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课后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 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课后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 有解析)

资源简介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五章燃料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课后练习(科粤版2012)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 攸县模拟)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中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舞台烟雾的主角
C.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D.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
2.(2022 西安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加热固体药品
C.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D.检验二氧化碳
3.(2022 成都模拟)“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可提高CO2吸收率
4.(2022 嘉兴)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5.(2022 丽水)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制取O2 B.可制取CO2
C.可收集CO2 D.可收集O2
6.(2022 亭湖区校级二模)如图是模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的检验等的综合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过程涉及4个化学反应
B.1处变红
C.可以观察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D.3处会产生白色浑浊
7.(2022 成都)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8.(2022 杭州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
B.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C.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上而下熄灭
D.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
9.(2022 海曙区模拟)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CO2验满
10.(2022 慈溪市模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11.(2022 南浔区模拟)下列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干冰人工降雨
C.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
12.(2022 雁塔区校级模拟)试管是常见的实验仪器。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当试管呈如下放置情况时,对相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横放,可能正在盛装石灰石
B.倒放,可能正在收集少量二氧化碳或将洗净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
C..正放,可能正在滴加稀盐酸
D..管口略向下倾斜,可能正在加热石灰石固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2022春 香坊区校级期中)实践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了: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某些药品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气体时,若    ,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3)上述各种仪器中,⑧仪器在实验中的一般作用是    。
(4)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    ,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4.(2022春 龙华区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I.写出①号仪器的名称:   。
II.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在A~G中选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I.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某同学想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一瓶干燥的甲烷,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在A~G中选择)。
IV.H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氧气,若用水将该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15.(2022 沙湾区模拟)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6.(2022 洛阳二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向瓶中通入CO2,当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继续通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CO2的性质有哪些   。
(2)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17.(2022 烟台模拟)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碳”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请写出一个节能减排的建议    。
(2)“碳”吸收。
①物理吸收法可利用活性炭、沸石具有    性等对CO2进行吸收。
②化学吸收法可利用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控制560℃~700℃捕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利用。
①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可以将CO2和H2合成为甲醇( 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我国科学家以CO2、H2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 C6H10O5)n],实现了CO2,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    。
18.(2022 株洲模拟)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请列举两种气体。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五章燃料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课后练习(科粤版201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 攸县模拟)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中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舞台烟雾的主角
C.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D.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
【分析】A、根据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进行分析;
B、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制舞台烟雾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废弃和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等进行分析;
D、根据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进行分析。
【解答】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二氧化碳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B、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制舞台烟雾,与二氧化碳有关,故此选项正确;
C、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废弃和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等,与二氧化碳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D、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与二氧化碳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2.(2022 西安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加热固体药品
C.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D.检验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应该用镊子或药匙,不可直接用手触摸,故此选项错误;
B、加热固体药品,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故此选项正确;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引起火灾,故此选项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应该用澄清石灰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2022 成都模拟)“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可提高CO2吸收率
【分析】“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而不是没有碳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可提高CO2吸收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2 嘉兴)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2 丽水)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制取O2 B.可制取CO2
C.可收集CO2 D.可收集O2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可制取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2 亭湖区校级二模)如图是模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的检验等的综合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过程涉及4个化学反应
B.1处变红
C.可以观察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D.3处会产生白色浑浊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本实验过程涉及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与石蕊溶液反应,共4个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处会产生白色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2 成都)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分析】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油炼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B、太阳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正确。
C、燃煤脱硫,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D、酒精作燃料,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2 杭州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
B.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C.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上而下熄灭
D.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
