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13 热重分析法的应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题型】13 热重分析法的应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13 热重分析法的应用
1. 测定固体物质组成的热重法
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2.热重曲线模型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曲线的横轴为温度,纵轴为质量。如固体物质A热分解反应:A(固体)B(固体)+C(气体)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1为固体A开始分解的温度,T2为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终止温度。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W1,则失重百分数为。
3.热重曲线的分析法的思考路径
坐标曲线体解题时可以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1)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
(2)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
(3)用图
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热重分析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1)设晶体为1mol,其质量为m。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固体剩余的质量(m余)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再减少,仍在m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氧,由n金属:n氧,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典例精析】
1.取制得的CaO2·n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时晶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则过氧化钙晶体(CaO2·nH2O)的化学式为____。
【专题精练】
1.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回收率达91.7%以上。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物质 VOSO4 V2O5 NH4VO3 (VO2)2SO4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该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4VO3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NH4VO3在分解过程中_________。
A.先分解失去H2O,再分解失去NH3 B.先分解失去NH3,再分解失去H2O
C.同时分解失去H2O和NH3 D.同时分解失去H2、N2和H2O
2.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1043K以上不再失重,其热分解的TG曲线见下图,
已知:。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确定每步分解的产物,写出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 ,第三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 。
3.经过热重分析测得:CaCl2·6H2O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第一个相对稳定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a CaCl2·4H2O
b CaCl2·2H2O
c CaCl2·H2O
d CaCl2
4.若改变反应条件可获得化学式为Cux(OH)y(SO4)z·nH2O的晶体,用热重分析仪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3.30 g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650 ℃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650 ℃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bCuSO4;温度在1 000 ℃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填“>”“<”或“=”)3。
②通过计算推断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
5.草酸钴是制备各种钴氧化物和钴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极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草酸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重分析图谱表明,350—420℃之间的失重率达59.9%,则该温度范围内草酸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7.草酸钴在氧气氛围中热重分析如表:(失重率=;W1、W2为起始点、终点的固体质量)
序号 温度范围/℃ 热分解步骤 失重率%
实际 理论
1 150~210 CoC2O4 2H2O=CoC2O4+2H2O 19.10 19.67
2 290~320 46.34 45.35
3 890~920 3.81 6.6
加热到290~320℃和890~920℃时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
8.胆矾(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若改变反应条件可获得化学式为Cux(OH)y(SO4)z·nH2O的晶体,用热重分析仪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3.30 g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650 ℃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650℃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bCuSO4;温度在1 000 ℃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填“>”“<”或“=”)3。
②通过计算推断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
9.Ⅰ.将1.76gHIO3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110℃和200℃均为样品的脱水过程,试确定200℃时是否脱水完全:__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0.用热重分析法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称取100 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
(7)230℃~430℃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取上述制得的CaO2·n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时晶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请通过计算给出过氧化钙晶体(CaO2·nH2O)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进行丁方案实验,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如下图。
