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一、选择题1.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不教胡马度阴山( )A.传授 B.令,使 C.指导2.对下面两个句子的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①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②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A.②句中“最多”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B.读②句中“最多”时可加重语气,体会作者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C.①②两个句子的意思差不多,没有不同。D.②句比①句在“九寸”前面增加“最多”,说明作者对蟋蟀住宅观察的细致。3.在下面语段横线上所填的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爬山虎的脚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成小圆片,___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一把,使它紧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A.触、巴、拉、变、贴、爬 B.触、变、巴、拉、贴、爬C.触、变、贴、爬、巴、拉 D.触、变、巴、拉、爬、贴4.下面对本课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暮江吟》中“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生动地描绘出景色的美妙。B.《题西林壁》是苏轼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后的题咏。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D.《雪梅》中,诗人难以评议雪、梅的高下,是因为它们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怕评议不好得罪它们。5.下面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改良品种 B.改善生活 C.改进错误 D.改变说法二、填空题6.反义词。柔弱——( ) 简朴——( )光滑——( ) 平坦——( )临时——( ) 安静——( )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三、语言表达8.口语交际。学校开展“爱眼护眼”保护视力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你就能成为学校“护眼大使”。(1)关于保护视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视力?请你分条列出三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写句子。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出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0.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______。1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引人注目( ) 特别( ) 漂亮( )12.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______的,不几天就会变成______的,爬山虎的脚原来是长在______,它就像______,还像________________。13.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15.我会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爬山虎脚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虎脚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虎脚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A.细心观察 B.连续观察①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③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五、书面表达17.习作时间悄悄流逝,世上的万事万物也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你是否注意到家门前的桂花树慢慢长大了,家里的小狗慢慢变壮了,校园里的紫藤开花、长叶了……请以“ 变了”为题,写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写出它们的变化过程,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意思是: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教”意思是“令,使”。故选:B。2.C【详解】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C项错误,①②两个句子的意思不一样,“最多”一词,说明隧道最深有九寸,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去掉“最多”语意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应用。内容出自课文《爬山虎的脚》。触:接触;碰;撞。变: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巴:紧贴;粘住。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贴:靠近,紧挨。爬:抓着东西往上去;攀登。4.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根据题干的内容来分析可以得出理解不正确的是D项,本题中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而并不是怕得罪他们。5.C【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动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改善生活”。故“改进错误”应为“改正错误”。6. 强壮 豪华 粗糙 崎岖 永久 吵闹7. 难受 立刻 松垮【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与其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1.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反义词有:别扭、难受、受苦等。2.逐渐:渐渐。反义词有:立刻、突然、马上等。3.牢固:结实;坚固。反义词有:脆弱、薄弱、松散等。8. A ①不要在光线太暗或太亮的环境看书。②不要长时间看电子产品。③适时休息眼睛,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1)A.图中的同学在做眼保健操。B.图中的同学在床上躺着看书。C.