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自学课】18化学键 - 2022年初升高衔接化学人教版(2019)暑假自学课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自学课】18化学键 - 2022年初升高衔接化学人教版(2019)暑假自学课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讲化学键
【自学导读】
阅读教材107页——110页,填空。
1、根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需 个电子;
而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需 个电子。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 上,形成带 的钠离子和带 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单质钠和氯气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2、以氯原子为例来分析氯分子的形成过程,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要获得 ,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 。如果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 ,2个氯原子就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从而形成氯分子。
3、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CO2是 形,H2O呈 形,CH4呈 形等。
4、在H2、Cl2这样的单质分子中,由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
共用电子对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而 ,这样的共价键叫
做 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偏向 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
子力强的一方显 ,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 。像这样共用
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 共价键,简称极性键。H2O、CO2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5、化学键的形成与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
一般的化学物质主要由 或 结合而成。
6、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 为产物分子的一种过程。其实,在化学反应过程
中,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 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 。
7、化学反应的本质 和 的过程。
8、水在液态时,除了单个水分子,还有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而形成的缔合水分子(H2O)n存在。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间以 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由于冰的结构中有空隙,造成体积 至低于液态水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氢键在生命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DNA的 都与氢键的作用有关等。
【疑难探究】
一、化学键
1、定义: 。
2、注意: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
3、分类: 键

4、化学反应的本质: 。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 作用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
4、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5、影响因素:。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 。
离子键越强,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6、存在范围: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
7、表示方法:电子式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 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可以 ,也可以 )
3、成键元素: 同种或异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不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如AlCl3、BeCl2、BeF2
4、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相互作用
5、影响因素: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 ;
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共价键越 。
6、存在范围:存在于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共价化合物和复杂离子化合物中
7、分类:
非极性键:由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1) 按 分为
极性键: 由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单键
(2) 按分为 双键
三键
8、表示方法:电子式和结构式
(三)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1)定义:阴阳离子通过 所形成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活泼金属(K、Ca、Na、Mg)的化合物和铵盐
(3)特点:1)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能 而导电
2)离子化合物一定含 键,可能含 键;
3)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 化合物
4)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AlCl3
2、共价化合物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铵盐除外)
(3)特点:1)只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导电
2)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3)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四)电子式和结构式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 的式子。
1)原子及离子的电子式
(1)原子: Na Mg Al Si P S Cl
(2)离子:
① 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例如:钠离子Na+;镁离子 Mg2+
② 复杂阳离子: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所带电荷。
例如:NH4+ H3O+ 。
③ 阴离子: 画出最外层电子,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
例如:Cl O2 。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 ,MgO 。
A2B型:K2S
AB2型:CaF2
复杂:NaOH ,Na2O2 。 NH4H
3)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和共价化合物
Cl2 N2 H2O 。
CO2 HClO NH3。
2、结构式: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
例如:Cl2 N2 H2S 。
CO2 HClO NH3 。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通式:原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2O : 。
MgCl2 :
Br2 :
CCl4:
【课堂训练】
1、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 (填序号,下同)。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4)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5)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6)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 。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 。
二、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2、特点:分子间作用力要比
3、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对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 ,物质熔、沸点越 。
如:I2 > Br2 > Cl2 > F2 CI4 > CBr4 > CCl4 > CF4
氢键
1、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比范德华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强,半径小的非金属元素与氢形成
氢化物,氢与另一氢化物中非金属性强,半径小的
非金属元素间的作用。
3、特点:氢键比 弱的多,比 稍强;
可把氢键看成是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4、表示方法:A—H…B
冰的结构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5、存在于:NH3、H2O、HF
6、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度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如:NH3 > PH3 ;H2O > H2S ; HF > HCl
规律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规律
︱元素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 8
【课堂训练】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HClO B.CO2 C.PCl5 D.BF3
3、下列各微粒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BeCl2 B.NH4+ C.PCl3 D.SO2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B.NH3的电子式:
C.CO2的结构式:O-C-O
D.Na+结构示意图: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是
A.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B.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定义为离子键
C.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D.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3.下列化合物中,既属于离子化合物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2O2 B.NH4Cl C.H2O2 D.Na2S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电子结构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中均存在化学键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不存在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B.热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与水反应断裂的化学键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D.在、、HCl的分子中,原子周围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和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
