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乡村聚落 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乡村聚落 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1 乡村聚落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落指农村 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物的集合体
C.聚落指城市 D.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2.根据小明同学的介绍,请你判断他的家乡属于( )
A.城市 B.集镇 C.林场 D.乡村
3.下列选项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土壤肥沃 D.环境恶劣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源 ④交通 ⑤资源 ⑥工业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图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 B.终年严寒 C.炎热多雨 D.地势高峻
6.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民居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蒙古包 B.窑洞 C.冰屋 D.竹楼
7.下图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8.“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坡度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环境的地区( )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雪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区
二、解答题
9.读我国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其共同特点是:靠近河流,________充足,________便利;且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发展农业。A、B、C三处聚落中海拔最低的是________。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垭度较陡,且大多粉墙黛瓦,反映出区降水________(选填“多”或“少”)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图是对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右图是阆(làng)中城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阆中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1)从对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
(2)与周边地区相比,阆中城区海拔_____(高、低),阆中古城沿_____分布。
(3)阆中古城选址的有利条件与“聚”和“落”甲骨文解释一致的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气候适宜 D.土壤肥沃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 ,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AC都太片面,聚落既包括农村也包括城市,所以AC错误;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不是房屋建筑物的集合体,B错误,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故选D。
2.D
【解析】聚落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周围有农田、果树、池塘,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其居住地相对分散,根据材料小明同学的介绍的农田、果树、池塘、小路等判定,小明的家乡属于乡村,D正确,城市和集镇应以非农产业活动为主,林场应以林业生产活动为主,ABC错误;故选D。
3.D
【解析】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自然资源(林、渔、矿等)丰富,可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交通便利(交通线的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故ABC叙述正确,D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聚落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从事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从早期聚落的形成,大多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可看出影响早期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如地形平坦,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布局条件好等条件则更有利于聚落的发展,①②③④⑤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A
【解析】图中民居是碉堡房,墙体厚,门窗小,有利于防风防沙,这种房子反映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A正确;排除BCD,选A。
6.D
【解析】人民的生活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湿热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墙体大多单薄,屋顶坡度大,有的临河而建,多为竹楼;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北极地区的冰屋,这些区域的降水较少。故选D。
7.D
【解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由图可知,该聚落最初形成主要因素是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使利,故D符合题意。选D。
8.B
【解析】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是为了防寒保暖;屋顶大而高耸是因为冬季多雪,防止积雪压坏屋顶,因此主要分布在寒冷多雪区,故选: B.
本题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9. 多村 水源 交通(水路交通) B 多
【解析】本次考查影响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来考虑。
(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靠近河流,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因此水源充足。河流可发展航运,因此交通便利。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根据图中箭头所指河流流向,B位于下游,因此海拔最低。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坡度较陡,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屋顶坡度陡有利于排水。
10. 水源 交通 低 河 B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1)由图中对聚落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主要是水源、交通,水源充足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容易形成聚落。
(2)由图可知,与周边地区相比,阆中地区的海拔低,古城是沿河分布,河流沿岸有水源、交通便利。
(3)阆中古城形成的有利条件与“聚”和“落”甲骨文解释一致的是水源充足,题干中没有提到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和土壤肥沃,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