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小学生啦
课题 拉拉手,交朋友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一年级新生渴望跟外界接触,与新同学交往,愿意与人交朋友。但突然改变的新环境,让很多孩子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跟城里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更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一些一年级学生,与班上的很多同学可能就是同村小伙伴,平时就享受到了与朋友交往的乐趣,因此他们会主动地和这些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在这方面他们拥有比其他孩子优越的条件。但这一优势也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劣势,使他们只愿跟自己熟悉的小伙伴一块玩,不能尽快跟新同学交朋友,因此,帮助学生消除他们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尽快与更多的同学熟悉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你的名字叫什么”和让学生作自我介绍等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关注身边新同学的兴趣。在进行这些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开学才一个月时间的有利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多了解平时与自己玩得较少的同学,主动和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针对班上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他们交友,成为受欢迎的孩子,认识更多的小伙伴。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要充分体现对“新”朋友的认识过程。通过介绍自己的优点,找朋友等活动,激发学生愿意交往、乐于交往的兴趣,让学生认识不少的新朋友,交往更多的新伙伴,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从而体验交友的乐趣,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表现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行为与习惯:养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过程与方法: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教师,新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贝贝卡通图、《找朋友》歌曲。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的资料(自己平时的绘画或者手工作品等)。
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互动过程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好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相信大家在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认识了不少的好朋友,可是有些同学比较害羞,他们不太爱说话,所以在交朋友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通过展示视频和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明明的苦恼 仔细阅读教材:“我想和他们一起玩,可……”。大家想一想,明明在害怕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播放课件:明明的苦恼] 学生研讨。 教师:胆小的明明多么渴望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能在课间一起快乐玩耍啊!如果遇到明明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呢? 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上,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性格。当我们有点胆怯时,可以试着克服自己的胆怯,勇敢大方地与同学交往。当我们看到同学因为胆怯而不敢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时,我们要学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这样,就能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喜爱集体。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交朋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二 说一说 1.讨论:在我们的集体中,你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 2.小结:懂礼貌,特别友好的同学人人夸,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同学交朋友。 3.过渡:可是丁丁的朋友就很少,他也想成为受欢迎的孩子。请大家来帮助他吧! 4.情境表演:丁丁看到同学摔跤,在一边哈哈大笑。“为什么他们不和我玩 ”让学生说说理由。 5.小结:只要你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你的朋友也会变多的。 6.小组讨论:仔细阅读教材,想一想:丁丁的哪些做法让大家喜欢,哪些做法让大家不喜欢?为什么? [出示图片:丁丁的做法] 7.全班研讨:怎样做个受欢迎的孩子? 小结: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热情、大方的同学受人欢迎;自私、小气的同学往往不受人欢迎。 创设情境并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班集体,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要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当有好东西时,要愿意与同学分享,你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板书设计 新朋友 新伙伴 明明的苦恼 说一说 帮助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