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写作《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写作《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写作教学设计:如何论证
【作文课型】
写作修改课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层层设疑
2、辩出多种可能
【教学过程】
一、论证深入的缘起:关注潜在声音,辩出多种可能
1.读作品,发现问题。
坚守“底线”,守住的是为人的根本。80后拉面哥火了以后,各路自媒体将他的面摊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为了直播蹭流量。那些自媒体只顾眼前利益,哪儿火往哪跑,从来不管他人想法,越过了底线也不自知。抛弃底线,再多的流量也会在媒体的过度压榨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烟火,只有一时热烈。只有不突破这根“红线”,在不损人利己的前提下,金钱和利益才如细水长流一般,积少成多。前有朱自清不食“嗟来之食”,现有孟晚舟坚强不屈,他们虽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但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守住了做人的根本,守住了中国乃至整个民族的气节,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更是向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因此,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文段一)(2001班 赵可人)
想一想:文段第二句(加粗部分)有两个潜在的声音,请表述出来。明确:“各路自媒体”到底有哪几路?他们为什么蹭流量?议一议:同为自媒体,一部分人纯粹出于好奇,成为了流量的围观者;一部分人则别有用心,蹭流量来营销获得经济利益,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归类为“为了直播蹭流量”,要区别对待。这就是“分出对象,分而论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写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读课本,寻找路径。
请朗读下列文段并完成支架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支架1:
想一想: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到“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中间有一个潜在的声音,请表述出来。
明确:六国破灭,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议一议:六国皆被破灭,但各有各的亡法。第一段进行了对象分类,为第二三段分类论证张本,即使第三段同样论述不赂者齐、燕、赵三国,也再次进行分类,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燕赵能守其土。逐层分类,多角度解读观点,最终证明“弊在赂秦”。
小结:分清对象,分类论证,是论证深入的起点。
【设计意图:从学生预写作中发现问题,写作论证无法深入的首要原因是笼统论述,不会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激活写作知识储备,懂得关注潜在的声音,学会分而论之,辩出多种可能。】
3.改作品,学以致用。
请采用分类讨论法,修改文段一。
示例:80后拉面哥火了以后,各路自媒体将他的面摊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只是单纯好奇,作为流量围观者,固然给人带来了不便,劝一劝就散退了;有人却充当起流量贩卖者,借拉面哥涨粉、博点击、进银子,这就越过了道德的底线,决不能“放任自流”。( 2001班 赵可人)
二、论证深入的推进: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多层对话商讨
1.读作品,大胆质疑。
只有守住人的底线,才是守住了人的根本。自媒体无底线蹭流量,必将害人害己,受到制裁;如鱼得水的低底线也终究众叛亲离,处处受限。这正是因为他们忘却了底线,破坏了人的立身之本。这种行为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如:行业价值内核被玷污,信誉诚信危机等。所以,必须让底线更硬。
前段时间,戍边英雄的事迹广为流传。战士们用热血捍山河,用生命卫家国,坚定不移的底线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而这“硬底线”精神就来自于内心的选择。他们抛弃个人利益守卫国家利益的大局观给自媒体与低底线人上了一课。能否遵循内心对利益的正确选择才是底线的内涵,更是人之根本关键的立和倒。(文段二)(2001班 张一鸣)
想一想:此文段运用了因果分析和对比分析,但本身论证有过于武断之处。请找出来并把你的质疑写出来。
找一找:
1)“必将害人害己,受到制裁---也终究众叛亲离,处处受限”于文无证据,坏处在哪?后果咋样?
2)“而这‘硬底线’精神就来自于内心的选择”,难道自媒体蹭流量者是被逼为之?
2.开思路,小心求证。
议一议:
1)往高处想(社会影响):自媒体大量涌入、过度解读,不仅对拉面哥的正常生活与经营造成阻碍,更带偏了网民对该事件的舆论讨论内容,正面事件变成了流量狂欢,侵害了网络空间公私领域的良性互动。
从远处想(后续结果):3月5日,有关拉面哥的短视频达到流量巅峰,随后所在村拉起警戒线;3月7日,拉面哥律师王亮对拉面哥家被自媒体围堵、拉面哥权益保护等接受采访;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何妨让流量既有质量又有质感?》,呼吁面对流量,应该保持基本常识、思维理性和内心坚守。
2)对比分析对象不应该是网红蹭流量者与英雄追寻着二者是否遵从内心,他们都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只不过前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的是意义最大化。所以对比分析点应该是:拉面哥极端蹭流量者底线的失守与卫国戍边英雄追捧者对高线的追寻。底线失守,违法必究;追寻高线,未来可期。
小结: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构建对话平台:第一,我们与蹭流量者对话,从远处想,这样无底线蹭流量会招致怎样的后果;从别处想,除了拉面哥还有哪些类似事件可以佐证;第二,蹭流量者和追英雄者对话。
3.读课文,构建多层对话。
1)请朗读下列文段并完成清单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易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支架2:
想一想:“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易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连续两问是否赘余?
