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第1课时 古代埃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埃及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2.过程与方法: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学习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河流、文明出现的时间 、统治者、等级分化和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学习难点】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阅读、预习课本P2—4内容埃及位于________东北部,________________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________年前后,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约 年, 初步建交起统一的埃及国家。3.国王称为_____________,国王又称为“________”。 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形成了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________。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4.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5.古代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开始分科治病。6.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成为地跨 两洲的帝国,公元前 世纪,被 灭亡。(二)合作探究1.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2.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哪些?3.请将下列有关古代埃及文明的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沿箭头所示填人相应框中。(填字母)A.发达的农业 B.尼罗河定期泛滥 C.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D.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E.村落的形成 F.尼罗河两岸的小国出现(四)当堂测试1.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A.象形文字 金字塔 B.种姓制度 佛教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 基督教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 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 )A B C D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4.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5.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C.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6.公元前6世纪,灭亡古代埃及的是 (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波斯 D.雅利安人7.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8.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部②埃及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③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④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⑤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尼罗河沿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9.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军事大帝国,它地跨 ( )A.欧亚两洲 B.欧非两洲 C.亚美两洲 D.亚非两洲10.考古工作者在埃及金字塔里发现了许多符号,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是A.腓尼基字母 B.字母文字 C.象形文字 D.甲骨文11.下列有关金字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②现存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③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④胡夫金字塔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21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是 ( )A.胡夫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空中花园 D.黄帝陵13.从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埃及人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解剖学 ②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 ③高超的防腐技术 ④麻醉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创制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的是A.两河流域的先民 B.尼罗河流域的先民C.恒河流域的先民 D.印度河流域的先民15. 古代埃及文明的形成与这条河流有什么密切关系?24.用横线画出下面一段话中叙述有误的地方,并加以修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尼罗河由北向南流,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二长河。它每年春季泛滥,淹没了河岸堤坝两旁的大片田野。在公元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8世纪,埃及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到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被西亚的波斯所灭。三、总结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