(i)样品的纯度为____。
(ii)升温速率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较大”、“有较小”或“没有”)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13 热重分析法的应用
1. 测定固体物质组成的热重法
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2.热重曲线模型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曲线的横轴为温度,纵轴为质量。如固体物质A热分解反应:A(固体)B(固体)+C(气体)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1为固体A开始分解的温度,T2为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终止温度。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W1,则失重百分数为。
3.热重曲线的分析法的思考路径
坐标曲线体解题时可以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1)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
(2)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
(3)用图
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热重分析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1)设晶体为1mol,其质量为m。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固体剩余的质量(m余)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再减少,仍在m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氧,由n金属:n氧,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典例精析】
1.取制得的CaO2·n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时晶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则过氧化钙晶体(CaO2·nH2O)的化学式为____。
【答案】CaO2·8H2O
【解析】
从题中信息可知,加热至350℃左右CaO2开始分解放出氧气,从图中看得出,过氧化钙的质量是m(CaO2)=1.68g,则结晶水的质量m(H2O)=5.04g-1.68g=3.36g;由化学式CaO2 nH2O可知,其中CaO2和结晶水的质量比为72:18n=1.68g:3.36g,解得n=8,所以化学式为CaO2 8H2O;答案为CaO2 8H2O。
【专题精练】
1.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回收率达91.7%以上。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物质 VOSO4 V2O5 NH4VO3 (VO2)2SO4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该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4VO3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NH4VO3在分解过程中_________。
A.先分解失去H2O,再分解失去NH3 B.先分解失去NH3,再分解失去H2O
C.同时分解失去H2O和NH3 D.同时分解失去H2、N2和H2O
【答案】B
【解析】
根据NH4VO3在焙烧变化的图象中固体质量分数结合方程式分析。
根据NH4VO3在焙烧变化的图象可知:
210℃时,固体质量减少值为1-85.47%=14.54%,380℃时,根据质量减少值为85.47-77.78%=7.69%,根据方程式知,生成水时固体质量减少分数小于生成氨气时固体质量减少分数,所以210℃时减少的是氨气,380℃时减少的是水,则该反应过程中先失去氨气后失去水,故答案选B。
2.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1043K以上不再失重,其热分解的TG曲线见下图,
已知:。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确定每步分解的产物,写出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 ,第三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8)Al2(SO4)3·3H2O (9)Al2(SO4)3Al2O3+3SO3↑
【解析】
在第一个阶段,减少的水的质量是:m(H2O)= 40.54%×49.95g=20.25g,失去的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n(H2O)==1.125mol,则在晶体中n(Al2(SO4)3):n(H2O)=:(1.35mol-1.125mol)=1:3,所以此时得到的晶体的化学式是Al2(SO4)3·3H2O;
在第二个阶段,失去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n(H2O)==1.35mol,结晶水完全失去,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l2(SO4)3,则在第三个阶段加热发生分解反应,是硫酸铝的分解,方程式是:Al2(SO4)3Al2O3+3SO3↑。
3.经过热重分析测得:CaCl2·6H2O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第一个相对稳定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a CaCl2·4H2O
b CaCl2·2H2O
c CaCl2·H2O
d CaCl2
【答案】b
【解析】
21.9gCaCl2 6H2O物质的量为0.1mol,m(CaCl2)=0.1mol×111g∕mol=11.1g,加热到180℃时固体的质量由21.9g变为14.7g,失去部分结晶水,则14.7g固体中含水的物质的量为:,则n(CaCl2):n(H2O)=0.1mol:0.2mol=1:2,则分子式为CaCl2 2H2O;答案是:b;
4.若改变反应条件可获得化学式为Cux(OH)y(SO4)z·nH2O的晶体,用热重分析仪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3.30 g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650 ℃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650 ℃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bCuSO4;温度在1 000 ℃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填“>”“<”或“=”)3。
②通过计算推断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
【答案】> Cu2(OH)2SO4·4H2O
【解析】
①aCuO·bCuSO4温度在1 000 ℃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生成SO3和O2,温度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1:3;
②n(Cu2O)=1.44g/144g·mol-1=0.01mol;
n(H2O)=(3.30g-2.40g)/18g·mol-1=0.05mol;
由2.4g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bCuSO4;有2.40g=80g·mol-1a+160g·mol-1b,由铜守恒,a+b=0.02mol,解得a=b=0.01mol;Cux(OH)y(SO4)z·nH2O中x:y:z:n=0.02:0.02:0.01:(0.05-0.02/2)=2:2:1:4,化学式为Cu2(OH)2SO4·4H2O。
