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导入新课周平王迁都洛邑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处于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东周的两个分期前475年前770年前476年前221年春秋战国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因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公元前 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 476年公元前 221年周平王建立东周小知识:“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牺 (xī ) 尊春秋晚期新知讲解学习目标一、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二、了解周王室衰微和诸侯崛起的史实三、记住诸侯争霸的主要人物,理解诸侯争霸对发展的影响自主感知1(阅读课文P29—30第一、二框题,思考回答以下问题,4分钟)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提示: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商周时期青铜铲变化一:春秋时期使用铁制农具笨重,使用不方便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青铜农具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骨器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出现铁制农具石器成本低廉,便于广泛的使用;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由原始农耕时期使用的骨耜到石犁、再到铁农具的使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人力)牛耕(畜力)《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耕作方法:牛耕出现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牛耕图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②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活动与探究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冶铁业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勾践剑纺织业和漆器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春秋莲鹤方壶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的盛酒或盛水器,属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其中,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2、手工业的发展商 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3、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货币图一 刀形币 图二 空首布币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农业 手工业 商业表现 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也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笔记)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对新土地不再分封,而设县、郡,委派官员管理,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红色横线标出的内容,又反映了当时周王室面临的一种什么变化?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天子拥有的军事力量大为缩少。经济贫弱周王室势力大减,王室衰微领导诸侯的权力大为减弱②周王室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③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①诸侯国不在分封土地,而是委派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封制逐步瓦解,制度改变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原因)海海江 水淮 水渭水洛邑周河 水汉 水春秋形势图周王城封国都邑卫燕鲁齐宋吴越楚秦晋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诸侯)。—《史记》王室衰微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三、春秋之“变”——诸侯争霸自学指导2(阅读课文P30—31第三框题,讨论回答以下问题,3分钟)1.春秋时期诸侯为什么竞相争霸?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他能最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什么影响?(积极、消极)“为什么”、原因、可以找“因为”、“由于”等字眼……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 周本纪》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这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合作探究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1、王室衰微;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诸侯争霸春秋争霸形势图从这幅《春秋争霸形势图》分析,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结合教材,分析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诸侯争霸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周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城各诸侯国都城春秋争霸形势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首位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为什么会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1)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2)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这一切奠定他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城各诸侯国都城齐桓公能最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1.地处山东,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3.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号令诸侯。尊“尊天子”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四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戎人等借中原各国征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称霸标志:公元前7世纪,召集诸侯会盟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城各诸侯国都城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侯争霸的典故?三、诸侯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名重耳,曾经在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王的帮助.离开时他承诺,以后他做了晋国国君,如果晋楚两国交战,晋军定会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三舍,实为诱敌深入,之后大败楚军,这就是城濮之战.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其霸业显赫超过了齐桓公。齐桓公之后起来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这两国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期最壮观的景象。在晋楚争霸中,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春秋五霸 之晋楚争霸退避三舍1. 重耳流亡2. 楚成王的礼待3.晋军“退避三舍”4. 晋文公终成霸主城濮之战看 图 说 史退避三舍诚信:实现诺言,报答恩情聪慧:避其锋芒,诱敌深入老马识途公元前664年,山戎攻打北燕,北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管仲出兵准备讨伐山戎,军队行进到会友、孤竹地区时,齐军迷路了。桓公十分着急,管仲提出建议,指出“军中的马匹都是从当地购买的,老马大都熟悉当地的地形,何不让老马为我们带路哪?”就这样,部队才得以在老马的带领下找到了大路,走出了迷谷。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陪嫁的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五羖(gǔ)大夫卧薪尝胆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启发: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退避三舍称霸西戎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春秋首霸齐桓公秦穆公越王勾践晋文公楚庄王诸侯争霸的故事(笔记)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消极: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春秋初期形势图春秋后期形势图比较下面两张地图,你有何发现呢?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积极: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材料三 诸侯国在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简明春秋史》积极:促进了民族交融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积极: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促进了民族融合消极: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春秋争霸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孟子评价说:”春秋无义战”,你觉得恰当吗?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表现1.出现铁犁牛耕2.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3.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更多使用1.分封制逐渐瓦解2.周王室地位下降3.诸侯崛起,诸侯争霸局面出现1.齐、晋、楚、秦先后争霸2.吴、越继而北上争霸军事政治经济结果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诸侯争霸局面出现实现了局部统一,大规模民族交融课堂小结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交融。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D2.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A.晋文公 B.秦穆公C.楚庄王 D.齐桓公3.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A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51张PPT).pptx 齐桓公尊王攘夷1.mp4 齐桓公登基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