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 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八下+九上(单元 1—4); 考试时间:80 分钟; 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由此可见,新中国的成立(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C.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独立解放 D.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某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与政协制度3.下表是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变动情况表(1950—1952),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绝对额(亿元) 比重(以当年出口或进口总额为 100)年份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1950 13.5 14.1 66.8 66.21951 6.1 14.5 25.2 41.11952 5.4 6.7 19.9 17.9A.一边倒方针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朝鲜战争与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C.贸易入超与国民经济困难的出现 D.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源4.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其含义是( )A.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C.土地归集体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试卷第 1页,共 8 页5.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个项目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以京津、唐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工业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工业区,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工业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南工业区等。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A.旨在促进中西部工业发展 B.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C.推动了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D.以重工业建设为主要目标6.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改革开放的实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下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刻苦学习 B.国际主义C.无私奉献 D.勤俭节约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9.下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部分数据。表中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指标 1950年代 1978年机耕面积 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3.3% 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41%机电灌溉面积 1952年:占耕地面积的 1.6% 占耕地面积的 55.4%农村小型水电站 1958年:98个水电站 82387个水电站试卷第 2页,共 8 页A.十一届三中全会激发了生产活力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较大成就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10.下图是广东某公社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拾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从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得到的启示是( )A.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精神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1978年,中国为对外引进资金、技术而派出的代表团出访次数激增,经贸类的考察团开始占据出访的绝对比例,出访对象从邻国和传统友好国家逐渐集中到西方发达国家。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局面的复杂多变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融入西方的迫切需要 D.冷战思维枷锁的打破12.下图所示,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其主要目的是( )A.深化农村改革 B.实施拨乱反正C.解放人们思想 D.加强科教兴国1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开放农产品市场方面,“15年保护期”过后,将对小麦、粟米、稻米及棉花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度以开放市场,并且逐渐撤消由国家控制的豆油贸易。这表明( )试卷第 3页,共 8 页A.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B.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被动选择C.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 D.加入世贸组织后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主权15.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清晰看到( )A.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 B.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D.现代外交方针的调整16.“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澳门回归C.两岸关系发展 D.香港回归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 求同存异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 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C.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D. 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18.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说明我国海军( )A.装备水平领先于世界 B.大力维护世界和平C.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完全运用海外技术19.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带一路”战略试卷第 4页,共 8 页20.导致下表中 1980年中美贸易急剧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 60 321975年 304 1561980年 3755 1059A.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以 24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创意无限;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发现青蒿素。这表明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 )A.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 D.显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22.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一览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B.国民收入大幅提高C.政府关注民生需求 D.生活方式变化巨大23.1993年 4月 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 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24.法典记载:“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材料内容反映( )A.买卖奴隶现象 B.保护私有财产试卷第 5页,共 8 页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等级森严25.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 )A.农耕文明发达 B.欧亚文明起源C.宗教信仰趋同 D.建筑风格相似26.公元前 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横跨欧亚非三州,使希腊文明遍布各地。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强调了( )A.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B.东西方文明的衰落C.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D.东西方文明的交融27.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多以英雄、运动员为塑造对象,艺术家们乐于“还原”他们健美的体魄和充沛的生命力,并将其作为追求和崇拜的目标。这一现象反映了古希腊( )A.艺术创作凸显人本情怀 B.雕塑艺术崇尚人神同性C.艺术创作摆脱宗教影响 D.体育活动占有重要地位28.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小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A.西欧民主政治制度 B.欧洲奴隶制度C.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D.印度种姓制度29.“经济兴盛的同时,由于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颇多,使法令和制度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的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波伦亚大学的建立。”可见大学的兴起源于( )A.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B.城市经济不断发展C.教会精神垄断需要 D.君生对人才的渴望30.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啼草根而死子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 B.推翻幕府统治 C.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贵族争战试卷第 6页,共 8 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题 14 分,32 题 16 分,33 题 10 分,共 40 分)31.(14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队里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在靳家岭。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互助组、农业社,再到公社化,走过了一条多么长的路啊!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摘编自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1982 年 7 月 19 日材料二 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走过的路”及大包干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模式”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该模式成功的原因。(6分)32.(16分)华为的发展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 华为的部分发展情况1987 年 任正非在深圳创立华为,注册资金仅有 21000元,公司只有 14人,没有技术。落户深圳后,靠代理香港人的交换机赚到第一桶金。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贝尔电话公司、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90 年代 门子……占领了中国通讯市场……国外商品都会在政府贷款的扶持下受益,华为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国际竞争。1992 年任正非赴美考察,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1995 年华为以先攻占农村市场,以及东北、西北、西南的落后省市的包抄战术对抗上海贝尔。用贝尔无法达到的绝对低价占领农村市场。21 世纪初 2000 年华为进军国际市场。2002 年华为进军美国,冲击思科(1984年诞生,逐渐发展到垄断之势)。2003 年思科将华为告上法庭,声称华为价格低,技术是软肋,即便有科研能力,也极有可能是通过侵权实现的。华为聘用专家核对后发现“两家相似产品的性能重合试卷第 7页,共 8 页度不到 2%”。华为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正因为这样,“苹果”(手机品牌)开始向华为支付专利费用,费用一年高达数亿美元。——摘自新闻等请回答:(1)根据 1987年材料概括华为创立之初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正非选择深圳的理由。(4分)(2)根据 90年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合资企业占领中国通讯市场的时代背景,为解决 90年代的困难,归纳华为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3)根据 21世纪初材料,分别指出华为进军国际市场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从华为的发展得到的启示。(6分)33.(10分)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人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 到大约公元 700年时,在原罗马帝国的疆域,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拜占庭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这几种文明都是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它们分布于地中海的不同沿岸地区,彼此相互对立,各自都有自已的语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选自《西方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古典文明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4分)试卷第 8页,共 8 页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B A C B C D B A D D C A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C C A D B C D B A D A C B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题 14 分,32 题 16 分,33 题 10 分,共 40 分)31.(1)走过的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点 1 分,共 4 分)特点: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每点 2 分,共 4 分)(2)“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分)原因:符合中国国情;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实践。(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32.(1)困难:资金少;人才少;技术落后。(任答两点即可,共 2 分)理由:深圳是经济特区(或深圳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等)。(2 分)(2)背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或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2 分)措施:外出学习,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先攻占农村市场,以及东北、西北、西南的落后省市的包抄战术;绝对低价等。(任答两点即可,共 4 分)(3)机遇:因为科技创新,收取专利费用;市场扩大;(任一点 2 分)挑战:遇到同类公司的竞争。(2 分)启示:企业的发展要利用国家政策;要适时调整措施;要进行技术创新等。(任达答一点即可,2 分)33.(1)兼收并蓄,又保留自己的文化特征。(每点 1 分,共 2 分)(2)不同文明之间会产生交流(或交往)、互动(相互影响)。(一点 2 分,共 4 分)(3)特点: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或多元特点);(2 分)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传承和传播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兼收并蓄,促进文明交流等。(任答一点2 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备注:考生言之有理或意思接近,可酌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八年级期末考历史参考答案.pdf 2022年八年级期末考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