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霎时(sà) 怀抱(huái) 昂首东望(ánɡ)
B.浩荡(hào) 霸占(zhàn) 稻穗(suì) 半明半昧(wèi)
C.睡眠(mián) 归巢(cáo) 卵石(lǎn) 摇摇欲坠(zuì)
D.风俗(sú) 罗列(luó) 芦苇(wěi) 人声鼎沸(dǐnɡ)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
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最后一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当然是。
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4.给下面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霎时 ②顿时 ③伫立 ④屹立
(1)(   ),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3)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   )在江边。
(4)李白(   )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B.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二、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kuān kuò zhú jiàn pú tao qí tóu bìng jìn
zhuāng jia mǎn yì shuǐ dào shān bēng dì liè
三、填空题
7.根据平日的积累填空(至少三个)。
描写水的样子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于声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描写夜空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读通文意。
1.《观潮》按照________顺序,写了潮来前、________、潮头过后________的景象。描绘出江潮由到奔腾咆哮再到________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
2.《走月亮》以____________这句话为线索,把读者一步步带入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3.《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了_______等景物;《花牛歌》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上_________等有趣的事,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花牛的行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4.《繁星》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课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受。
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风( )浪吼 山崩地( ) 水天相( ) 一年一( )
( )首东望 若( )若现 ( )头并进 ( )山人海
以上带有反义词的词语是( ),请你再写出一个 ( )。
四、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从下面的图片中任选一种事物,用上两三个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描绘它。
霎时  忽然  转眼间  一刹那 不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和声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
学校组织野炊,四(三)班的其他同学都玩得很开心,可团支书杨业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看到先前干净的野炊场地,此时已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食品包装袋和食物残余。于是,在队伍整队返回前,他对同学们进行了一番劝告。假如你是杨业,你会怎样劝说?注意语言委婉得体,同时能够劝说大家改正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写句子。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一会儿,星星一眨眼的工夫就从云层里钻出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蚀奇观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②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
③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被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④这里有一片长约2000米的海崖。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被海水侵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
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 3米,最高的达到3. 5米,头部直径达1. 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游客都争先在此与其留影。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⑥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有改动)
13.解释词语。
(1)海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裸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 ”画出第⑤段中作者联想的部分。
15.海蚀奇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边读边展开想象,“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还可能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你会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好名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蚀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好似无数珍珠。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早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着,老人、青年都不约而同,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里,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从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一段时间,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出现了一片绿色。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叶。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它们吮吸着晶莹的露珠,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前面有块凹地,我上前一看,那里种满了蔬菜:火红的辣椒、翠绿的青菜……我拔起一棵青菜,它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那叶子和菜柄就像一个个乒乓球拍。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
(有删改)
18.文章写了人们“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里,开始抢收”,人们抢收的是(  )。
A.稻子 B.麦子 C.蔬菜 D.水果
19.文章中的“田园交响曲”指的是什么?(  )
A.流水声 B.风声
C.割稻子的声音 D.麦子拔节的声音
20.文章主要写了(  )的景象。
A.果园生机勃勃 B.田野丰收
C.菜园生机勃勃 D.麦田生机勃勃
2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
A.分—总 B.总—分 C.分—总—分 D.总—分—总
22.文章中有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请找出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23.“你瞧,那大豆从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读完这个句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幅丰收的画面呢?请把你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4.习作。
“祖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是我的心声,也是你的愿望,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吸引着我们,等着我们去观赏。你去过哪些地方呢?其中哪一处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把它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选项A有误:霎时(sà)——霎时(shà)
选项B有误:半明半昧(wèi)——半明半昧(mèi)
选项C有误:归巢(cáo)——归巢(cháo) 卵石(lǎn)—— 卵石(luǎn )
摇摇欲坠(zuì)——(zhuì)
选项D相同。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B响彻云宵——响彻云霄
C人生鼎沸——人声鼎沸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ABD句子都是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C.不是设问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前面问蝴蝶的家在哪里,后面没有回答前面的问题。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做此题先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用来形容潮来的快。
顿时:副词。立刻(只用 于叙述过去的事情)。顿时后面多跟人物变化或场面变化。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用来形容人。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指建筑物。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注意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含义的了解。结合每句话的语境进行分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项。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有三句相同的句式。而B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稻谷、稻穗当成人来写。还有比喻,把稻田比作银毯。
6.宽阔 逐渐 葡萄 齐头并进
庄稼 满意 水稻 山崩地裂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阔、逐、醒、葡萄、稼、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水平如镜 波光粼粼 波澜壮阔 余音绕梁 惊天动地 鸦雀无声 月明星稀 繁星烁烁 月满如盘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是词汇中特有的长期沿用的固定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描写水的样子的四字词语: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波澜壮阔、波浪滔天、碧波荡漾、湖光山色、川流不息 。
关于声音的四字词语:余音绕梁、惊天动地、绘声绘色、鸦雀无声、不露声色、穿云裂石、声如洪钟、唉声叹气。
描写夜空的四字词语:月明星稀、繁星烁烁、月色如水、月满如盘、皓月当空、万点繁星、明月清风、众星捧月、星光璀璨、明月高悬、花好月圆、众星拱月等。
