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2.6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民版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2.6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教学设计
课题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单元 二 学科 中华民族大团结 年级 初中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共同铸就美好国家的总结与升华。本课从民族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三部分进行层层讲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力目标:在与少数民族相处时平等团结互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重点 掌握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难点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民族团结誓词碑》思考问题: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观看视频,畅谈感受 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
讲授新课 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一)宪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自主阅读教材P47-48,小组讨论: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在哪些方面?归纳总结:(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具有同等的地位,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这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基础。(2)我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尊重各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3)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4)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维护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汉族人口为128631 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 8.89%有人说:汉族才是中国的主流民族,少数民族可有可无,对此,你怎么看?归纳总结: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播放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完视频,结合教材,思考问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有哪些?(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3)请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言献策。归纳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了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以及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此外,我国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还有近千个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还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保证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汇聚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播放视频《巡回审判车登门开庭》,思考问题:巡回审判车登门开庭有什么意义?部分法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思考:上述法令条例表明国家如何治理民族地区各项事务?案例析理2021年7月,余某某受赵某雇佣,在位于乌兰布和农场的企业从事劳务工作,期间因工友操作不当,将余某某手指砸伤,造成余某某住院8天,雇主垫付部分医药费后,双方对赔偿数额产生分歧。余某某将雇主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雇主立即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费用2万余元。承办法官考虑到原告系少数民族同胞,为妥善解决纠纷,法官在庭审中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了解双方的争议焦点,并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让双方从民族团结的高度、遵纪守法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多次调解未果,法官依法做出判决,判令雇主赔偿原告各项费用11000余元。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矛盾得到圆满化解。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族人民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维护法律尊严、增强法治意识。确保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中国公民,无论民族成分是什么,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件和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只有各族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民族团结才会真正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真正和谐。实践园地为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国各地建设了多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参观当地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浏览教育基地的网站,通过不同方式(如制作基地介绍小卡片,绘制纪念图册、拍摄制作基地参观解说视频、做教育基地的志愿者等)了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验。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班级辩论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阅读条例,回答问题观看案例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同时明白民族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通过趣味视频,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情况通过部分法律的展示,明白有法可依具体到个人的合法权益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课堂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邓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70多年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国家,共同分享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板书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