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6.1 价值与价值观
课 题 6.1 价值与价值观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
对应课标知识点(考点)梳理 1.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意图(思路) 本课下设三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强化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认同所学知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理解价值、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不同性质的价值观作用不同。公共参与: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
学习重点 人的价值、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法与学法简述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
学习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基本内容、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
学习准备(媒体使用) PPT制作、教案、导学案
学习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概括) 教师组织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
一、导入(3分钟) PPT展示两种观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提问“人生价值到底何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价值与价值观。书写板书,本框目录展示。 认真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将教材翻到第69页
二、新课学习(35分钟) 提问“价值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价值的含义及特征。探究一:请阅读教材69页的“阅读与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物的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需要,事物本身没有价值。探究二:16岁加入地下党组织;20岁进入外交部;58岁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国际舞台舌战群儒;61岁转任中国驻美大使,坚守原则、巧妙应对,见证了中美关系从低谷到改善的全过程···52年外交生涯中,他始终秉持一颗炽热的初心,善于斗争,巧做工作,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中向世界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他就是资深外交官、“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资深外交官李道豫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追问“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在于什么”强调:人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追问“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注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二者之间不存在大小、优劣的问题。PPT展示图片,在疫情中贡献自己力量的普通人们。探究三:提问“同样是旅游,为什么他们的行为那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价值观的含义和导向作用。总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探究四: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3页的内容,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基本内容、特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探究五:青年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总结:①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②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③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④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问题。 在书本上做好勾画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学生展示学生阅读素材认真看思考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学生思考回答1.学生观看漫画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问题2.学生回答学生认真思考作答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7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问题及时提问。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复习作业) 1.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对于沉湎于游戏的人来说是价值千金,但是对于局外人来说,虚拟财产却是一文不值。这说明( D )A.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不能确定的B.事物的价值是可有可无的C.价值是一事物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D.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念2.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主体总是根据总结的需要掌握和占有客体,利用客体的属性满足自己需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表明( D )①价值是人们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评价②价值是主体满足客体的程度③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 C )①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寓价值观的引导于知识传授中②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敢于挑战权威、突破理论束缚③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学生要在实践中坚持理论第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推崇的是“工作着是美丽的”,而把追求生活品位的行为斥之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现在,人们普遍推崇“美丽地工作着”,开始追求“小资情调”了。这主要说明( B )A.立场不同,人们的认识必然不同B.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一些人步人了享乐主义误区D.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拓展练习 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含义 内容 价值 人的价值 评价标准 含义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观 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如何培育和践行
巩固练习 1.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而言,青蒿与其他植物一样,就是小草。而对于屠呦呦而言,青蒿则是她的宝物。从父亲在她出生时吟出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草青青,报之春晖”,到对青蒿素的研究成为她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青蒿对她的一生极为重要。这则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B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是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发生了变化②青蒿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 ③人们对青蒿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 ④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 (2020全国)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D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不变③价值观教有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