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信息。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写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
1.把握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晚秋。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后来他离开韶山,去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橘子洲。其时,毛泽东欣赏着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回忆起昔日的革命好友,又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的介绍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沁园春”就是词牌。相传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沁园春·长沙》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有关。
(4)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4.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字音
沁园春(qìn) 橘子洲(jú)
百舸(gě) 寥廓(liáo kuò)
携来(xié) 峥嵘(zhēng róng)
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词义
漫江:满江。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怅:失意,不畅快。 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苍茫:旷远迷茫。 沉浮:盛衰。
百侣:众多同伴。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击水:游泳。 遏:阻止。
翻译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重点难点】
第一区(整体感知):
1.词分为上阕和下阙,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词作起句交代了什么内容?
(1)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湘江的景象;下阙抒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起句交代了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
2. 沁园春 长沙一共描绘几个画面?每个画面起个小标题,用一个词概括每个画面的内容。
一共描绘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第二区(形象):
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上阙描写的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鹰击长空——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畅游。
(2)特点:山——树茂色红
水——碧绿清澈
船——争先恐后
鹰——展翅高飞
鱼——轻快自在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3.从这篇词作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形象?试分析。
《沁园春·长沙》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具有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英勇无畏,壮志豪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
第三区(手法):
手法鉴赏答题思路:明手法释运用析情感、效果
1.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
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
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第四区(语言):
炼字题答题思路:释字释句情感
1.“击”可以换成“飞”吗?“翔”可以改成“游”吗?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鹰击长空指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鱼翔浅底指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击”和“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也指有雄心壮志的人需要在广阔的领域才能展示出才能。 如上所述,所以绝不可把“击”改成“飞”字;把“翔”字改成“游”字。那就失去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
2.试分析“看”和“忆”的作用。
“看”和“忆”在词中属于领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
在词的上阕中,一个“看”字领起下文的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烘托气氛,作好铺垫。
下阕中,一个“忆”字与词开头的“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的八句,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稠”,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怀念。
第五区(主旨):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携来百侣曾游”承上片所写的景物,过渡到叙事,十分自然。接下来就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一大批年轻战友的思念,进而抒发革命豪情。
2.本篇词作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了词人什么志向?
该词主要写了作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以国家命运为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表达了作者鄙视反动统治者、激励改造旧中国的崇高志向。
第六区:
【理解性默写】
1.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湘江/镶嵌 染色/点燃 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 寥廓/括号 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 挥斥/钥匙 僧侣/鲁莽
D.舟船/周详 遒劲/追求 遏止/碣石
答案:B
解析:A项,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 B项,fú,kuò,zhēng;
C项,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zhōu,qiú,è/jié。
2.长沙市因为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享誉中外。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请为长沙写一则推介词,使其特点更加明显。要求:语句流畅,连贯得体,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长沙市是我国中部地区一座有着3 000多年历史的风景秀丽的城市。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使得这里成为中外旅游胜地,而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的意境在游人心中飘荡,令人对橘子洲流连忘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