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定义、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科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应力场和充满热辐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里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
(1)这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二)、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什么是物质
2.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
(1)如何从三个方面准确把握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方向,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可知论。
③“客观实在”,既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又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①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
a.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c.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②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物质世界自身。
课堂小结:
1.全面把握世界的本质
(1)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特殊形态。
(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便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为人类谋福利。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
(3)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