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人教版(2019)新高一物理衔接讲义第1讲 质点 坐标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人教版(2019)新高一物理衔接讲义第1讲 质点 坐标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
一.基础知识集训(时间:5分钟,难度:易)
参照物: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变化,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机械运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二 知识清单
质点
(1)质点的概念:当物体的形状、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作用或所起作用可忽略时,为了研究方便,就可忽略其 ,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
①当物体上各部分的 相同时,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作质点.
②物体的 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参考系
(1)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定来 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择:
①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定 作参考系.
②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 .
坐标系
1.定量地描述物体的
2.坐标系建立的原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 以及 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
答案:形状、大小、体积;运动情况;大小、形状;做参考;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它物体;可能不同;位置及位置的变化;位置,位置;
三 能力提升集训(时间:20分钟,难度:易)
题组一:质点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C.质点就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球
D.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2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校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的过杆动作 B.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
C.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D.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的运动轨迹
3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用北斗确定航母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航母看成质点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则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可以把翟志则看成质点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
4 .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 )
A.考查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广州的时间
B.科研人员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的航天飞机的飞行姿态时
D.观看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表演
题组二:参考系
1 . 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 C.运动员 D.座位上的观众
2 . 列车 A 和 B 并排停在某站,当 A 启动后 B 未启动,此时列车 B 内的一乘客看到自己所乘的列车动了,他选的参考系是( )
A.列车 A B.列车 B C.站台 D.铁轨
3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的“云不动”所选定的参考系是( )
A.榆堤 B.风 C.船 D.江岸
4 . 平直公路上汽车甲中的乘客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恰好此时看见另一汽车乙从旁边匀速向西行驶,此时公路上两边站立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是(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两车均向西运动,且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5 .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的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以海岸为参考系,护航编队是运动的
题组三:坐标系
1 .(多选) 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而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东西走向,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A=5 m,B的位置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广场中心西5 m处 B.A点位于广场中心东5 m处
C.B点位于广场中心西3 m处 D.B点位于广场中心东3 m处
2 . 一个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释放点正下方2m处,竖直向下为坐标轴正方向。则小球的释放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2m,3,2m B.–2m,2m,1m
C.–2m,–2m,–1m D.4m,0,1m
3 .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和0.4 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
A. 1 m 0.5 m B. 1.9 m 0.4 m C. 1 m -0.5 m D. 0.9 m -0.5 m
4 . 如图所示,一条绳子长1.5 m,放在高0.8 m的桌子上,有一部分悬在桌外,留在桌面上的部分长1.2m,以地面上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求绳的最低端的坐标.
参考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
题组一:质点
1.A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不存在,故A正确;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BC错误。物体的大小与能否看成质点无关,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大的物体可能视为质点,故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以视为质点,故D错误。故选A。
2.D 研究在校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的过杆动作时,运动员的动作、体形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否则无法分辨运动的动作了,故B错误;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对研究影响很大,不能忽略不计,所以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故C错误;由于”婵娥”二号卫星本身的大小相对于离地球的距离而言,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的运动轨迹,可以把”婵娥”二号卫星看作质点,故D正确;
3.A 用北斗确定航母在大海中的位置时,航母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掉,所以可以把航母看成质点,故A对;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视为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了,故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航天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故C错误; 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故D错误;
4.A 研究火车所用时间,尽管火车有一定的长度和形状,但相对于距离可忽略不计,故火车可看作质点,故A正确;转动的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不能用一个点去代替整个轮胎,故B错误;研究绕地球运动的航天飞机的飞行姿态时,航天飞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演员身体上各个点运动情况不同,不能用一个点代替运动员,故D错误。
题组二:参考系
1.C 因为运动员和摄影记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运动员作为参考系,记者是静止的,故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因为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像机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C对;ABD错
2.A 列车A启动后,如果以站台为参考系,B车未动,如果以列车A为参考系,则B车和站台都运动起来。故选A。
3.C 根据题可知:云与我俱东,说明“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在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不动”所选择的参考系是作者本身或船,故C正确,ABD错误。
4.D 根据题干可知:车甲中的乘客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说明甲车向西运动,而甲车内的人看见一汽车乙从旁边匀速向西行驶,这说明乙车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且速度比甲大,故D正确,ABC错误。
5.D “4500海里”是护航舰艇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不是位移,A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本题中位移长度远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所以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错误;若“千岛湖”舰与“巢湖”舰同向匀速行驶,则以“千岛湖”舰为参照物,“巢湖”舰是静止,C错误;以海岸为参考系,海岸和护航编队之间位置发生变化,故护航编队是运动的,D正确.
题组三:坐标系
1.BC 由位置坐标的意义可知,A点在原点的正方向5m处,即在广场中心东方5m处,故A错误,B正确;同理,B点在原点的负方向3m处,即在广场中心西方3m处,故C正确,D错误。
2.A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从距地面高处开始下落的,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所以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
小球落到地面上,此时距离坐标原点为,所以落地点的位置坐标是;
小球在距离地面高处被接住,此时的小球在坐标原点的下方处,所以接住点的位置坐标是,所以A正确。
3.C 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桌面离地高度为0.9m,坐标为0,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m和0.4m.则A坐标为1m,B坐标为-0.5m.故D正确.故选D。
4 【答案】0.5m
【解析】由题图可知,悬在桌外的绳长为:O′B=1.5 m-1.2 m=0.3 m.
B点到O点的距离为:OB=OO′-BO′=0.8 m-0.3 m=0.5 m,
若以O点为坐标原点,以OO′为正方向,则B点的坐标为0.5 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