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归纳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一、引入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差异大还是相似呢?二、新授自学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07-P108 ,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二)展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但在高温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表现出 性或 性。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是因为 ;木炭可作燃料是因为 ;木炭因为具有 性,因此工业上可用来冶炼金属。3.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碳燃烧不充分:③木炭还原氧化铜:④木炭还原氧化铁:4.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 得氧,发生了 反应,是反应中的剂。 失氧,发生了 反应,是反应中的 剂。(三)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完成教材P107【实验6-2】,注意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现象]① ②【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固体出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呢?【结论】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1.酒精灯火焰上加一个网罩的目的是什么?2.加热后,准备撤除装置时,为什么要先将导气管从试管的液体中撤出(试管上的橡皮塞不要拨出),然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如果刚停止加热就立即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四)点拨氧化——还原反应:得氧被 ,失氧被 ; 氧化剂被 ,还原剂被 。三、小结1.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 用途1.常温下的 性2. 性3. 性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发生了 反应,是反应的 剂,失氧的物质发生了 反应,是反应中的 剂。四、达标检测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C)A.可燃性 B.还原性 C.常温下的稳定性 D.吸附性2.中华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C)A.炭雕摆设要远离火种 B.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C.炭雕是轻质透明的固体 D.炭雕能吸附室内有害气体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比较稳定,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跟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 CO2,当氧气不充足,则生成 CO。4.碳的单质在常温下 化学性质不活泼,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增强,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CO2 ,当氧气不充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 O22CO5.齐白石最大尺幅黑白作品《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于2011年5月22日以4.255亿人民币拍出,其画用墨汁的主要成分为炭黑,它能使很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具有 ( D)A.可燃性 B.还原性C.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 CO2;D的化学式为 Cu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2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7.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请描述:试管①中的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②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酒精灯加网罩的原因: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实验结束后为什么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3)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要等到试管冷却后才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出观察现象?因为如果试管未冷却就将固体倒出,则灼热的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变成黑色的氧化铜五、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