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本课阐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积极进行公共参与,凸显学生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识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科学精神:领会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抉择。公共参与:通过畅谈“我的梦”、“实现我的梦”引申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明确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三、学生情况高一学生步入高中生活两月有余,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充满生机和活力,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容易被激活。从课堂角度谈,学生课堂活跃,能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且敢于表达自我想法。但是,部分同学理解问题的思维比较局限,扩散不开。因此,结合本课主题,创设课堂讨论和活动环节,接轨学生实际生活,发散学生思维,增加想象空间,把实现中国梦这一主题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依据:只有明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通过创设活动突破该重点。让学生谈家乡变化,接轨实际生活,真正理解中国梦本质。2、教学难点:实现个人梦,实现中国梦。依据:本框内容诠释了中国梦的内涵,目的是让学生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落实,才能实现个人梦想乃至实现中国梦,达到课标要求。通过情景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怎样实现个人梦,再升华到实现中国梦,突破难点。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结合课标要求,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围绕相关议题,通过活动型课程的实施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情感认同。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积极参与课堂,在此过程中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真正体现课堂主体地位。3、教学手段: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学设备的状况,采用多媒体教学。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视频导入:通过视频一《中国梦是咋来的》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由来,回顾中华民族屈辱历史,明确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复兴。教师:“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今天的我们,能实现也必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出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景铺垫。)讲授新课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3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播放视频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中国梦的内涵。教师: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诠释,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梦”其实离我们不遥远,并且“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二的阐述,让学生清楚中国梦的内涵,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环节二:展示总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展示议题一:筑梦 我的梦?——中国梦?(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说出个人梦想,简单评价,然后引申到“中国梦”,说明个人梦汇聚形成中国梦。教师:知道了中国梦的内涵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中国梦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补充。(设计意图: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明白个人梦虽小,但汇聚起来就会形成伟大的中国梦,增强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教师: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那么这个伟大梦想是怎样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2、展示议题二:知梦 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10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三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学生活动一:结合中国梦的本质内容,谈谈家乡的变化。(接力赛)学生接力回答自己感受到的家乡变化。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之所有如此大的变化,究其根源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引导出中国梦与人民、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知晓中国梦的几对关系,再通过课件展示中国为世界做贡献的几组图片,说明中国梦也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计意图:进行活动,可以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变化,知晓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中国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突破难点。明确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人民积极为世界做贡献,增强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心。)播放视频三:《百年后的中国》回顾历史,展望未来。(10分钟)展示议题三:圆梦 实现我的梦——实现中国梦学生活动二:怎样实现我的梦?学生小组讨论,并写下具体做法,且把写下来的做法粘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教师评价展示结果,鼓励学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播放视频——《班主任寄语》,升华课堂氛围。(设计意图:让学生写出自己为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照应议题一筑梦。播放班主任寄语,升华课堂氛围,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应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时刻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准备。以此突破难点,落实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三)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板书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确立中国梦的原因、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与人民、国家的关系。原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整体利益、共同愿景、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系: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的梦、奉献世界的梦。教师总结: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努力,把小我融入大我,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相信伟大梦想终究实现!(四)课堂练习:判断说明题、选择题(5分钟)一、判断说明题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 )2、中国梦仅仅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 × )3、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在党员心中 ( ×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毫不相干。( × )二、选择题1、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下列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国梦表达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②中国梦的实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④中国梦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关于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D)①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每个人的意愿②中国梦与每个中国人民的梦想完全一致③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④中国梦只有同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 (A)①每个人把小我融入大我②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③坚定文化自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④每个人都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弃小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五)课后作业:“畅想2035”。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畅想14年后的自己和国家,字数不限。(设计意图:布置该作业,让学生结合前面所说的梦想,展望未来,当下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教学反思通过三个议题和两个活动的创设,环环相扣和不断升华,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体作用,能够从筑梦、知梦到圆梦,深刻领悟中国梦的内涵,明确自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不足之处:在学生活动环节,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中应注意多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