8. 时间 潮来时 平静 恢复平静 奇特、雄伟、壮观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鸟儿、斜阳和芦苇 坐、眠、走、做梦 巴金 时间 从前的庭院 三年前的菜园 如今的海上 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和相融相沫的爱。文中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为线索,把读者一步步带入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3.《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和芦苇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画面。《花牛歌》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4. 《繁星》是散文家巴金写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第1次看星星的地点是庭院;第2次看星星的地点是菜园,第3次看星星的地点是海上。时间是“从前”“三年前”“如今”,
依次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
感受。
9. 号 裂 接 度 昂 隐 齐 人 若隐若现 瞻前顾后
【解析】
【详解】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找出带有反义词的词语并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再写一个同样类型的词语。
10. 午后,天空忽然乌云密布,转眼间倾盆大雨伴随而来。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又渐渐恢复了原样。 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情景写话。完成时要注意观察图片内容,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写话。本题按照要求,从图片中任选一种事物,用上两三个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描绘它。从这几个词语可知都是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再结合图一乌云密布情景、图二的雨后彩虹情景、图三的烟花绽放情景,选择一种情景描绘出来即可。如选择图二:暴风雨过后,天空忽然放晴,不一会儿只见一条美丽的彩虹如同一座七色彩桥架在天上,好看极了。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能力。修改病句,要找出病因。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和声音。”搭配不当,去掉“和声音”。
11.同学们,我们在享受野炊带来的快乐时,请别把垃圾留下,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垃圾带走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口语交际。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用到平时学到的交际常识。我们在劝说别人时要学会尊重对方,语气要委婉,要有理有据,让别人信服和欣然接受。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本题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在野炊后劝说同学们不要把垃圾留在野炊场地。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就要想一想如何用委婉得体的语言劝说同学,并能够劝说大家改正缺点。在劝说时可以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出发,劝告同学们随时带走垃圾,做一个文明的同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2. 苹果树上有许多红彤彤的苹果,每个苹果都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过了一会儿,星星就从云层里钻出来了。##星星一眨眼的工夫就从云层里钻出来了。 一群群飞舞的蝴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使用的拟人修辞,仿写时也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解题方法为: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重复啰唆,“过了一会儿”和“一眨眼的工夫”重复,去除其一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补充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补充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使用的比喻修辞,后面补充的部分也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空中划出一首优美的曲子。
13. 海水冲击和侵蚀。 没有东西遮盖。
14.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 3米,最高的达到3. 5米,头部直径达1. 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
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15.被海水冲击侵蚀的嶙峋怪石
16. 大象 战马 动物乐园。文中说“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那么远远看去,一定是各种动物相聚在一起的动物乐园。
17.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海蚀:海水对海岸及近岸海底的冲击和侵蚀。
裸露: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没有遮盖或遮蔽。
14.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从“像”可以知道是作者联想的部分。句子为“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
15.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从“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可知,海蚀奇观是被海水冲击侵蚀的嶙峋怪石。
16.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根据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的特点,说出像什么即可,理由也是围绕着特点来写。
如:“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还可能像猴子和熊猫。其名为“动物乐园。”因为远远看去,一定是各种动物相聚在一起的动物乐园。
17.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从“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可知,海蚀奇观是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
18.A
19.C
20.B
21.D
22.把露珠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露珠的样子。
23.所有的粮食都丰收了,农民伯伯在收割粮食。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答。结台文中句子“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可知,人们抢收的是稻子,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可通过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作答。结合文中句子“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灬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里,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可知,文章中的“田园交响曲”指的是割稻子的声音,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田野丰收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文章主要写了田野丰收的景象。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注意分析开头、中间、结尾所写的内容来帮助分析结构。首先来看下本文的结构为:开头:秋天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中间:稻子里的丰收,人们收割稻子及绿油油的麦叶、蔬菜等。结尾: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从中可知这是“总一分一总”方式,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首先按照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再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与赏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即可。如“你瞧,那大豆从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这句话中从“探出”、“向外张望“、“欣赏”等词赋予了大豆人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豆成熟时的样子。
23.
本题考查学生想象写话的能力。
学生在作答时,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意思联想出相应的画面。从句子”你瞧,那大豆从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中的“这丰收的景象“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勤劳的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忙碌着,但脸上都是笑呵呵的。本题答案不固定,符合题意即可。
24.例文:
红佛寺
今天,火红的太阳射出了万道金光,暖洋洋的阳光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是个郊游的好天气。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去爬红佛寺。
红佛寺座落在甲青村附近的山上,我们开着汽车来到了山脚。一下车我就远远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大山,山顶云雾缭绕,像《西游记》中的蓬莱仙山,非常壮观。爸爸笑着对我说:“爬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它能使我们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科科,你太胖了,多爬爬山,更有好处。”爸爸说完后,便和我、妈妈开始登山了。我开始爬的时候,感觉一点也不累。山路由一级一级的石阶铺成,走起来相当方便,像走楼梯一样。我想:这次爬山难不到我,我家住在六楼常爬楼梯习惯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路上说说笑笑,欣赏着路边五颜六色的小花和绿色的叶子。
后来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山腰,山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山路渐渐变得陡峭,我似乎感到有点吃力了,上气不接下气,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我脸上的汗珠不停地掉下来,连头发尖都湿了,衣服也湿了,像是刚刚洗过澡一样。我真想坐下来歇一歇,可我是决不会低头的,就又继续了。最后,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不爬了,我们下山吧。”爸爸见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科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啊!坚持就是胜利。”听了爸爸的话,我羞愧极了。我咬紧牙关,鼓起了勇气继续向上攀登。几过几番努力,我们终于爬到了红佛寺。
站在山顶,微风吹过来,把我们脸上的汗滴都吹走了,这时候我感到非常舒服。我看着山下美丽的景色,小小的楼房,心中涌起了一种快乐——征服大山的喜悦。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爬山。
【解析】
【详解】
此次习作是让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描写。首先要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注意要题文相符,可以直接以自己写作的地方为题,比如:游黄山。开头可以运用开门见山直接介绍自己要描写的地方,也可以运用引用式引出写作对象,可以引用诗句、歌词、名言等。中间要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要描写的地方,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等。注意加入人物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最后结尾可以抒发情感,写出自己对所写地方的喜爱或赞美之情,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注意文章中心要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