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7.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课 题】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一课时【教材分析】《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的第二框,是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学生明白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了解国家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举措,深刻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能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及国家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深刻。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时政内容,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识记并运用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国家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明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意义,认识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必要性,增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提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科学精神:掌握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法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收入。公共参与: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教学重点】 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 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 教学PPT【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运用课 堂 预 习 列出预习问题 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已有知识,找出预习问题的答案。 预习内容较多,要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好是绘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PPT展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速读课本的同时找准课本关键信息。 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绘制记忆表格或者列出知识要点。 多 媒 体基 础 知 识 收入分配公平的地位、要求 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根据课前分组情况,依次邀请每组的发言人,展示该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检验预习效果。 每组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其他组同学的补充或者异议在该组发言结束后进行,时间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体情况延长时间,总时长要调控好。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发言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其他未展示的同学认真观看,待发言人结束发言后,对发言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电 子 展 台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你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为什么? 探究二: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分配的角度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合理控制收入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提示: 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⑤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 根据探究问题,和本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然后自己组织好答案,将答案草稿或者逻辑线罗列在草稿纸上,根据提问顺序,展示自己的答案。 多 媒 体体 系 形 成 多 媒 体课 堂 实 战 1.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企业改革要探索产权层面一切有效的激励举措吸引人才,如:员工持股、收益分享、虚拟股权、岗位分红等。可见,企业改革应做到( A ) ①优化股权分配比例,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吸引人才 ③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调动员工积极性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理顺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A.②③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我国的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明确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 B ) ①克服市场机制弊端,弥补政府调节机制不足②发展慈善社会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 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二季度某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如右图所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2018年增长9.6%)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 B ) ①农民普遍缺乏理财意识,投资意愿不足 ②贫困家庭收入增长较慢,脱贫攻坚压力较大 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内生动力偏弱 ④农民的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种地获得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如下表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统计表指标与范围绝对量比上年名义增长实际 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8.90%5.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7.90%5.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9.60%6.20%按照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7186元8.60%经营净收入5247元8.10%财产净收入2619元10.10%转移净收入5680元9.90%根据以上信息,可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D ) ①初次分配所得占全国居民收入比重在下降 ②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 ③基本经济制度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障 ④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释放了重要信号,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有望加快。下列措施中能体现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的是( C ) A.上海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B.广东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C.南京市将低保标准提高10% D.国土资源部实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 多 媒 体板 书 设 计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地位、要求 2.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 板 书课 后 提 升 练习册对应习题教 学 反 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