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高一—教科版—信息技术—第二单元2.2做出判断的分支学习内容常量与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顺序结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活动1:某同学今年16岁,安静心率为71。如何计算他的适宜运动心率呢?适宜运动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 ~80 )+安静心率“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器”项目计算适宜运动心率已知某同学今年16岁,安静心率为71适宜运动心率低值=(220-16-71)×60%+71=150.8适宜运动心率高值=(220-16-71)×80%+71=177.4该同学的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是150.8~177.4。活动1:分析问题适宜运动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 ~80 )+安静心率输入年龄、安静心率计算适宜运动心率低值、高值输出计算结果活动1:分析问题计算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活动1:设计算法输入年龄、安静心率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输出计算结果活动1:编写代码常量与变量常量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始终不变的量。如:220、16、71。变量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允许改变的量。如:age、HRrest、low、high变量的命名规则u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面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u 区分大小写。u不使用保留字。Python中提供了33个保留字[ ‘if’, ‘else’, ‘for ’……]数据类型常见的数据类型:整型 int浮点型 float字符串型 string运算符与表达式运算符 + - * ** / // %名称 加 减 乘 幂 除 整除 取模表达式由把一个或多个操作数通过运算符组合而成。常用运算符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把右边表达式的值赋值给左边的变量。赋值语句变量 = 表达式赋值符活动1:编写代码输出语句 print()在屏幕上输出数据。如果有多个输出项,可用“,”分隔。程序运行结果输出语句顺序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执行活动1:编写代码*活动1的程序代码调试运行过程活动1:调试运行计算不同人的适宜运动心率。每次都要修改程序代码中的年龄和安静心率。挺麻烦的。可以怎么做呢?我们也可以在程序运行时让用户自己输入年龄和安静心率来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器”项目活动2:计算任意年龄和安静心率的适宜运动心率。输入语句输入语句 input()从键盘输入数据。数据类型转换执行以下函数,可以把数据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int(age) 把age转化为整数float(age) 把age转化为浮点数str(age) 把age转化为字符串活动2:编写代码活动2:调试运行程序代码:运行结果:课堂小结n 常量与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n 赋值语句n 输入输出语句n 顺序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