:心中有顾虑。紧缩:不放心这里指感到紧张。11.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文中描写了邱少云被大火包围时“我”的心理活动。作为战友“我”不忍心看到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我”又忍不住不看,是因为“我”盼望着有什么奇迹出现。这种既痛苦又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被大火包围着的时候的无奈又痛苦的心情。12.此题考查了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从文中“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暴露我军的藏身处,造成损伤。13.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是比喻句。本体是内心的痛苦,喻体是刀绞肉的感觉。说明了“我”不能营救自己战友而内心极其痛苦。14. 班长和几个战士 邱少云 既整体介绍战友们隐蔽得好。也突出邱少云伪装得更好,表明战士们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心。15.说明邱少云伪装得好,是个富有经验的优秀战士。16.文章反复提及“茅草”,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为下文敌人放燃烧弹进行“火力警戒”埋下伏笔。14.本题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的手法的理解能力。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读文章时,一般都是从“面”上着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从“点”上着手,理解一些关键内容。故结合对点面结合手法的掌握,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战士们伪装的情况,其中“面”上介绍班长和几个战士的伪装情况,“点”上介绍邱少云伪装情况。通过“面”与“点”相结合的描写,整体介绍战友们隐蔽得好,也突出邱少云伪装得更好,表明战士们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关键字词,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本语段主要描写了战士们潜伏及伪装的情况。结合语段内容“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可知主要描写了邱少云进行了全身伪装,从“不远处”“几乎找不到”这些词可知,说明邱少云伪装得好,是个富有经验的优秀战士。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作答。结合语段可知,语段选自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在攻打“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故根据全文内容,文中反复提及了“茅草”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为下文敌人放燃烧弹进行“火力警戒”埋下伏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