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安排了“陆地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两个标题。本节课侧重介绍了水圈的组成要素,特别是陆地水体的组成,同时重点介绍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与地下水,河流与冰川积雪融水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水体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的规律。3、运用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陆地水体的组成关系。难点:河流水与其他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展示】:1987年与2016年咸海卫星影像对比图。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名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教师设置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设计意图:以咸海面积的急剧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新课教学。新课教学学生:预习教材,并填写以下表格。陆地水体类型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沼泽、地下水等,占全球水储量的3.47%。特 点 储量___,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目前利用是 河流水、_______、_______等作 用 ①对周边气候具有_________作用;②是________ 的主要动力;③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_,还具有_______、_______、水产养殖、 等价值。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答案,点评并讲解。【案例分析】贝加尔湖——为什么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图4.3)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探究】学生分组,探究以下问题:1、未来贝加尔湖面积的变化趋势?深度怎样变化?2、说明贝加尔湖成为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的原因。学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1、由于贝加尔湖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且这种趋势仍在地壳的运动中继续,所以湖泊会继续加深,面积会继续扩大。2、贝加尔湖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水域面积广,深度大,蓄水空间大;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冰封时间长,湖水蒸发量小;安加拉河和色楞格河汇入湖泊,水源补给充足。【思考】读右图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展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可能包括哪几种水体?2、大气降水除了补给河流之外,还能补给哪几种水体?3、其他水体还有补给关系吗 尝试写出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学生回答:1、大气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与积雪融水等。2、大气降水还能补给给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3、比如在枯水期时地下水可以直接补给给湖泊,丰水期湖泊水也可以补给地下水。教师点评,并展开新课教学。【案例教学】——河流与湖泊材料: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削减了湄公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旱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设置问题:指出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补给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与河流互相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因此,湖泊对河流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削峰补枯。【读图思考】——河流与地下水当丰水期时,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2、当枯水期时,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学生思考,并发言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阐述:地下水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枯水期),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丰水期)反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量较稳定,是河流最普遍的补给水源。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无论什么季节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教师讲授】——河流与冰川、积雪教师: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夏汛)。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材料: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探究讨论。教师总结归纳:1、上游: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下游:上游来水及地下水补给。2、科罗拉多河上游秋冬春各季节降水多为降雪,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夏季气温高,上游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3、建成前: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建成后: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三)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以知识建构体系为目的,设计成大纲式板书,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四)课堂巩固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C)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B)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导致(D)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