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八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2.1网络改变世界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二、互助释疑 (一)师友释疑 (二)教师释疑 目标导学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活动一: 材料一:用图片展示古代、昔日、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 材料二:视频演示: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与地面通话视,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三:出示图片:网购、外卖、网约车、网上交友等图片。 学生思考,师友讨论展示:1.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P10-12(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教师点拨: 课堂笔记1: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 活动二:材料一:出示视频:薇娅直播带货,引入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出示视频:总理直通车。思考:政府开拓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有利于中央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三:在教育部为抗击疫情启动的“停课不停学”工作推动下,全国所有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看待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交往,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哪些便利;了解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 重点 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 难点 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核心 素养 健全人格、交往合作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一、导学自学 (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河北卫视《短视频发展报告》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 导入新课:网络改变世界 自主学习:完成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标注、勾画。(3分钟) 1.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P10—12(三点) 2.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P12—13(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3. 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P15—16(三点) 4.怎样正确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P10—16 要求: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3. 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八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截至5月8日,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结合材料思考:线上教学体现了网络的哪些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材料四:出示视频《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如何出现的? 近几年,智能家居成为80、90后的新宠,并被广泛使用,这说明了什么?师生互动: 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课堂笔记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创建新平台。 目标导学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 材料一:出示视频《辟谣》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拨:(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对他人:侵犯他人或组织的合法权利; 对自身:传播谣言者可能触犯法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加剧社会恐慌;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对国家:损害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2)怎样预防与打击网络谣言? ①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提高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律、强化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 ③立法部门:法律法规的完善。 材料二:结合视频思考:初二女生沉迷抖音的原因有哪些?内因:女孩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诱惑能力不强。 外因: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的缺失。结合视频思考:沉迷网络有哪些危害? 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 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1.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2.误导民众,引起社会恐慌 3.误导舆论,损害人民生命财产 4.损害国家形象 怎样防范网络谣言?防范: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③加强网站管理 ④依法管理,追究造谣者责任。 危害: 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材料三:出示视频:滴滴侵犯客户隐私,被罚80亿。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课堂笔记3:3.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P14-153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学会辨别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适度上网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三、总结提升:师友总结谈收获,教师总结(见板书)。 四、练习拓展(见课件) 小景在网络上认识许多天南地北的网友,有大学生、同学和老师。学习之余,上网聊聊天,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向同学、老师请教,非常方便快捷。这说明( A ) ①网络交往突破了时空限制 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和对象 ③网络交往有利无弊端 ④网络交往与实际交往没有区别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 (1)影响现实人际交往。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 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习业。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 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