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格式)

资源简介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 题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
对应课标知识点(考点)梳理 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设计意图(思路)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第二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分析了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方式,阐明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3)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学习重点 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法与学法简述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
学习难点 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学习准备(媒体使用) PPT制作、教案、导学案、优佳学案
学习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概括) 教师组织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
一、导入(3分钟) 《管子》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提问“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将教材翻到61页
二、新课学习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马克思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名词解释: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5种生产方式;以此为基础,人类历史社会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5种社会类型。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历史。由名词解释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刨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的含义:①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②要素: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3)生产关系的含义:①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②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过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1)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总结: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材料: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是万法之母,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从生到死,从签合同做生意到结婚生子继承收养,老百姓的一切皆离不开民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法典》的编撰施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小结:总结:社会的基本矛盾阅读课本63页阅读与思考回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比较(表格形式)3.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自学问题。 2. 学生展示3. 做好知识点的勾画和笔记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展示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展示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7分钟) 1.总结相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规律、改革、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哲学原理。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 1.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复习作业) 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看,其依据在于( C )A.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B.要立足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C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内生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C )A.改革的本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变革 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C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拓展练习 优佳学案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巩固练习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近年来,我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跃升15位,位居全球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我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哲学依据是( B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②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③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B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一届中央政府改革举措频出: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建立上海自贸区;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到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从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到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门槛、减免小微企业税负,无不彰显中央加快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的认识。(8分)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分)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分)我国坚持各项领域的改革,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实践证明,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分)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