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第一目的内容。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讲述了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国家的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并阐述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学情分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所学的第一本政治教材,与初中时的相关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互联网知识的丰富传播,所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系统的整合,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辩证法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但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科学精神:通过对新时代中国梦的分析和学习,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苦练本领,贡献力量。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中国梦的本质、意义、如何实现中国梦。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坚定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将历史史实与理论观点具体地统一起来,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全面理解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联系到自身,要把中国梦放到新时代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难点: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七、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视频、PPT。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追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追梦者》动画视频,致敬每一位追梦者,致敬那个最伟大的梦想。“我为一个梦想而来,这梦想曾被列强炮火的硝烟遮蔽,但无比明亮坚定。从中共一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小岗村改革;从夏明翰到邓稼先,再到黄文秀;从复兴号、神州十一号到港珠澳大桥,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的时代,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为这梦想,不休不止。”教师导入语: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从屈辱的近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今天,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从未放弃对梦想的执着。同学们,这个“梦想”是什么?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为什么是“复兴”,而不是“振兴”、“崛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议题来共同探讨学习。(二)新课讲授总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子议题一:寻梦——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活动一:结合视频《追梦者》,探究以下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用的是“复兴”,而不是“振兴”、“崛起”呢?谈一谈你的理解。(2)为什么进入新时代,提出了这个新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总结:(1)历史角度: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当前实力: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播放视频《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一年历史变迁!结合视频及教材48页内容,谈一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总结: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中国十四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以上问题,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历史角度、当前实力、伟大意义)深入理解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子议题二:知梦——中国梦的本质?活动一:拓展材料:美国梦——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播放视频《中国梦》:主要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本质。结合拓展材料和视频,探究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总结:(1)美国梦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而中国梦是从国家、民族、人民这三个层面出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的本质的要求:活动二:思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同学阐述观点。教师总结:三者的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明确新时代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子议题三:圆梦——如何实现中国梦?活动一:材料一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航天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一路追随、永不言弃;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他们矢志奋斗、不胜不休……“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材料二 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对此,船海外专家和媒体认为,这是中国航天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国航天科技必将造福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并为扩大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探究问题:(1)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梦的实现和哪些主体有关?(2)结合材料及课本相关知识,探究如何实现中国梦。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同学阐述观点。教师总结:(1)中国梦的实现与人民,国家、民族、个人,世界有关。如何实现中国梦: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息息相关。要合作共赢,共筑世界梦。(中国梦不等于世界梦)活动二:探究问题:结合时政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威胁?(要求: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参与指导,并请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总结: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进步不是倒退,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博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科学认识中国梦,坚定中国梦,提高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结合“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例证中国梦对世界的贡献。(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理解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息息相通,要合作共赢,共筑世界梦。(四)课堂练习1、“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对这句话理解贴切的是( A )A.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C.新时代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D.中国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所以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是因为( D )A.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需要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精神B.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D.中国梦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3、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大陆十四亿多人民的梦,而且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是惠及世界的梦。下列关于中国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中国梦只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②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总和构成了中国梦、民族梦③中国梦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④中国梦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4、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中国梦( A )①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 ②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 ③也是世界各国的梦 ④本质就是国家富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五)布置作业职业规划:畅想未来,筑梦中国职业规划是助力学生成长,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2035年,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立足工作岗位,你将怎样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请根据下列要求,制定一份2035年的个人职业规划。(1)自我认识;(2)时代环境评估;(3)职业定位;(4)计划执行。评价参考:自我认识方面,可以从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认知自己,根据自身优势明确职业倾向;时代环境评估方面注,注意时间节点是2035年,可以畅想并描述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职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计划执行方面,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脚踏实际,实地能够把个人职业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九、板书设计总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寻梦——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必要性、意义)知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本质)圆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人民的梦、个人的梦、世界的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