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国家财政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8.1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课 题】 国家财政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两课时
【教材分析】《国家财政》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的第一框,是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财政的组成及作用等知识,使学生明白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离不开国家财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国家财政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深刻。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时政内容,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用途;理解财政的作用;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区分不同的财政政策。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明白在不同经济形势下采取不同财政政策的原因,领悟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大力量,坚定制度自信。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提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掌握财政的基础知识,分析经济现象。
法治意识:依法参与经济生活。
公共参与: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的财政政策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运用
课 堂 预 习 列出预习问题 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已有知识,找出预习问题的答案。 预习内容较多,要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好是绘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PPT展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速读课本的同时找准课本关键信息。 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绘制记忆表格或者列出知识要点。 多 媒 体
基 础 知 识 1.财政的主体、目的、含义、运作机制及地位 2.财政的作用 3.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的用途 5.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前分组情况,依次邀请每组的发言人,展示该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检验预习效果。 每组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其他组同学的补充或者异议在该组发言结束后进行,时间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体情况延长时间,总时长要调控好。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发言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其他未展示的同学认真观看,待发言人结束发言后,对发言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电 子 展 台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财政作用的理解。 探究二 算算2020年1-10月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的比例。 谈谈你的感想。 根据材料信息,计算2020年1-10月,我国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据此推测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是怎样的?这种财政政策的表现有哪些?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探究三 财政赤字是不是越多越好? 提示: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提示: 85.2% 税收 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示:财政赤字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赤字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只有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在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时候,更好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所以,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根据探究问题,和本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然后自己组织好答案,将答案草稿或者逻辑线罗列在草稿纸上,根据提问顺序,展示自己的答案。 多 媒 体
体 系 形 成 多 媒 体
课 堂 实 战 1.为促进养老和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加快建设养老和家政服务业专业队伍。这表明国家财政( ) A.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具有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C.是支持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答案】D 【详解】 D:为促进养老和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加大投入,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正确。
A: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错误。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B错误。
C:国家财政不是支持养老和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C错误。
故本题选D项。 2.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掌握财政的收入。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 A.债务收入 B.利润收入 C.税收收入 D.其他收入 【答案】C 【详解】 C: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C符合题意。 ABD:债务收入、利润收入和其他收入是财政收入有重要来源,但不是最重要的来源,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3.从短期来看,减税降费会导致国家财政减收,出现财政收支缺口。为弥补财政收支缺口,政府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开源增收,提高公有制企业利润上缴比例②压减非必要支出,确保刚性重点支出 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发展④增发国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 ②④:压减非必要支出"确保刚性重点支出可以缓解财政收支缺口,增发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人,②④符合题意。 ①: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家应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集体经济不需要向国家上缴利润,排除①。 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是在扩大财政支出,不能弥补财政收支缺口,③不选。 故本题选C。 4.2020年1至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76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1至7月收窄1.2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108236亿元,同比下降76%,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1至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925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至7月收窄1.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透露出的经济信息有( ) ①我国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③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④财政赤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材料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国税收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降幅均出现收窄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经济形势好转,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良好,①应选。
②:从全国税收收入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对比可以看出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②应选。
③:从材料无法得出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结论,③不选。
④:表述不科学,适度合理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山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对接融人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集聚。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和基建投资倾斜力度,支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方式,支持省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强"产业发展。对此,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①建立财政投人激励机制→调节要素配置→推动重点区域发展 ②利用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和产业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③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④发行政府债券→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材料中建立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和基建投资倾斜力度,支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有利于调节生产要素,促进重点区域发展,故①正确。 ②: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方式,支持省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强"产业发展,利用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和产业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故②正确。 ③: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财政政策,未涉及货币政策,故③不选。 ④:发行政府债券,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未涉及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多 媒 体
板 书 设 计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财政是什么 财政有什么用 区分不同的财政政策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支关系 板 书
课 后 提 升 练习册对应习题
教 学 反 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