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走进小说的艺术天地 感受多样的异域文化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一)学习任务群解读
学习任务群11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是基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之上的任务群学习。本任务群研习外国文学名著,旨在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化品位。因而单元要求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按照课标任务群的提示,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究其独特魅力和影响力,在完成文本的审美与鉴赏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其次要求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用读书提要记录作品的写作内容;要求学生在多次阅读、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参阅资料写出有思想的读书札记;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并能够借助相应的材料支撑去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撰写出相应的文学评论。再次调动以往的阅读经验,将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联系起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研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借助学习资源,在对比阅读、深入思考中,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本单元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选编四篇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名家小说。以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核心,以“感受多样的异域文化”为主题,设置文学沙龙活动的情境,完成读书札记的写作任务,分成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的学习。
(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读
3-3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重点从单元的情境任务、活动的评价任务和部分学习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并作出自己的评论。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主要从单元研习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对这个要求的落实。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在必修对小说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外国小说的研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国别、不同流派小说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的情况和选文的特点、核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1.导语第一段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读经典的意义:丰富心灵世界,感受多样的文化。
2.导语第二段分别介绍了选文的情况。本单元所选文章外国小说,有的展现作者的深刻思考,有的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但都是经典之作。
3.导语第三段首先是指明了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注意联系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其次明确了研习本单元的目标及路径。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把握作品;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小说鉴赏能力,并尝试创作小小说。
(二)学习提示:明确了四课学习内容上的侧重点以及四课的共同点。
1.单元课文构成和侧重点分析。
本单元共四课,由四篇外国小说组成。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节选的是本书中的第11章,节选部分写了大卫·科波菲尔开始独立做工的状况,他和房东的交往,以及他和米考伯夫妇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突出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和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但又开朗乐观的性格特点。小说含蓄地批判了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把握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领略小说中所展现的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
《复活》(节选),节选的是本书中第一部第43章,在节选的这一部分里,通过写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马斯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探讨了人的精神的“复活”之路,寄予了作者的人性理想。阅读时注意把握小说精妙的描写,抓住刻画人物的细节,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在他身上寄予的人性理想。
《老人与海》(节选),节选的是本书后半部分,写老人与鲨鱼激斗。通过写老人圣地亚哥不屈不挠地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文中老人的鱼被鲨鱼吃光,看似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鲨鱼面前屈服,虽败犹荣,说明人可以暂时战败,但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阅读时要体会作品中富有活力的细节和文中大量的内心独白,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百年孤独》(节选),节选的是本书的第3章,这一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偏远封闭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 “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阅读时注意思考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书写来展现宏大的历史,体会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带来的特殊的审美感受。
本单元节选的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都非常的典型,有很多甚至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如米考伯夫妇所代表的米考伯主义,老人所代表的硬汉形象等,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把握并分析。
2.这四课学习提示的共同点。
(1)紧扣“多样的文化”的人文主题,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例如第7课的学习提示:扣住“成长”这一线索,看看大卫经历了哪些事,遇到了哪些人,想想这一切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该提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周边的环境对人物成长的影响。但要明确这种影响,需要理清相关人物与大卫的关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示了学习的重难点。例如第8课的学习提示:小说以《复活》为标题,探索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要透过场面、情节,探究小说的思想主旨。该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思想主旨。要想理解人的“精神”的复活,首先要搞清楚谁的精神在复活,写人物的复活时,作者用了哪些场面和细节。情节学生比较熟悉,学习提示中也有细节的分析。但场面描写如何表现主旨,这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难点,需要进行资料补充或示例展示。
(3)指示了学习的路径。例如第9课的学习提示:要围绕老人这一失败英雄及其象征意义,体会小说所赞颂的“人的灵魂的尊严”。 该提示要求学生从失败英雄及象征意义这个角度去体会作品的主题。失败英雄的形象比较好把握,但其象征意义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去深入理解。
(三)单元研习任务分析
任务一指向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感受和了解。
分小组概括并交流各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小说反映的特定的社会环境,旨在落实本单元感受“多样的文化”的人文主题。
