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内能、14章内能的应用 复习素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章内能、14章内能的应用 复习素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资源简介

一、内能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动;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又叫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可设计实验)
3.分子动理论: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
b、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液体蒸发可说明);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压缩固体和液体困难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作用力
二: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
物理量 温度 热量 内能
符号 t Q
单位 单位:摄氏度( ℃ ) 单位:焦耳( J ) 单位:焦耳( J )
含义 宏观反应: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反应: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质量、 温度、状态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只能说升高或 降低 只能说 吸收 或 放出;不能说 含有 可以说 增大 、 减小 、具有 。
关系 ①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②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热,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三:内能的利用
利用 加热物体-----热传递 做功
过程 内能从 高温 物体传给 低温 物体;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增大 ,温度 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 降低。
实质  内能的 转移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 转化
实例 烧水、取暖、做饭等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4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功1次
1.冲程内燃机的转速为1800r/min,则1s内完成60冲程,曲轴转30圈,对外做功15次 。
2.做功改变内能的简答题答题方法:
-----------(抄题目中的原因),------对------做功,-----能转化为-----能,-----的内能----(填变化情况),温度-----,所以-----------(有其他物理知识再相应增加)
四:比热容和热值
物理量 比热容 热值
物理意义 反映物质的吸热能力 反映燃料的放热本领
符号 C q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 单位:固、液:焦每千克( J/kg ) 气体:焦每立方米( J/m3 )
性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_、状态有关,与m、Δt、Q吸 无关 ;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m、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
意义 c水= 4.2×103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 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3 J(比热容大,用来传热等) q氢=1.4×108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08 J(热值高,做火箭燃料)
用途 鉴别物质种类 鉴别燃料优劣
相关计算 吸热升温:Q吸=cmt - t0(Δt=t - t0);放热降温:Q放=cmt0 - t(Δt= t0-t) 固、液燃料:Q放= qm ; 气体燃料:Q放= qv 。
练3:水的比热容最大,有两方面的应用:(相关解答题的答题思路如下)
由Q=cmΔt可得,等 质量 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在 降低温度 相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放出的热量 更多。 (常用作散热剂或冷却剂如:暖气、暖水袋用水做传热介质)
由Q=cmΔt可得,等 质量 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在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温度升高的慢。 (用来调节气温如:夏天的中午,水凉沙热,建造人工湖)
五:热效率:(略)
六、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 产生 ,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练4:给蓄电池充电时: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使用蓄电池供电时: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电源(提供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七.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秒表、天平、温度计
2.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实验采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种类物质
(2)转换法: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吸收的热量多少
3.比较方法:
a.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种类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快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b.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种类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长(即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