议一议:并不赘余。第一问是以反问表态度,“创业容易守业难”是千古事实;第二问是设问,引人思考形成这样规律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这样的局面。第一问基于历史,论古;第二问着眼眼前和未来,说今,内核是劝谏唐太宗不要步古人之后尘,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小结:两问大胆质疑,接着从从创业守成、民心向背等多方面构建对话,以“问”促“答”,层层追问,环环相扣,这是论证的推进。
【设计意图:分析学生预写作,学生拟定提纲,选择论据基本完成,主要问题是论据的使用和论证的深入,很容易陷入武断的局面。引导学生追问结论,构建多层对话平台,层层探讨。】
4.学一学,改一改。
请采用层层追问法,对比分析构建对话平台,修改文段二。
示例:只有守住人的底线,才是守住了人的根本。有人说“自媒体无底线蹭流量和道德底线低的人反而如鱼得水”,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短时效应。拉面哥工作生活被扰之后,央视发声点名批评那些蹭流量者,当地基层政府也在拉面哥家前拉起来警戒线。从官媒央视到地方政府,都在筑牢道德底线,让底线失守者无漏洞可钻。
前段时间,戍边英雄的事迹广为流传。加勒万河谷进入大众视野,霸气、硬气、帅气的戍边战士成为英雄,为万人敬仰。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底线出发,去构建无数岗位爱国的高线。反观无良蹭流量者,在违法违德的边缘反复试探,甚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妨害公共秩序,自然会落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切记:有底线托底,高线才能张扬。
点评:本文段第一段从远处想,采用因果分析,但举而不张,有主张有态度(守不住底线害人害己)但无证明;第二段从别处想,运用对比论证,但是对比点设置错误,戍边英雄追寻者和无良蹭流量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坚守底线,而不是是否遵从内心选择。
三、论证深入的终点:建构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1.读一读
高线的进取驱使人类登攀更高更险的山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们的心随高线去到更远的地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靠的正是进取高线的力量,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对“懒”的高线促使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只要让“高线”更进,世界就能不断发展,绚丽多彩。
3元的拉面,女高的创立构成了“两线原则”,就像轨道上的两条铁轨,让时代火车开得更加平稳。新时代的铁轨得由新时代的少年修建。让“高线“更进,”底线“更硬”,就是一幅欣欣向荣的蓝图吧!(文段三)(2001班 张一鸣)
2.想一想
文段三构建了怎样的结论?是否成立?
3.议一议
1)构建了两个结论:“所以,只要让‘高线’更进,世界就能不断发展,绚丽多彩。”“让‘高线’更进,‘底线’更硬,就是一幅欣欣向荣的蓝图吧!”
2)有“自动证明”之嫌。追求“高线”与“世界发展”之间不能发生必然结果。世界发展需要太多太多因素,也会是曲曲折折的过程。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点像喊口号,没有温度。
4.改一改
始终围绕目的,点名写作意图。修改文段三。
示例:3元的拉面,一卖就是15年,拉面哥坚守善良与诚信,必将长久“红”下去;10月年免费帮助千余名女孩子走出大山,落下10余种疾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张桂梅自然是时代的楷模。作为常人,我们要像拉面哥一样牢牢守住底线;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像张桂梅一样努力靠近“高线”,坚守岗位,追逐梦想,服务社会。有分量,才有流量,蹭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蹭流量者角度);守底线,攀高线(拉面哥、张桂梅角度),默默奉献才是顶流。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时刻遵循“读者意识”,摆正说话者姿态,以新时代青年身份来思考问题,回答时代要求。】
5.课堂小结:完成清单1
论证深入写作清单
基础等级 评分(10分)及修改建议
1 分类讨论,力求严谨 对“自媒体”等对象论述时,不一概而论,懂得分类
2 多方对话,层层探讨 自媒体、拉面哥、张桂梅及引用证据对象间,注意一一对应关系
3 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从自媒体、拉面哥、张桂梅角度,结合小作者自身身份界定,针对不同对象构建不同结论
四、作业布置
1.依据清单组内互评,然后各自修改本人作品。2.修改后组内或班内宣读发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