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常考题汇总|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 汴河怀古(节选)[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根据材料讲述大运河的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统治。盛唐气象(或××盛世)出现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②社会安定;③经济文化繁荣;④统治者励精图治;⑤开明正确的治国方略;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等。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材料中的语句出自唐朝哪个皇帝?这些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唐太宗李世民。以民为本、用人唯贤。出现“贞观之治”。材料: 忆昔(节选)[唐]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讲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表现。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开元是鼎盛)、文教昌盛。材料:她们的事迹,至今仍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在布达拉宫,有两组蔚为壮观的巨形壁画,就描绘着两位公主入藏和蕃的生动故事。两位公主分别是谁?请写出她们与吐蕃首领和亲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对国家治理有了怎样的认识?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心存百姓,重用人才,重视教育等。安史之乱的背景与影响。背景:①唐玄宗统治中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节度使权势膨胀,外重内轻局面形成;④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影响:①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评价唐玄宗(隋炀帝知识迁移)。正面: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善用贤才,使唐进入鼎盛时期,是杰出政治家;负面: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使得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使唐国势由盛转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1)材料一中的“藩镇之弊”是指什么?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的具体做法。武将专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科举制度相比于唐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两则材料,说说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变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积极影响: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消极影响:导致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最终导致北宋灭亡。澶渊之盟的影响。这在当时对于北宋是屈辱的,但换得了宋辽之间长久的和平,促进了边界贸易,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发展,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火药的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概括唐朝和元朝对外交流的共同特点,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对外交流有了哪些更优越的条件。共同特点:对外交流频繁;海陆并举。优越条件:①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陆路角度)②元朝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路角度)。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经济社会: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力。②自然条件:宋代气候条件变化,南方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政治因素:唐末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和平;④政策倾向:两宋时期,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强化】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二: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废丞相的原因:朝臣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相权威胁皇权)。军机处设立意义: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没有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打压有识之士,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文化:采取文化专制政策,通过八股文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人民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外交政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减少,没有向外国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东南(台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设台湾府。东 北 :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西北(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立伊犁将军。西南(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喇嘛制度;金瓶掣签制;《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材料:太祖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谈道:威服下移,“主荒臣专,法度不行(注:法度不能执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材料中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问题?原因:地方和朝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材料:马嘎尔尼在他的中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1)联系材料,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解释“没落之船”的涵义。背景 + 史实 + 意义背景: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国进行交流;②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史实: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消极)清廷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联系三则材料体现的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和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①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②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分析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安定;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③开放的对外政策;④对外交通便利;⑤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1 / 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常考题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 汴河怀古(节选)[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根据材料讲述大运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讲述盛唐气象(或××盛世)出现的原因。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材料中的语句出自唐朝哪个皇帝?这些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材料: 忆昔(节选)[唐]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讲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表现。材料:她们的事迹,至今仍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在布达拉宫,有两组蔚为壮观的巨形壁画,就描绘着两位公主入藏和蕃的生动故事。两位公主分别是谁?请写出她们与吐蕃首领和亲的意义。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对国家治理有了怎样的认识?安史之乱的背景与影响。评价唐玄宗(隋炀帝知识迁移)。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1)材料一中的“藩镇之弊”是指什么?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的具体做法。(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科举制度相比于唐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两则材料,说说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澶渊之盟的影响。火药的影响。概括唐朝和元朝对外交流的共同特点,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对外交流有了哪些更优越的条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强化】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二: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没有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材料:太祖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谈道:威服下移,“主荒臣专,法度不行(注:法度不能执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材料中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问题?材料:马嘎尔尼在他的中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1)联系材料,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解释“没落之船”的涵义。(2)联系所学的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和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分析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的原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1 / 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七下社会常考题整理.docx 七下社会常考题整理(非选择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