【分析】A.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B、C、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2 海曙区模拟)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CO2验满
【分析】A、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反应条件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储存二氧化碳时瓶口向上,盖上玻璃片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2 慈溪市模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分析】“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大力推广燃油车,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与“碳中和”理念相符,故选项正确。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会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2 南浔区模拟)下列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干冰人工降雨
C.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的选项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的是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能体现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体现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气球上浮,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体现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2 雁塔区校级模拟)试管是常见的实验仪器。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当试管呈如下放置情况时,对相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横放,可能正在盛装石灰石
B.倒放,可能正在收集少量二氧化碳或将洗净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
C..正放,可能正在滴加稀盐酸
D..管口略向下倾斜,可能正在加热石灰石固体
【分析】A.根据往试管中添加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往试管中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然后放入固体药品,故试管横放,可能正在盛装石灰石,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时试管应正立,故选项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试管正立,然后用滴管向其中滴加药品,故试管正放,可能正在滴加稀盐酸,选项正确;
D.加热固体药品时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管口略向下倾斜,可能正在加热石灰石固体,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试验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2022春 香坊区校级期中)实践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了: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某些药品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仪器是  ②④⑥⑧ (填序号)。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气体时,若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3)上述各种仪器中,⑧仪器在实验中的一般作用是  添加液体药品 。
(4)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  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组装装置所需的仪器;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则发生装置组合应选用锥形瓶,双孔带导管橡皮塞和长颈漏斗,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二氧化碳使用集气瓶,故答案为:②④⑥⑧;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时若证明是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⑧仪器是长颈漏斗,一般在实验中用于添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添加液体药品;
(4)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干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2春 龙华区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I.写出①号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 。
II.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BF或DF (在A~G中选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III.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某同学想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一瓶干燥的甲烷,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G (在A~G中选择)。
IV.H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氧气,若用水将该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m (填“m”或“n”)端通入。
【分析】(1)I.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II.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III.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IV.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I.①号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II.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或D作发生装置,不用C的原因是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F收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III.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一瓶干燥的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可用装置G收集;
IV.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H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氧气,若用水将该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m端通入。
故答案为:
(1)I.长颈漏斗;
II.BF或DF;CaCO3+2HCl=CaCl2+H2O+CO2↑;
III.AG;
IV.m。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2022 沙湾区模拟)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H2O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引起的环境问题解答;
(3)根据氢氧燃料电池的燃烧产物解答;
(4)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
【解答】解:(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3)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H2O;
(4)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温室效应;
(3)H2O;
(4)2NaOH+CO2=Na2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6.(2022 洛阳二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向瓶中通入CO2,当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继续通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长蜡烛熄灭 。该实验说明CO2的性质有哪些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2)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没有排除CO2能使紫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实验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要排除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向瓶中通入CO2,当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继续通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长蜡烛熄灭;向瓶中通入CO2,当观察到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排除CO2能使紫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一段时间后长蜡烛熄灭;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没有排除CO2能使紫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实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2 烟台模拟)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碳”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请写出一个节能减排的建议  开发利用新能源 。
(2)“碳”吸收。
①物理吸收法可利用活性炭、沸石具有  吸附性 性等对CO2进行吸收。
②化学吸收法可利用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控制560℃~700℃捕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CO2CaCO3 。
(3)“碳“利用。
①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可以将CO2和H2合成为甲醇( 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
②我国科学家以CO2、H2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 C6H10O5)n],实现了CO2,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  减缓温室效应 。
【分析】(1)根据节能减排的措施解答;
(2)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解答;
(3)根据利用二氧化碳的意义解答。
【解答】解:(1)开发利用新能源能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①可利用活性炭、沸石具有吸附性等对CO2进行吸收;
②利用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控制560℃~700℃捕捉CO2,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在560℃~700℃时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CO2CaCO3;
(3)①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将CO2和H2合成为甲醇( 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②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开发利用新能源;
(2)①吸附性;
②CaO+CO2CaCO3;
(3)①CO2+3H2 CH3OH+H2O;
②减缓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18.(2022 株洲模拟)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请列举两种气体。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
【分析】(1)根据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
(2)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
(1)CO2、O3、CH4、氟利昂(任写两个);
(2)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7/26 14:16:04;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