从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出发,紧扣文本内容,从文本情境入手,去感受作品中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了解人类精神成长的轨迹,体会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分析人物时,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物赏析能力,可引导他们就其中一个人物作全面分析。
感受和了解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时,要关注小说中交代的时代背景、描绘的生活场景,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风俗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具体环境、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及背景,调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读懂文本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同时指出达成目标的方法是写读书札记。
任务二指向小说艺术手法(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
这项任务更多的是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在小说中承担的多重功能。要求鉴赏小说丰富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独特的风格意蕴,通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与鉴赏能力。以自主梳理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能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任务三指向小说创作。
这个任务由本单元小说的阅读指向创作,在品析作品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的基础上,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深化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明确表达自己的人生认识。鼓励学生捕捉创作灵感,大胆合理的虚构,尝试创作小小说,落实了单元导语中的“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的要求。在处理这项任务时,不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尝试小说创作。
【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来看,初中学过《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要求学生通过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接触过的长篇小说节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要求学生通过抓住小说线索理清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性格原因。
高中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以“观察与批判”为人文主题的小说单元,学习了外国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中国小说《祝福》《促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要求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照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审美鉴赏水平。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以“多样的文化”为人文主题的“外国作品研习单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相关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深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人物成长的精神轨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挖掘作品的丰富内涵。感受小说多样的风格,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探究作者如何通过作品展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恰当评价其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学习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以及艺术化地表现生活,尝试创作小说。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感受世界各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学生目前阅读历史文化背景,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理性思考这些背景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及其作用。
粗线条的人物形象分析问题不大,但用细致的心理描写、情节设计、场面描写、象征手法、魔幻现实手法等突显人物的理解学生关注不够,则需要引导生注意。
感受多样的风格,从主题内容入手,学生仅停留在每篇小说要表达的主旨,但整个单元的小说都是围绕同一的主题“人的精神世界”,却又从精神成长、复活、不屈和孤独四个不同角度展现,这是需要引导学生研习的重点。从叙事手法入手,学生能想到的是零散的知识点,叙事人称和叙事顺序的部分内容。需要给学生补充知识体系,同时如果让学生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或好处,难度就比较大。而从语言风格入手,学生对外国小说的语言风格了解非常少,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作家的语言特点,同时还需要补充资料助读。
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多数学生比较容易想到从主题解读入手,还需要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典型人物去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尝试创作小小说难度太高,留给爱好文学、喜欢创作的同学去做。
【单元研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精神活动的轨迹,结合对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赏析,全面分析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体会作品展现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2.联系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结合作品内容,概括小说中的社会生活场景,体察小说中展现的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
3.思考不同时期的作家在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创作风格上的差异,感受小说多样的风格样式,体会多彩的外国文化。
4.在比较分析中,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感受外国作品中多样的民族文化。
【单元研习结构框架流程图】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单元前置任务】
1.阅读单元导语、单元研习任务,每课的学习提示和首页下边注释①,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每课学习的重难点,了解小说的前情。
2.初读小说,获取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初步体会外国小说的创作风格。
【单元前置任务的评价量表】
初读感受记录表
题目 单元导语、研习任务和学习提示 叙事手法 语言风格 主题内容 阅读疑惑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单元情境任务】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我校文学社决定以“异彩纷呈的外国文化”为主题举办一场文学沙龙活动。请你结合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梳理自己对外国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写成一篇读书札记。
研习专题一:速读文本,整体感知
梳理小说的情节,感知并把握作品叙事谋篇方面的技巧。
1.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故事。
2.感知并把握经典作品中作家在叙事谋篇方面的写作技巧。
【研习专题一分课时规划】
第1-3课时
研习目标
1.速读小说,理清人物关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在情节梳理的基础上,感知并把握作家在叙事谋篇方面的技巧。
研习活动设计
1.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速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人物关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故事。
(要求:(1)阅读每课首页下边注释①,了解小说节选部分之前的故事情节。(2)速读小说,批注梳理情节,连缀成故事。)
