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1)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自自觉树立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通过事例,能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教学难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维导图】【知识解读】社会历史的主体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人民群众:⑴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⑵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⑶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作用)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在,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⑶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用)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⑷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作用)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典例解析】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里的“人民群众”( )①是指广大劳动群众②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是指一切推动科学发展的人们④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并不是全部,故①与题意不符。②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故②④说法正确。③: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包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仅仅是指一切推动科学发展的人们,故③说法错误。2.“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一词共出现23次,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单独列出。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要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①②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②④入选。③:我国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与要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无关,③不选。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⑵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重要性(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⑶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要性(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⑷基本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提示】如何判断“人民群众”考查点材料中出现“人民群众”“执政为民”“与群众相结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等信息时,一般要想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精神动力 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生产动力 生产活动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典例解析】3.在抗疫过程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泛动员群众,形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使疫情防控取得了重要成效。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党中央的上述举措体现了( )①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党的中心工作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④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C【详解】①: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①错误。②:材料强调的是抗疫工作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②排除。③④:抗疫工作广泛的发动了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④正确。4.《江山就是人民》歌词写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所向定乾坤,汇聚江海托航船。谁把人民举天上,人民把谁捧心间。生死相依共患难,何惧风云多变幻。人民幸福江山固,复兴梦想同心圆。从歌词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唯物史观哲理有( )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所向定乾坤,汇聚江海托航船,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入选。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②不选。④: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④不选。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铸就苦难辉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在这一百年中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行改革开放,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了国家的主人。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功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可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有效信息②:党在这一百年中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行改革开放,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可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角度,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信息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可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功的重要保证角度,说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得分点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分点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功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阅读与思考解析】三、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本P65阅读与思考◆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课本P66阅读与思考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中国改革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课本P66阅读与思考《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参考答案:●《格萨尔王传》是在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但其内容是对藏族历史的真实反映,反映了古代高原的社会生活。因此,是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来。●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课本P67阅读与思考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参考答案: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课本P67阅读与思考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易混易错】1.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答案:错误。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答案:错误。解析: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3.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相同。答案:错误。解析: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不完全相同。4.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答案:错误。解析:“唯一动力”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矛盾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人民。答案:错误。解析: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答案:错误。解析: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7.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答案:错误。解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8.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答案:错误。解析: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人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答案:错误。解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10.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答案:错误。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领导力量,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生产力的阶级和集团。11.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答案:错误。解析: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补充重点:1.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不同点 地位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同 点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可见,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突出体现。4.“英雄造时势。”这种观点是不正确。因为这种观点看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但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杰出人物作用的发挥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5.人民群众和劳动群众不是一回事。因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