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8.2征税与纳税教学设计【课 题】 征税与纳税【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一课时【教材分析】《征税与纳税》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的第二框,是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学的落脚点。通过学习税收的知识,使学生在明白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税收的重要性及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税收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储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时政内容,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种类;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我国税收的特点;违反税法的表现。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税收征收的意义,树立纳税光荣的意识,在生活中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提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科学精神:掌握税收的基础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法治意识:了解税收法定,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公共参与: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 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教学难点】 区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区分偷税与骗税【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 教学PPT【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运用课 堂 预 习 列出预习问题 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已有知识,找出预习问题的答案。 预习内容较多,要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好是绘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PPT展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速读课本的同时找准课本关键信息。 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绘制记忆表格或者列出知识要点。 多 媒 体基 础 知 识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税收的种类 4.我国税收的特点 5.违反税法的表现 根据课前分组情况,依次邀请每组的发言人,展示该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检验预习效果。 每组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其他组同学的补充或者异议在该组发言结束后进行,时间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体情况延长时间,总时长要调控好。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发言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其他未展示的同学认真观看,待发言人结束发言后,对发言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电 子 展 台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 税收法定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税收法定”的认识。 探究二 我与税收 我们要办一期以“我与税收”为主题的板报,假如你是主创团队中的一员,负责文字内容部分,你将在板报中呈现哪些文字内容?为什么? 提示: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改变。 税收法定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表现 税收法定原则不仅要求税收征收要依据形式上的法律,而且要求所制定的税收法律要遵循量能课税、保障生存权等原则,实现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合力来完善税收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 提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购买商品索要发票,间接为国家税收做贡献。 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发现违反税法的行为,及时举报 宣传税法知识等 根据探究问题,和本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然后自己组织好答案,将答案草稿或者逻辑线罗列在草稿纸上,根据提问顺序,展示自己的答案。 多 媒 体体 系 形 成 多 媒 体课 堂 实 战 1.2020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契税法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5%,而目前个人买房实际所缴契税税率为1 %-2%,这项契税优惠政策实施日期为2016年2月22日。契税法第六条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企业改制重组、灾后重建等情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契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说明( ) ①税收具有固定性特点②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③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④税务部门可以自行调整税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②:材料中契税法的规定说明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而契税法在实施前提前一年通过,明确税率,说明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①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到税收强制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税务部门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不可以自行调整税率,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近年来,我国在依法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税收违法“黑名单”成了有效约束偷逃税的“杀手锏”。列入“黑名单”的纳税人,除了受到税务机关的惩戒,还将面临阻止出境、限制融资授信等联合惩戒,税收违法成本大大提高。这体现了( ) ①税收不会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②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④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 ②③:列入“黑名单”的纳税人,除了受到税务机关的惩戒,还将面临阻止出境、限制融资授信等联合惩戒,税收违法成本大大提高。这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点,纳税人必须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和诚信的制裁,②③符合题意。 ①:税收不会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强调税收的无偿性,而材料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不体现无偿性,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强调税收的特点,不强调我国税收的性质,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了减免增值税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0年第24号)规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减免政策,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增值税的征收额与经营者的利润呈正相关 ②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以增值额为征收对象 ③减免政策违背税收稳定性要求,只是临时政策 ④使相关企业成本下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 ②④: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增值额为征收对象,减免增值税能使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下降,刺激生产规模的扩大,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②④当选。 ①:增值税的数额与企业利润没有直接关系,只要流转中有增值额,即便是企业亏损也必须依法缴纳增值税,①排除。 ③:税收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调整税率、征收对象都不会违背税收的稳定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C。 4.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实际上是给居民个人增加免税额,减轻个人税负。按照新个税法,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六项支出,被明确地列为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设立( ) ①将促进教育、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②能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将带来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④能引导居民改善消费结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③: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减轻了个人税负,并不能促进教育、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也不一定带来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故①③不选。 ②④: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减轻了个人税负,相当于收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故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下图中该负责人面对税务局,谎报企业亏损,是一种( ) A.骗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抗税行为 D.偷税行为 【答案】D 【详解】 D:漫画表明,该负责人面对税务局,谎报企业亏损,是一种偷税行为,故D入选。 ABC:选项ABC均与漫画主旨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D。 6.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下列关于税收调节作用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开征环境保护税→防止企业偷漏税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供给 ③调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扩大制造业企业盈利空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④降低进口汽车关税→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倒逼我国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 ①传导错误,开征环保税与防止企业偷漏税行为构不成因果关系。②传导错误,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能扩大消费而不是供给。③符合题意,降低税率,能提升制造业的盈利空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④符合题意,降低关税,增加进口,增加市场竞争压力,促使我国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故选D。 多 媒 体板 书 设 计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财政与税收 二、征税与纳税 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种类 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我国税收的特点 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板 书课 后 提 升 练习册对应习题教 学 反 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