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百年孤独》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百年孤独》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把握故事情节;积累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概括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一艺术手法带给我们离奇又真切、不可思议又颇具现实感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概括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这两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峙。前者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虚构了一个叫做马贡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它把读者引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相互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到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而且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甚至有人认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刻得让人觉得害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
2.了解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3.了解《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百年孤独》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主要的人物关系图:
4.创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集中表现出来。书中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故事情节
整个故事的架构算得上宏大,以1830年到19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的十几次内战,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时间跨度上百年,人物关系庞杂。
年轻时的乌尔苏拉不顾后果地跟表哥相爱,因为害怕生下猪尾巴孩子的传说,她迟迟不愿跟表哥圆房,直到布恩迪亚拿着长矛指向她,然后跟着布恩迪亚私奔,定居马孔多,她本以为生活会一直顺遂的过下去,可吉普赛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她的美梦。
丈夫钻研科学,甚至执意要离开马孔多,去探索新的世界。面对丈夫的异想天开,她强硬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不要整天想入非非,关心关心孩子吧”。
丈夫回归家庭后,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大儿子阿尔卡蒂奥跟着吉普赛女郎远走高飞了,丈夫置之不理,乌尔苏拉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寻子之路,结果竟找到了丈夫一心向往的外部世界,新的文明引进后,乌尔苏拉通过买糖公鸡,糖鱼和面包挣到了第一笔财富。
有了这些财富积累后,他们扩建房屋,乌尔苏拉俨然开始成为家庭的主心骨,可等到乌尔苏拉的孙子长大后,她又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长大后的阿尔卡蒂奥丝毫没有遗传祖母的秉性,他暴虐成性,喜好杀人,每当他决定要杀一个人时,乌尔苏拉就会挡在那人面前训斥他,而当阿尔卡蒂奥一派失势后,乌尔苏拉又用身体帮阿尔卡蒂奥挡子弹。
可阿卡蒂奥最终被枪杀,他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让即将出生的女儿跟随祖母的名字乌尔苏拉。但是思考再三,整个家族决定给这个新出生的女婴取名蕾梅黛丝。
蕾梅黛丝长大后不会自己洗澡穿衣,赤身裸体,还用粪便在墙上画小动物,因为厌恶修剪和盘发,她索性剃了个光头,可相反的是乌尔苏拉要她出门用面纱遮住面孔,家人们让她穿衣服,限制她的自由。
但蕾梅黛丝是一个美人,马尔克斯这样形容她的美貌“那些并不虔诚的男人涌向教堂,只为一窥美人儿蕾梅黛丝的脸庞,哪怕看上一眼也好,事实上,等不到那机会才是真正的幸运,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生再也无法安眠”。
外来的绅士曾献上一朵黄色玫瑰花,蕾梅黛丝接过花儿,撩起面纱,微微一笑,便让那位绅士沦陷了,然而他苦苦追求,蕾梅黛丝却丝毫不为所动,绅士便开始了酗酒,斗殴,最后在轨道上睡着,被夜行的列车碾过。
年轻的军官为蕾梅黛丝而死,外乡人因为偷看蕾梅黛丝洗澡而从房顶上意外摔死,于是马尔克斯写道,蕾梅黛丝发出的不是爱情的气息,而是死亡的召唤。
只有奥蕾里亚诺上校能看穿她,蕾梅黛丝绝不是别人口中所谓的“呆子”,而是恰恰相反的人,她能“撇开一切表面的现象,看见事物的本质。”
终于,在三月里的一天下午,马尔克斯给了她一个最美好的离开方式。蕾梅黛丝抓住全幅展开的床单,凌空升起,她挥手向人告别,周围是白的耀眼的床单。
蕾梅黛丝走后,乌尔苏拉继续作为这个家族的见证人,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在她面前轮回。
100岁那年,乌尔苏拉失明了。但这对她来说,只能算是人生的一个小小挫折,于是她研究声音,记住东西的位置,距离,颜色,轮廓,在整个家族里,没人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失明的,因为她根本和正常人一样。