2.四篇外国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都很有特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紧扣课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提示:从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安排、叙事技巧、叙事节奏等方面入手分析)
阅读要求:(1)阅读每课的学习提示,把握叙事谋篇的特点。(2)阅读文本,注意快速圈点勾画相关标志词,如圈点人称、圈点时间地点词语、圈点心理活动词语及对话语言,发现叙述视角的变化、叙述安排上的特色等。
设计说明
首先,让学生开始本单元的学习前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本单元选文的特点及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故事。
最后,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要想把故事讲好,离不开小说家的匠心独运。因此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叙事技巧,整体感知作家的创作风格。
助读资料
补充叙事艺术(系统的叙事知识)。
【研习专题一的评估表】
量化内容 篇目 理清人物关系(20分) 故事情节的梳理(20分) 叙事谋篇的技巧(40分)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复活》(节选)
《老人与海》(节选)
《百年孤独》(节选)
研习专题二:细读文本,深入研习
概括并关联生活场景,分析场景中的人物,把握作品的主题,感受多样的文化。
1.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跳读小说,用点评批注式概括文中的生活场景。
2.联系时代背景,对小说的不同生活场景进行关联、聚合,勾画出整个社会的历史画卷。
3.分析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特点,梳理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的多样化手法。
4.思考作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研习专题二分课时规划】
第4、5课时
研习目标
1.跳读小说,用点评批注式概括小说中的社会生活场景。
2.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小说的创作背景,关联、聚合小说中的不同生活场景,勾画出整个社会的历史画卷。
研习活动设计
1.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请跳读四篇小说的节选内容,概括小说展现的社会生活场景。(要求:参照图表中提示的要素进行概括)
内容 篇目 社会生活场景的概括(提示:环境、人物、事件)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复活》(节选)
《老人与海》(节选)
《百年孤独》(节选)
2.文学作品将一个个场景联合成完整画面。请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小说的创作背景,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将作品中的场景进行关联、聚合,联合成完整的画面,勾画出当时的社会历史画卷。
(提示:关注生活环境的特点,环境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
在了解了小说讲述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去概括小说中出现的生活场景。而一个个生活场景连缀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社会生活的画卷。从这幅社会生活画卷的窥视中,就可以去领略作家体现的当时的社会风貌。
助读资料
作家生活的时代特点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第6、7课时
研习目标
1.细读小说,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重视多样化的心理描写),全面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2.结合作者的创作动机,分析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研习活动设计
1.本单元的小说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布恩迪亚等,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有些甚至已成为某一类人物的象征。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就小说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手法 性格特点
童年的大卫
米考伯先生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圣地亚哥
布恩迪亚
丽贝卡
(1)示例引导
布恩迪亚:主要描写了人物怪诞、夸张的行为举止。布恩迪亚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的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神秘之境,终生备受孤独的折磨。
(2)提供问题支架,引向文本细读
如《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①大卫是怎样一个少年?(提示: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米考伯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去塑造这一形象?请结合课文做说明。
2.结合作家的创作动机,分析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思考作家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内容,体会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提示:从人物的价值观念导向、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思考)
设计说明
人物是小说情理的载体,要体会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就必须回归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而探究作家塑造这些典型形象的目的,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
助读资料
①心理描写的手法;②四篇小说作家的创作动机;③学者解读人物形象内涵的片段。刘建军《荒诞世界的无奈人生——海明威<老人与海>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昂智慧《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研习专题二的评价量表】
量化内容 篇目 作品中多样文化的表现方式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语言特点 主题内容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复活》(节选)
《老人与海》(节选)
《百年孤独》(节选)
研习专题三:深思文本,写读书札记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民族文化的异同,能够从多个层面阐释自己的理解,写成读书札记。
1.自选两个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中体现的民族文化的异同。
2.自选一个文本,从多个层面来阐释你对多样文化的思考和见解,写成读书札记。
【研习专题三分课时规划】
第8、9课时
研习目标
1.阅读助读资源,理解小说中出现的创作理论并结合文本内容,对其中的一种创作理论进行阐释。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从多个层面阐释你对多样文化的思考和见解,写一则读书札记。
研习活动设计
1.风格迥异的艺术来源于小说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读完本单元节选的小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阐释作家的不同创作风格。
2.课文的学习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那些“八分之七”的精彩还有待我们通过整部作品的阅读去发现。请你根据课本节选内容的学习,以“多样的文化”为主题,选择两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从多个层面来阐释你对多样文化的思考和见解,写一则读书札记。
(提示: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
设计说明
在把握作品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从一篇课文出发,进行两个及以上的文本对比阅读,从更多的层面去体会到多样的异域文化,感受多样的文化元素。
学业质量水平标准3-3的描述中,要求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研习任务一的第2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写读书札记。
因此在单元研习结束,设置读书札记的写作,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刻地去理解西方社会多样的文化。
助读资料
1.创作手法:叙事视角、象征手法、冰山理论、心灵辩证法。
2.作品流派: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及作品特点。
【研习专题三的评价量表】
读书札记写作任务评价表(100分)
项目 细目 分值 互评 自评
主题确定 围绕多样的文化展开 10分
内容呈现 叙事谋篇的技巧 20分
呈现的社会风貌 15分
人物塑造的多样手法 15分
作品的价值导向 20分
语言表达 概括精准 10分
引述精当 10分
同学的点评
老师的点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