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判断,主父偃高度评价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历史功绩( )A.统一全国 B.初创郡县制 C.首创中央集权制 D.推行郡国制2. 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他都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立了中国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4. 秦朝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下列选项能证明秦的暴政的有( )①“蜀山兀,阿房出”,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②“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③“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④“劓鼻盈蔂,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灭了六国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⑤焚书坑儒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6. 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土地的口号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 攻占郡县,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我们可推断出剧中“小明”和“小华”分别扮演的历史人物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退,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 汉武帝和张骞 B. 汉武帝和董仲舒C. 秦始皇和蒙恬 D. 秦始皇和李斯9.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下列选项最能够体现文帝采纳了他们建议的是( )A.废除严刑峻法 B.提倡勤俭治国 C.重视农业生产 D.实施“推恩令”10. 某历史剧中有一场戏是张骞出使西域前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A. 铁剑 B. 丝绸C. 瓷器 D. 葡萄1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刘秀 B.嬴政 C.班超 D.董仲舒12.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下列各项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D. “光武中兴”——黄巾起义13.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B.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C.西域都护第一任都护是班超D.西域都护是汉朝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14.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取得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B. 扁鹊——创编医疗体操“五禽戏”C. 华佗——制成“麻沸散”D.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15.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 )A.受到统治者竭力压制 B.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反对C.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稳固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探帝王评述】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比帝王不同】(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4分)【赞帝王功绩】(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2分)17. (20分)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了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用平和的手腕,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平息。——摘编自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实施了新的经济政策……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等,这套新的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贾文丰《二十五史妙言详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主父偃之计”指什么。(2分)这一“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4分)(3)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3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①大量的丝绸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材料三 在某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3分)(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南北朝时期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请你举出两个最著名的石窟。(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5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3分)(2)图二中的人物是东汉一位名医,他发明了什么?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医学著作是什么?(4分)(3)图三再现了一位历史学家亲自实地采访的情景。说出这位史学家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4)图四所示内容与哪一宗教有关?创立者是谁?(3分)(5)综上四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分)答案1-5ABCDB 6-10BAACD 11-15DDCBD(1)文字、货币、度量衡。表现: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原因:客观——汉初的休养生息,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17. (1)“主父偃之计”指实施:“推恩令”。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3)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4)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18、(1)长安。张骞。(2)西汉末年。云冈石窟、龙门石窟。(3)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19、(1)造纸术。西汉前期。(2)发明麻沸散。《伤寒杂病论》。(3)《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文笔生动等。(4)佛教;乔达摩·悉达多( 或者释迦牟尼)。(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