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古代科技的典范------宋元时期的科技丽水市梅山中学 钭君丽  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____方面,第二种是在____方面,第三种是在_____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 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文字战争航海 毕升 北宋印 章典范之一印刷术追根溯源以史得论隋唐 雕版印刷北宋 毕升 泥活字印刷元王祯 转轮排字盘以史得论史料一: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公元868年)”等字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毕升制成了胶泥活字,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史料二: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埃及。欧洲人则是从埃及人那里知道和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根本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1458年,德国人谷登堡受我国印刷术的影响发明了铅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节选自《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关系》 根据史料思考:
①算一算:中国的泥活字与欧洲的铅活字印刷术时间上相差___________年。
②找一找:印刷术的传播路径:__________传播到_________。
③想一想: 从时间的对比和传播路径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约400中国欧洲阅读方法指导:
1.划关键词。
2.结合图、教材、老师补充的史料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也能大大丰富我们的知识。----炼丹术和火药的发明硝石、木炭、硫磺典范之二火药追根溯源 史料一:《宋史》记载,赵匡胤开宝三年(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开等进火箭法,令试验,且赐衣物绵帛”。南宋1231年发明“震天雷”,元代1300年发明大炮。
史料二:欧洲人,首先是西班牙人,在公元十三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主要的火药武器大多是通过战争西传的。英法各国直到公元十四世纪中期,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火器在传到欧洲以后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最终成为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节选自《古代中国材料科学技术之成就—四大发明与相关功能材料》
以史得论1.根据史料一,火药在宋元时期应用于什么领域?2.根据史料二设计问题(模仿“印刷术”部分的提问),并写出相应的结论。司南指南针罗盘针典范之三指南针战国北宋南宋1.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我国要比欧洲早两三百年左右,指南针西传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开辟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结 论论从史出 史料一:北宋人朱彧(yù)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史料二: 13世纪后半期,随着中国旱罗盘传入欧洲,法国人将旱罗盘装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为便携仪器。后来,这种携带方便的指南针被欧洲各国的水手广为应用。从此,各国的远洋船队依据海图和罗盘所记载、测算出来的航线、航向和里程,安全地行走于茫茫海天之间。
典范之四棉纺技术1._____时期,____廉价、舒适,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2._____改进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了欧洲大约_____年。论从史出 结 论宋元棉布黄道婆400元代三锭木制棉纺车18世纪欧洲珍妮纺织机论从史出 图片课堂小结1.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史论结合法 中华文明已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颠峰。2.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还有哪些文明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的前列?课外拓展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勾股定理的提出比欧洲早500年、南朝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求得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圆周率的第一人。
中医学: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集大成著作,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成就。
农学:
《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是西学东渐的代表。
建筑:
长城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丝绸和瓷器 ……课件23张PPT。探寻丝绸之路综合探究三合作探究者 钭君丽丽水火车站广场金丽温高速丽水西出口图3-41 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丝路何其遥远丝路何以通畅丝路何处显魅力丝路何其遥远亚洲分区图亚洲地形图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指导:找地图参照物法。(参照物:黄河,起点:西安,根据路线,往西找到丝绸之路的终点,经过的地形区、读出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名称。)独立探究3分钟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漫长天 山 山 脉塔克拉玛干沙漠艰险意大利多元文化的交融漫长艰险多元 遥 远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行政管理方面:设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丝路何以通畅 史料一: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史料二:“(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独立探究方法指导: 1.阅读设问,明确探究内容。2.结合设问,在史料中划出与探究有关的关键词。3.联系史料和教材69页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生2:你们从哪里看出是官员镇守?
生1:置使者校尉领护
生3:为什么你们组说校尉是个官员?
生1:不能回答
生4:八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秦朝设置了“太尉”掌管军事,那我们也推测“校尉”应该是一个官员,可能也是掌管军事的。
继续展示:我们小组从史料二中一直阅读下来,大家看我划出的话,我们可以发现秦始皇的长城主要起防御作用,防御匈奴对内的攻击,而汉长城主要用意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
师追问:汉长城具体的功能是什么?