B.和其它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和其它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元素、、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O4 B.H2SiO3 C.H3PO4 D.HNO3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
②最外层两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在第ⅡA族
③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⑥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排列为
⑦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而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A.②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⑦
10.含硒()的保健品已进入市场,硒与氧同主族、与溴同周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离子化合物
B.是第4周期VIA族元素
C.溶于水破坏共价键
D.稳定性介于和之间
1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硫磺(S)、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发生反应:S+2KNO3+3CK2S+3CO2↑+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2S属于离子化合物 B.火硝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CO2和N2分子中均含有共价键 D.CO2的电子式是
12.下列属于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氧化物是
A.Na2O2 B.H2O2 C.H2SO4 D.KOH
1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A.从饮料酒中闻到了醇香味 B.NaCl颗粒被粉碎
C.H2SO4溶于水得硫酸溶液 D.NaOH受热熔化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B.氢化物稳定性比较:;酸性比较:
C.的热稳定性小于
D.易分解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弱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2和N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B.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与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有关
C.HCl溶于水的过程中克服了共价键
D.CaCl2和Ca(OH)2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以有离子键
17.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NaOH被大量用于制皂、造纸和纺织品生产。
①Na元素位于第IA族H元素下方,Na的原子半径比H的_______(填“大”或“小”)。
②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H”或“O”)。
③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含的五氮阴离子盐,这是全氮含能材料科研领域中里程碑式的突破。
①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②中,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③非金属性O强于N,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得电子能O大于N。
④砷(As)与氮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砷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作为-3价
b.热稳定性:
c.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酸
18.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中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⑤ ⑥ ⑦
3 ② ③ ④ ⑧ ⑨
4 ①
请回答:
(1)这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④元素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
(3)写出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
(4)写出⑤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___。
(5)在①②③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填化学式)。
(6)④③⑥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填元素符号)。
(7)写出③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8)⑦元素与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
19.I.有以下6种物质:①Ne;②HCl;③P4;④H2O2;⑤Na2S;⑥NaOH,请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
(2)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3)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4)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5)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Ⅱ.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
(1)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
(3)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___________;
(4)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
20.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及验证其性质并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Ⅰ[查阅资料]①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黄色。
②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工业上可作脱氯剂。
Ⅱ[性质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装置C中Ⅱ处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硅胶 C.浓硫酸 D.无水氯化钙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的电子式为_____;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S元素被氧化成最高价)。
Ⅲ[探究与反思]
(4)上图中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D、E、F装置改为下图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
(5)步骤④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讲 化学键
【自学导读】
阅读教材107页——110页,填空。
1、根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需 个电子;
而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需 个电子。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 上,形成带 的钠离子和带 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单质钠和氯气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2、以氯原子为例来分析氯分子的形成过程,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要获得 ,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 。如果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 ,2个氯原子就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从而形成氯分子。
3、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CO2是 形,H2O呈 形,CH4呈 形等。
4、在H2、Cl2这样的单质分子中,由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
共用电子对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而 ,这样的共价键叫
做 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偏向 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
子力强的一方显 ,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 。像这样共用
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 共价键,简称极性键。H2O、CO2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5、化学键的形成与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
一般的化学物质主要由 或 结合而成。
6、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 为产物分子的一种过程。其实,在化学反应过程
中,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 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 。
7、化学反应的本质 和 的过程。
8、水在液态时,除了单个水分子,还有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而形成的缔合水分子(H2O)n存在。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间以 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由于冰的结构中有空隙,造成体积 至低于液态水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氢键在生命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DNA的 都与氢键的作用有关等。
【疑难探究】
一、化学键
1、定义: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
2、注意: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
3、分类: 离子 键
共价 键
