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树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科学精神】
牢固树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2.教学难点: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观实在)
⑴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差异性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方法论: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
⑵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因循守旧和激进盲动。
⑶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
(4)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①真理和谬误相互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二者泾渭分明,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不能说真理中包含谬误成分)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③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特别提醒】全面理解真理
含义 特点 解读 方法论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特别提醒】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意识、认知、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
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典例解析】1.2021年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再到全面放开三孩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取得积极成效。上述材料说明( )
①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互交融,相伴而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局限性,①错误。
②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说明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②③正确切题。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不能相互交融,因为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④错误。
2.下列有关真理的名言与“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约里奥·居里
B.真理绝不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席勒
C.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布莱希特
D.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培根
【答案】C
【详解】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的意思是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有效果,对论最好的认定是有证据,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表明了真理是客观的,A错误。
B:“真理绝不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表明真理是客观的,B错误。
C:“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也蕴含着同样的哲理,C正确。
D:“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表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D错误 。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③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⑶认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
①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运动)
②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⑷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特别提醒】
①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说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因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断标准。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③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是错误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不能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永远是真理。
⑤图示法解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 (
证明正确
) 实践 认识………实践 认识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结束)
无限性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 实践 认识………实践 认识……… (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结束) 人类认识无限发展
上升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真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从深度上看:认识不断深化;从广度上看:认识不断扩展;从进程上看:认识不断向前推移 实践 认识………实践 认识……… 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典例解析】3.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健康生命。面对一些国家推崇与病毒共存的主张与做法,钟南山院士强调:“在审视复杂新冠疫情变异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会有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新冠疫情变异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与时俱进研究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现实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认识也可以是相同的,①错误。
②:这一观点没有体现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不符合题意。
③:新冠疫情变异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与时俱进研究过程,所以在审视变异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③符合题意。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所以在审视变异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④符合题意。
4.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这对我们探索宇宙奥秘、了解生命起源意义重大。材料表明( )
①对火星实践取决于人们对火星运行规律的了解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③人类能够通过科学探测获得对火星的认识
④真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取决于对火星的实践,①不选。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我们遵循规律对火星的探索,使得我们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②入选。
③:“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说明人类能够通过科学探测获得对火星的认识,③入选。
④: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身,但是材料体现的是我们首次火星太探测的成功,与选项无关,④不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研究对象的首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该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历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此前关于月球样品的研究成果并未发现月球存在比29亿年年轻的岩浆活动。此前,嫦娥五号任务采样位置设计在了月表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区域,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形式采集到共1731克月球样品。全世界科学家都满怀希望,盼着从嫦娥五号样品研究中获得更年轻的岩浆事件结果,以完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完善了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说法加以分析。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五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进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研究成果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使人们的认识得到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关于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检验。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完善了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说法加以分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嫦娥五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进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有效信息②:“这一研究成果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可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有效信息③:“关于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检验。”可联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五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进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认识;
得分点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得分点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
【阅读与思考解析】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本P53阅读与思考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评述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参考答案:
●有用就是真理,这种观念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使人们成功,便是真理,真理的确有用。但有用的却不一定是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课本P54阅读与思考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 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参考答案: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还是真理,欧几里得定理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能成为真理。因此,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不是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是真理,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人们终于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课本P55阅读与思考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 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开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了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多个省市、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好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教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小组的工作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中,屠呦呦小组面临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失败中开拓进取,在奋斗中认识客观事物,经过反复的研究、实践取得了成功。这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对此反复才能完成。
课本P56阅读与思考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20年,说明了什么?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探月前期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航天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可能一步到位。探月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行业合作完成,每个行业不断发展,为探月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还会探月。可能会在月球开展其他相关试验和研究;可能会实施比探月工程更复杂的工程等等。
【易混易错】
1.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错误。
解析:人们能够按照客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2.意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错误。
解析:正确的意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人们不可认识的。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答案:错误。
解析: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5.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
答案:错误。
解析:人不能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6.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答案:错误。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
答案:错误。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公认人数的多少无关。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答案:错误。
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9.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错误。
解析: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而且真理是有条件的,条件变了,真理可能便成谬误。
10.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答案:错误。
解析:该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可以获得真理。
11.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答案:错误。
解析:人的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并非是封闭式的循环运动。
12.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答案:错误。
解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
13.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答案:错误。
解析: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且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补充重点: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承认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因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4.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相互融合、包含。
5.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不能混淆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质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正确反映。
6.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它在实践中(发展中)不断超越自我。
7.如何理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①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8.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9.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