5.草酸钴是制备各种钴氧化物和钴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极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草酸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重分析图谱表明,350—420℃之间的失重率达59.9%,则该温度范围内草酸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草酸钴中钴的质量分数为,350—420℃之间的失重率达59.9%,说明草酸钴分解生成钴单质,方程式为:。
6.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NH4Fe(SO4)2·12H2O
【解析】
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失去1.5个水分子的式量为1.5×18=27,失重5.6%,则27/(266+18x)=5.6%,解x=12,所以硫酸铁铵化学式为 NH4Fe(SO4)2·12H2O。
7.草酸钴在氧气氛围中热重分析如表:(失重率=;W1、W2为起始点、终点的固体质量)
序号 温度范围/℃ 热分解步骤 失重率%
实际 理论
1 150~210 CoC2O4 2H2O=CoC2O4+2H2O 19.10 19.67
2 290~320 46.34 45.35
3 890~920 3.81 6.6
加热到290~320℃和890~920℃时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
【答案】3CoC2O4+2O2Co3O4+6CO2↑ 2Co3O46CoO+O2↑
【解析】
设CoC2O4 2H2O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83g,其中结晶水质量为36g,则150~210℃ 失重183g0.1967=36g,即此阶段失去全部结晶水,剩余固体质量为147g;290~320℃ 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147g (1-0.4535)=80.33g,其中含Co的质量为59g,则O 的物质的量为(80.33g-59g)16g/mol=1.333mol ,最终固体为Co3O4,故反应的方程式为3CoC2O4+2O2Co3O4+6CO2↑ 890~920℃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80.33g(1-0.066)=75g,其中 O的物质的量为(75g-59g)16g/mol=1mol,最终固体为 CoO,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Co3O46CoO+O2↑
8.胆矾(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若改变反应条件可获得化学式为Cux(OH)y(SO4)z·nH2O的晶体,用热重分析仪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3.30 g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650 ℃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650℃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bCuSO4;温度在1 000 ℃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填“>”“<”或“=”)3。
②通过计算推断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
【答案】> Cu2(OH)2SO4·4H2O
【解析】
3.30g晶体含水为3.3g 2.4g=0.9g,n(H2O)==0.05mol,1000℃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Cu2O,n(Cu)=×2=0.02mol,温度在650℃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aCuO bCuSO4,此时设CuO为xmol、CuSO4为ymol,则
x+y=0.02,80x+160y=2.4,解得x=y=0.01mol,
①温度650~1000℃产生的气体中,n(O):n(S)==5>3,故答案为:>;
②3.30g晶体含水为3.3g 2.4g=0.9g,n(H2O)=0.05mol,n(Cu)=0.02mol,n(SO42 )=0.01mol,可知x:z:n=0.02mol:0.01mol:(0.05-0.02/2)mol=2:1:4,由电荷守恒可知y=2,化学式为Cu2(OH)2SO4·4H2O,故答案为:Cu2(OH)2SO4·4H2O。
9.Ⅰ.将1.76gHIO3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110℃和200℃均为样品的脱水过程,试确定200℃时是否脱水完全:__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是 2HIO3I2O5 + H2O
【解析】
试题分析:Ⅰ.(1)是;
2HIO3I2O5 + H2O
2×176 18
1.76g x
=,解得x =0.09g
1.76g ─ 1.67 g =" 0.09" g,质量减少量与完全分解生成的水的质量相等,说明样品完全脱水;
10.用热重分析法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称取100 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
(7)230℃~430℃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gCO3·H2O MgCO3+H2O
【解析】
由图像可知,加热到230℃~430℃,质量损失了(100%-82.3%)100g=18g,刚好损失的是1mol水,则MgCO3·n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mol,则n=1,230℃~430℃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H2O MgCO3+H2O。
11.取上述制得的CaO2·n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时晶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请通过计算给出过氧化钙晶体(CaO2·nH2O)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2·nH2O —— CaO2
72+18n 72
3.24 g 1.08 g
(72+18n) ∶3.24 g=72∶1.08 g,n=8
晶体的化学式为CaO2·8H2O
【解析】
由图可知,分解前CaO2·nH2O的质量为3.24g,分解后CaO2的质量为1.08g,最后的0.84g是CaO2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后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过程如下:
CaO2·nH2O="==" CaO2+ nH2O
72+18n 72
3.24g 1.08g
则(72+18n) ∶3.24 g=72∶1.08 g
解得,n=8
故晶体的化学式为CaO2·8H2O。
12.进行丁方案实验,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如下图。
(i)样品的纯度为____。
(ii)升温速率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较大”、“有较小”或“没有”)影响。
【答案】100% 没有
【解析】
(i)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即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0g x,
=,解得:x=6.30g,
即理论上碳酸氢钠每有10g分解应生成6.3g固体,故由图可知10g样品分解恰好生成固体为6.3g,故此样品纯度为:×100%=100%,故答案为100%;
(ii)由图可知,温度升高,不影响固体物质的产量,升温速率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没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