4、化学反应的本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 静电 作用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
4、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5、影响因素: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 强 。
离子键越强,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6、存在范围: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
7、表示方法:电子式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 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可以 相同 ,也可以 不同 )
3、成键元素: 同种或异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不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如AlCl3、BeCl2、BeF2
4、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相互作用
5、影响因素: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 强 ;
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共价键越 强 。
6、存在范围:存在于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共价化合物和复杂离子化合物中
7、分类:
非极性键:由 同种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1) 按 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 分为
极性键: 由 不同种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单键
(2) 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 双键
三键
8、表示方法:电子式和结构式
(三)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1)定义:阴阳离子通过 静电作用 所形成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活泼金属(K、Ca、Na、Mg)的化合物和铵盐
(3)特点:1)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能 电离 而导电
2)离子化合物一定含 电离 键,可能含 共价 键;
3)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 离子 化合物
4)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AlCl3
2、共价化合物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铵盐除外)
(3)特点:1)只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导电
2)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3)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四)电子式和结构式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的式子。
1)原子及离子的电子式
(1)原子: Na Mg Al Si P S Cl
(2)离子:
① 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例如:钠离子Na+;镁离子 Mg2+
② 复杂阳离子: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所带电荷。
例如:NH4+ H3O+ 。
③ 阴离子: 画出最外层电子,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
例如:Cl O2 。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 ,MgO 。
A2B型:K2S
AB2型:CaF2
复杂:NaOH ,Na2O2 。 NH4H
3)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和共价化合物
Cl2 N2 H2O 。
CO2 HClO NH3。
2、结构式: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
例如:Cl2 N2 H2S 。
CO2 HClO NH3 。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通式:原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2O : 。
MgCl2 :
Br2 :
CCl4:
【课堂训练】
1、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 (填序号,下同)。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4)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5)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6)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 。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 。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 。
二、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2、特点: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得多
3、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对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 大 ,物质熔、沸点越 高 。
如:I2 > Br2 > Cl2 > F2 CI4 > CBr4 > CCl4 > CF4
氢键
1、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比范德华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强,半径小的非金属元素与氢形成
氢化物,氢与另一氢化物中非金属性强,半径小的
非金属元素间的作用。
3、特点:氢键比 化学键 弱的多,比 范德华力 稍强;
可把氢键看成是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4、表示方法:A—H…B
冰的结构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5、存在于:NH3、H2O、HF
6、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度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如:NH3 > PH3 ;H2O > H2S ; HF > HCl
规律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规律
︱元素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 8
【课堂训练】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HClO B.CO2 C.PCl5 D.BF3
3、下列各微粒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BeCl2 B.NH4+ C.PCl3 D.SO2
【自学导读】
1、失去1 得到1 最外电子层 正电荷 负电荷 静电作用
2、1个电子 电子的得失 共用电子对
3、直线 V 正四面体
4、相同 不偏向 不显电性 非极性 不同 吸引电子 负电性 正电性 极性
5、原子结构 价电子 离子键 共价键
6、重新组合 断裂 形成
7、旧化学键的断裂 新化学键的形成
8、氢键 膨胀、密度减小 结构和生理活性
【课堂训练】
1、(1)⑥ (2) ④ (3) ① (4) ⑤ (5) ③ (6) ② (7) ②③⑥ (8) ④⑤
2、B 3、C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B.NH3的电子式:
C.CO2的结构式:O-C-O
D.Na+结构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A.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氨气属于共价化合物,N、H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N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电子式为,故B错误;
C.CO2的结构式为O=C=O,故C错误;
D.Na是11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1,最外层失去1个电子后得到Na+,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是
A.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B.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定义为离子键
C.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D.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A.非极性键是非极性共价键的简称,属于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类型,A错误;
B.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为离子键,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力和相互排斥力两种作用,B错误;
C.共价键可能存在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单质中,C错误;
D.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既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化合物中,既属于离子化合物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2O2 B.NH4Cl C.H2O2 D.Na2S
【答案】A
【解析】
A.Na2O2中Na+和 之间为离子键, 内O-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NH4Cl中N和Cl-之间为离子键,N内H-N之间为极性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2O2中H-O之间为极性共价键,O-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Na2S中Na+和S2-之间为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电子结构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中H为1号元素,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K层,H原子与Cl所形成的HCl中Cl最外层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H原子不满足,故A错;
B.为15号元素,最外层5个电子,Cl为17号元素,最外层由7个电子,则P与5个Cl原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则P原子最外层为10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错;
C.中B为5号元素,最外层为3个电子,B与3个F原子所形成的3个共用电子对,则B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错;
D.中S为16号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F为9号元素,最外层7个电子,1个S原子与2个F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即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中均存在化学键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不存在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A.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
