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观看视频,指出此视频涉及到我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第8课 百家争鸣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学习目标时代背景生产力的提高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史记》——社会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社会大发展——士的崛起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的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新课探究一、老 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叁思想观点政治主张著作及地位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创始人贰壹壹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贰叁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清净状态,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生活。《道德经》书影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如果有机会读到《道德经》一书,你会从中感悟到老子的哪些智慧?朴素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老子年代:国籍:姓名: 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地位: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顺应自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李耳世界看老子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福建老君像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黑格尔《道德经》英文版观察和思考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核心思想仁何为“仁”?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仁:爱心,同理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孔子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老师,甚么是仁?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治国方略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为政以德a、以德治国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b、反对苛政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政治主张教育理念"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观察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的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阅读课文,总结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理念?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贵族子弟:蒙德子 司马牛穷苦子弟:子路 颜回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孔子的教育贡献: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善于学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善于思考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年代姓名 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教育观点重要著作地位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儒家学派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实行德政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论语》弟子整理其言行而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止至2020年,全球有548个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指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政治喝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子思想主张著作“兼爱”、“非攻”、“尚贤”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生平思想主张著作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思想主张著作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庄子》生平思想主张著作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非子生平思想主张著作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法令、权术、威势《韩非子》书影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生平思想主张著作孙子兵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535-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治国方略尚贤、节俭实行“仁政”,民贵君轻顺应自然与民心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提出主张相互抨击相互借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武老子韩非“法治”“爱人、仁政”“无为而治”“民贵、君轻”“兼爱、非攻”“知己知彼”“事物对立面”知识回顾:“学而时习之”百家争鸣的影响①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文化传承: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老子庄子荀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百家争鸣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儒家 春秋 孔子 “仁”、礼”、 反对苛政 《论语》战国 孟子 “仁政”、 民贵轻 《孟子》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道家 春秋 老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德经》 战国 庄子 顺应自然,精神自由,独立人格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 法家 战国 韩非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韩非子》 诸子百家简表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最有用?法家!1、“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C课堂练习2、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实行仁政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D.“兼爱”“非攻”A3、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8 百家争鸣课件1.pptx 《中国通史》百家争鸣1~1.mp4 孔子的地位、主要思想及影响1.mp4 孔子简介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