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百家争鸣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百家争鸣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他们的代表思想,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明确我们现在仍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思想观点证券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他们的代表思想。
【学习难点】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5-17和历史与社会图册,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 和 ,促进了生产发展,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发表不同见解,形成了的 局面。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他提出了 的思想。仁就是 ;另一方面是 ;他还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理国家。后来,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儒家的另一位代表是 ,主张实行 ;提出 的思想和 的道德准则。
4、道家的创始人是 ,他认为 ;还主张 。
5、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 和 。
6、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 ;还主张 和 ,用 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7、兵家鼻祖是 ,他写有军事名著 , 等名言出自这本书。他的后代 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 。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合作探究
1、分析“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
2列举“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极其主要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3、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
(四)当堂测试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
2.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能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7.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8.简答: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三、总结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