B.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等,B错误;
C.只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导电,C正确;
D.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
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B.热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与水反应断裂的化学键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D.在、、HCl的分子中,原子周围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A.、和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分子的稳定性和共价键键能有关系,与氢键无关,氢键不是化学键,一般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与水反应中:中的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与水中的极性共价键都断裂,故C正确;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8,则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分子中磷为10电子结构,HCl中H原子为2电子结构,而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和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
B.和其它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和其它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元素、、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答案】C
【分析】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X是H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和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Y是S元素、Z是Cl元素;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是K元素。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故A正确;
B.K和H、S、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KH、K2S、KCl均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H和S、Cl、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KH是离子化合物,H2S、HCl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H的最高价是+1、最低价是-1,S的最高价是+6、最低价是-2,Cl的最高价是+7、最低价是-1,代数和分别为0、4、6,故D正确;
选C。
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O4 B.H2SiO3 C.H3PO4 D.HNO3
【答案】B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弱。在上述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HClO4>HNO3>H3PO4>H2SiO3,故其中酸性最弱的是H2SiO3,合理选项是B。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
②最外层两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在第ⅡA族
③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⑥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排列为
⑦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而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A.②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⑦
【答案】D
【解析】
①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稳定性:,故错误;
②可能是He,位于0族,也可能在副族等,故正确;
③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则离子键、共价键均被破坏,故错误;
④根据元素周期表,ⅢB族到ⅡB族,属于过渡元素,过渡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⑤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而石墨为混合型晶体,熔点很高,但硬度较小,故错误;
⑥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即酸性,故正确;
⑦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含有离子键,如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⑤⑦错误;故选:D。
10.含硒()的保健品已进入市场,硒与氧同主族、与溴同周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离子化合物
B.是第4周期VIA族元素
C.溶于水破坏共价键
D.稳定性介于和之间
【答案】D
【解析】
A. 硫和硒属于同主族,类似于硫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 S是第3周期VIA族元素,Se在硫的下一周期,所以是第4周期VIA族元素,故B正确;
C.和硫酸相似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C正确;
D.硒与氧同主族、与溴同周期,非金属性S>Se,Br>Se,稳定性>和>,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硫磺(S)、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发生反应:S+2KNO3+3CK2S+3CO2↑+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2S属于离子化合物 B.火硝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CO2和N2分子中均含有共价键 D.CO2的电子式是
【答案】D
【解析】
A.K2S由钾离子和硫离子构成,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KNO3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含有离子键,硝酸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氮原子之间为共价键,故火硝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CO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N2分子中氮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则二者均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CO2分子中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各共用两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D。
12.下列属于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氧化物是
A.Na2O2 B.H2O2 C.H2SO4 D.KOH
【答案】A
【解析】
A.Na2O2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且为氧化物,故A正确;
B.H2O2虽为氧化物,但为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错;
C.H2SO4为即含极性键又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
D.KOH虽然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D错;
答案选A
1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A.从饮料酒中闻到了醇香味 B.NaCl颗粒被粉碎
C.H2SO4溶于水得硫酸溶液 D.NaOH受热熔化
【答案】C
【解析】
A.从饮料酒中闻到了醇香味,这是酒精易挥发的性质,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内的化学键无关,A不符合题意;
B.NaCl是离子化合物,其颗粒被粉碎,破坏的是离子键,与共价键无关,B不符合题意;
C.H2SO4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当其溶于水得硫酸溶液时,电离产生H+、,破坏了共价键,C符合题意;
D.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当其受热熔化时,变为自由移动的Na+与OH-,因此破坏的是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B.氢化物稳定性比较:;酸性比较:
C.的热稳定性小于
D.易分解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弱
【答案】B
【解析】
A.硫酸氢钠溶于水时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所以有离子键和共价键被破坏,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l<F,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HF;非金属性:P<S,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故B正确;
C.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则Na2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HCO3,故C错误;
D.H2O2易分解是因为分子内的化学键弱,和H2O2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2和N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B.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与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有关
C.HCl溶于水的过程中克服了共价键
D.CaCl2和Ca(OH)2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氮气电子式为,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
B.F2、Cl2、Br2、I2均为分子晶体,其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则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可知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增大,故B正确;
C.HCl中只含共价键,HCl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共价键,故C正确;
D.CaCl2中只含离子键,Ca(OH)2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两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以有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故A错误;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也可能为单质,如H2、Cl2等,故C错误;
