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近代中国艰辛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关键能力:
通过分析史实材料,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科学精神:通过认识近代中华民族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地位作用;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公共参与: 通过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学习,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3.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所做的贡献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走不通,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近代中国的处境》:不忘国耻,兴我中华!探索复兴之路,引出本课内容。
【学习过程】
总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议题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探究一:
展示视频:《近代中国的处境》
情景探究:近代中国处于怎样的境况?近代中国人民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交流展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近代中国处境及历史任务
处境: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历史任务: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探究二:
展示视频:《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复兴之路》
资料补充: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情景探究: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何也未能挽救旧中国?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展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探索的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议题一知识点总结: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的处境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结论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议题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探究一:
展示视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始末》
情景探究:视频记关键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探究:中国的新出路是如何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端、领导力量、历程?
交流展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五四运动。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1919.5.4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
1921.7.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37-1945 全面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6-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辞旧)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
(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外)
相关链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探究二:
探究问题:回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过程以及最后取得的革命成果,请探究以下问题:1.请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抗争的对象思考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革命道路又有何特色?2.从革命主体、过程和结果角度考虑,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如何体现?3.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何不追随俄国十月革命的脚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交流展示:学生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归纳: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从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看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从时间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采取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采取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引用的材料:“目前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还不是我们待的地方。我们必须改变方针,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于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
领导阶级新——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前途新——建立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范畴新——属于无产阶级革命。
知识拓展:比较旧民族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必要性(为何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探究三:
探究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展示:学生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总结归纳: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探究四:
探究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果?)
交流展示:学生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议题二知识点总结: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2.开始标志3.领导力量4.历程5.胜利的标志6.性质7.道路8.新在何处9.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10.胜利的原因11.最终成果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