生:史料中说是保护新开通的通中亚的大道,这条大道就是丝绸之路。这样的功能就体现了它大规模的前进政策。
独立探究基础上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8分钟继续展示:我们读史料三中“北单于”可以判断他应该是匈奴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可以读出丝路通畅促进了经贸发展,匈奴人和汉族人做生意肯定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 通 畅经贸发展民族融合社会稳定 汉王朝大一统保障促进巩固推动 耕牛图牧马图驿使图采桑图丝路何处显魅力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扬场图——墓砖壁画的魅力驿使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驿使图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丝路古镇丝路何处显魅力 ——丝路古镇的魅力课外探究探究载体:
地图、史料、文物古迹……
探究方法:
古今地图对比法,史料阅读法、史论结合法…… 课堂小结阅读一本书:《驼铃悠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作者:巫新华,四川人民出版社)观看一段视频:
《丝路秘史》
CCTV—10 探索栏目课外延伸关注一件事: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课件8张PPT。理论背景学教目标具体课例丽水市梅山中学 钭君丽联系阅读:指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达成学教目标的学习策略。?——联系阅读是常见的教学行为——联系阅读是常见的教学行为——低效的联系阅读是常见的教学现象缺方法指导缺反馈,强势主导正常?不正常?内容目标
2-2-6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2-7 例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学教目标的制定
1.知识与能力:抓准核心知识点
2.方法与过程:制定符合学情的学习方法

3.情感价值观:揭示蕴含的历史思维

说给您听《探寻丝绸之路》《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4张PPT。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 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课件4张PPT。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Kroraina)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 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简介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楼兰历史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佛塔,是楼兰古城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漂亮的一座“雅丹”,它静静地端坐在古城东边偏北的地方,俯视着我们这群朝圣者。在它的西北面,有保护者用木板和粗大的树干在支撑着。在它西边约300多米的地方,是可能充当过官衙的三间房,当年,斯文·赫定在这些墙壁下,曾挖掘出大量文物。眼前的三间房,徒剩四座高大的土坯墙,中间面积稍大,有15平方米左右,两边房子较小,约有10平方米,在房前的地面上,散落着一大堆木桩,上面有明显的铆眼,一根最长的方形木桩足有4米多长。从三间房再往西,就是几所民房的遗迹,房子的规模依然清晰可见,原先砌墙用的胡杨木板、红柳枝依然挺立在沙土中,地上,是盖房用的芦苇或细红柳枝,1000多年过去了,她们依旧完整的保存下来。所有的建筑都建在高台上,在低洼处,到处散落着或黑或红的陶片,陶片有些粗糙,这么多的陶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楼兰古城的繁华与辉煌。在民房的北边,有两座类似雅丹高约3米的土堆,这是古城墙的遗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6年斯坦因,先后在此挖掘出土了木雕像(佛像)和佛像座,雕有莲花与其他种类花纹的装饰及造型,还挖掘到许多精制白羊毛织品。最为重要的是挖到汉文和佉卢文(公元前四五世纪流传于北印度的一种文字)木简和纸文书。   楼兰现状课件7张PPT。古镇:武威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
省会兰州,西通金昌,
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
里沙漠。古称凉州,历
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
之路”要冲。是“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
酒城”“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铜奔马出土地:雷台元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会晤的百塔寺遗址 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 古代丝绸贸易的商路,也是佛教传播的道路。地处丝绸之路要津的河西,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经千年的皇娘娘台 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遗址之—。位于甘肃省武威县城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刀,锥为红铜,分铸造,锻打两种。说明当时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课件4张PPT。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丝路古镇——龟 兹(今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发现的汉代五铢钱和龟兹小钱龟兹故城遗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