D.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17.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NaOH被大量用于制皂、造纸和纺织品生产。
①Na元素位于第IA族H元素下方,Na的原子半径比H的_______(填“大”或“小”)。
②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H”或“O”)。
③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含的五氮阴离子盐,这是全氮含能材料科研领域中里程碑式的突破。
①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②中,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③非金属性O强于N,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得电子能O大于N。
④砷(As)与氮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砷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作为-3价
b.热稳定性:
c.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酸
【答案】(1) ①大 ② O ③ Na2O (2) ① 第二周期 VA ② 共价键 ③ O原子和N原子电子层数相同,O的质子数比N原子的质子数多,核内质子数对核外电子数的吸引力强,半径小, ④ ac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根据电子层的多少判断原子半径的大小,根据元素的性质判断元素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的类型,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判断原子半径的大小,得电子的能力强弱,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
(1) 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呈增大趋势,故Na的原子半径比H的大,或根据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进行判断,故答案为:大;
②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中O显负价,H显正价,故非金属较强的是O,故答案为:O;
③Na的最高价氧化物,根据Na的最高化合价为+1价,进行判断最高价氧化物为Na2O,故答案为:Na2O;
(2) ①N元素原子序数是7,在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第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 VA;
②根据非金属原子间常见的作用力是共价键进行判断,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③非金属性O强于N,因为O原子和N原子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O的质子数比N原子的质子数多,核内质子数对核外电子数的吸引力强,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故答案为:O原子和N原子电子层数相同,O的质子数比N原子的质子数多,核内质子数对核外电子数的吸引力强,半径小;
④a.根据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进行判断,砷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越强,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又有As的非金属性比N弱,故热稳定性AsH3c.砷是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砷酸,故c正确;
故选答案ac。
18.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中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⑤ ⑥ ⑦
3 ② ③ ④ ⑧ ⑨
4 ①
请回答:
(1)这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④元素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
(3)写出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
(4)写出⑤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___。
(5)在①②③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填化学式)。
(6)④③⑥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填元素符号)。
(7)写出③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8)⑦元素与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
【答案】(1)Ar (2)制作半导体、锌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3) HClO4 (4) NH3 (5) KOH (6) Al>Si>O (7) Al2O3+2OH-=2AlO+H2O (8)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K、②为Mg、③为Al、④为Si、⑤为N、⑥为O、⑦为F、⑧为Cl、⑨为Ar。
【解析】
(1)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即Ar;
(2)④为Si元素,Si单质可以制作半导体、锌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3)⑧为Cl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
(4)⑤为N元素,其氢化物为NH3;
(5)①②③分别为K、Mg、Al,金属性K>Mg>Al,所以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KOH;
(6)④③⑥分别为Si、Al、O,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Al>Si>O;
(7)③为Al,其氧化物为Al2O3,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H2O;
(8)⑧为Cl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Cl,电子式为。
19.I.有以下6种物质:①Ne;②HCl;③P4;④H2O2;⑤Na2S;⑥NaOH,请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
(2)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3)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4)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5)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Ⅱ.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
(1)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
(3)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___________;
(4)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2) ② (3) ③ (4) ④ (5) ⑤ (6) ⑥ (1) ①⑤ (2) ②③ (3) ④ (4) ⑥
【解析】
I.①Ne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②HCl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③P4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④H2O2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
⑤Na2S只存在离子键;
⑥NaOH、Na2O2、NH4Cl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Ⅱ.①I2升华、O2溶于水为物理变化,未破坏化学键;
②烧碱熔化发生、NaCl溶于水发生,只破坏离子键;
③HC1溶于水发生,仅破坏共价键破;
④Na2O2溶于水发生,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
20.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及验证其性质并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Ⅰ[查阅资料]①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黄色。
②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工业上可作脱氯剂。
Ⅱ[性质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装置C中Ⅱ处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硅胶 C.浓硫酸 D.无水氯化钙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的电子式为_____;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S元素被氧化成最高价)。
Ⅲ[探究与反思]
(4)上图中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D、E、F装置改为下图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
(5)步骤④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BD (2)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并作安全瓶 (3) 共价键、离子键 (4) 未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 (5) 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振荡
【分析】
由图中装置可知,装置A中放入高锰酸钾、分液漏斗中放入浓盐酸,二者反应产生的氯气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通入C,Ⅰ、Ⅲ处放干燥的有色布条,Ⅱ放入固体粒状干燥剂,但不能是碱性干燥剂,否则会吸收氯气,可观察到Ⅰ处布条褪色,Ⅲ处不褪色,氯气通入漏斗D中,溶液变橙色,再滴入KI溶液与苯的分层的液体中,苯层呈紫色,最后多余的氯气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Na2S2O3中硫显+2价,被氯气氧化;为排除氯气对其溴、碘检验的干扰,可进行对比实验,以此来解答。
【解析】
(1)仪器a为长颈漏斗;装置C中Ⅱ处加的试剂干燥氯气,且为固体,只有BD符合,故答案为:长颈漏斗;BD;
(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则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并作安全瓶;
(3)KI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2S2O3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Na+与之间通过离子键连接,内部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因此Na2S2O3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离子键;Na2S2O3中硫显+2价,被氯气氧化,则装置F中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但氯气可与NaBr、KI均反应,未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不能比较Cl、Br、I的非金属性;
(5)改进的实验步骤④为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振荡,第④步发生溴与KI的反应,碘溶于四氯化碳中,溴能够置换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
N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