图中的同学边走路边看书。D.图中的同学在公交车上看书。图A的做法能够保护视力,图B、C、D的做法不能保护视力。故选A。(2)题目要求分条列建议,同学们要标好序号,分点列出建议。保护视力的建议:①不要在光线太暗或太亮的环境看书。②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子产品。③适时休息眼睛,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④不要躺在床上或趴在桌子上看书。⑤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蛋、猪肝、胡萝卜、橘子、豆芽等。9. 墙上是爬山虎。 爬山虎如蛟龙爪子一样的脚长在茎上。【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缩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留“主干”,删去“枝叶”。也就是说要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有的句子没有宾语,但必须有主语和谓语。这里主语是墙上,谓语是是,宾语为爬山虎。句子中的“学校操场北边”是用来修饰限制“墙上”的,“满”是程度副词,都属于句子的“枝叶”,所以可以去掉,而不改变句子原意。2本题主要考察扩句。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 、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 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答案用“如蛟龙爪子一样”修饰了“脚”,还可以添加词语修饰“爬山虎”等。10. 叶子 脚11. 引人注意 非常 好看12. 嫩红 嫩绿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蜗牛的触角 蛟龙的爪子13.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10.考查段意。仔细阅读文段,可知第①段写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以及长大了的叶子,重点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第②段,借助“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可知,重点在写爬山虎的脚。11.考查近义词。引人注目,特别引起人注意。近义词:引人注意。特别,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格外、特地、特意、尤其。近义词:非常。漂亮,美丽。近义词:好看。12.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由第①段原文“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出绿的。”以及第②段“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填空即可,根据文章内容描写,爬山虎的脚还像蛟龙的爪子。13.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的“刚长出来”“不几天”“以前”“今年”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且仔细地观察,才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形象。14.叶圣陶15. 茎上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嫩红16. B A A14.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的识记。本题中本段文字《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的是茎上;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描写“爬山虎脚的颜色”的是嫩红。1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①本句话中根据原文内容“不几天叶子长大”可以得出这是连续观察。②本句话中根据原文内容“反面伸出”“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以得出这是细心观察。③本句话中根据原文内容“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可以得出这是细心观察。17.范文: 生活变了 生活,好似一杯茶,时而苦涩,时而香甜,但喝下去,总会留下沁人心脾的温暖。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是多变的,就如我。 今天又是一个冷清的周末,爸妈外出有事,姐姐虽在家,但在房里忙得让人不敢接近。好不容易看到她有空出来一下,可不一会儿,“砰”,一眨眼,姐姐又疾步走回房里,留下的只是刺耳的关门声在我的书房里久久回荡。昏暗的光线,一片狼藉的书桌,整个房间都死气沉沉的,窗边的几盆绿色植物好像也没有以往那样富有生机。该干嘛?什么事情都做完了,好无聊啊!我在心里念叨着,望着通向姐姐房间的那扇门,我很想姐姐能和我一起玩,但是姐姐的功课又那么多,根本没有时间。我想:进去和她说说话,应该不会太影响姐姐的学习吧。我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走到门口,贴着门,侧耳倾听,里面没什么动静,看来姐姐没什么别的事。于是我握住了门把,刚想推门,但又不由自主地把手放下了,姐姐在好好地写作业,我进去就会打扰到她,她都快面临初中毕业考试了,得好好地复习,争取考瑞中的呀!没事,说句话难道就不能考瑞中了?要劳逸结合呀!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吵。经过一番挣扎,我鼓起勇气握住了门把,轻轻一推,看到了姐姐憔悴的模样,我不禁心疼地脱口而出:“姐姐你是不是累了?出来陪我玩一会儿吧!”“出去!你能不能不要总是进来打扰我写作业!”姐姐很生气,她一脸嫌弃地望着我,眼神中闪出的烦躁与不耐烦让我惊恐万分。我沉默不语,静静地关上了门。又回到这个死气沉沉的书房,心里有无限的悲哀与委屈,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 想起以前那温馨的日子,我和姐姐一起看电视;想起我们一起在阳光下奔跑,打闹;想起我们互相给对方化妆,化得一塌糊涂,想起…… 这些美好的往事也终究只能是往事,这些事永远也只能用来回味。姐姐的童年已经过去了,她只会越长越大,毕业之后她就上高中,每天都住在学校里,回来看我,看爸爸妈妈的时间也只有短短两天,我不知道那时我的心情会怎样,我只知道,我会想她……当我们再长大一点,就各奔东西,有了各自的家庭,我不知道那时我会怎样,我只知道,我会一直爱她…… 岁月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该变的,迟早会变,但我爱亲人的心一直不会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首先补全标题的内容,明确要描写的主体是什么,注意描写的过程中语言要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开头:运用好词好句,或者修辞手法进行铺垫。引出下文中所要描写的主体。过程:具体写出事情的经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的人物。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结尾:点明文章的主题,升华文章的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