“雨一停,我就要去了”,对于死期的到来,乌尔苏拉显得极为平静,她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从容体面,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瞬,她也不要被命运肆意摆弄。
乌尔苏拉和蕾梅黛丝是处在极端的两个人,前者流于世俗,尽力周全人事,后者却超然于物外,始终像个天真的孩子。
按照男权社会的要求,乌尔苏拉本该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顺遂地受着丈夫的庇护,可她没有,她精明能干,即使丈夫沉迷“炼金术”,不再关心家事,她也毅然向前,毫不退缩. 即使身处绝境,仍能绝地反击。
乌尔苏拉曾说过一句话,“只要上帝让我活下去,这个疯人院里总有充足的钱”。而看似严厉的她,其实把全部的真心和爱都给了自己的子孙。在马尔克斯创造的世界里,乌尔苏拉抚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个孤独且充斥着腐朽的家庭中,她是唯一一个想重振整个家族的人。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蕾梅黛丝是唯一一个能从家族既定的命运中轻松挣脱出来的人,她把生活的主动权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她与世界格格不入,而是因为她根本不屑于流于世俗,这样的一个美人儿,注定不属于人间。
蕾梅黛丝想要的从始至终都只是一种纯粹的爱,受美色气味等引诱的爱,蕾梅黛丝极为不屑,,她自由,不受束缚,活出了自己,定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百年孤独》中,名字就代表着轮回,可唯有这两个人的人生无人复制。
历史在不断地重演,直到一阵飓风卷过,这个经受了百年孤独的家族就此消失,人生的繁华终究是泡沫,只有寂寞才是人生的底色。
7.前情回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8.了解“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9.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广袤(mào) 锤炼(chuí)  逾越(yú)  怪癖(pǐ)
跋涉(bá)  蹉跎(cuō)  发髻(jì)  沁染(qìn)
愧疚(jiù) 污秽(huì) 玷污(diàn) 铁砧(zhēn)
(2)明确词义
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
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10.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脉络。
序幕(第1-2段):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第3-6段):丽贝卡到来。
发展(第7段):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第8-12段):“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局(第13-14段):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11.简单概括节选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⑴马孔多变了。⑵丽贝卡来了。⑶人们患上了失眠症,又转为失忆。
马孔多变成了繁华的城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忙于整治规划城镇的发展,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和次子奥雷里亚诺等人也都显得特别忙碌。乌尔苏拉的远房表妹丽贝卡被几位皮草商人带到马孔多,她是孤儿,来时还带来了她父母的骨殖;在改掉吃土的习惯后,丽贝卡成为布恩迪亚家的一员。丽贝卡患上了失眠症,这种病很快传染给了全家以及马孔多镇上的人们,而且患上失眠症之后还会导致失忆;马孔多镇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又都患上了失忆症,奥雷里亚诺想出了办法,他给每一样东西都贴上详细标签来抵御失忆。
12.马孔多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小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②居民用金刚鹦鹉与阿拉伯人进行商品交换,对再次到来的吉卜赛人表示欢迎;
③放了报时的鸟,换了音乐钟;种植巴旦木代替金合欢
④小镇吸引来了落户的新居民;
⑤外来文明、新鲜事物中也出现了丑恶的东西,如吉卜赛人把原来的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
与外界的联系、交流让马孔多由原来的偏僻、冷落变得繁华、热闹起来,充满商业气息。
根据课文的开头部分,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它的变化前与变化后的不同样貌他原本是个僻静的小村落,因外来者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优越,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市镇,有了手工作坊店铺,开辟了永久商道,其他民族的人纷至沓来,阿拉伯人来了,吉普赛人又来了,他们带来了大型赌场,人性中的贪婪欲望与堕落,就有可能被激发,而对此人们是兴高采烈的表示欢迎。
或许仅仅用土地肥美,位置优越等词语还不足以形容马孔多,我们不妨把视线投注到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变”之前的马孔多,芦苇盖成的屋子,组成原始村落,又如史前巨蛋,这就是所谓的“太初有道,开辟鸿蒙”的原始状态,明显带有《圣经》中《创世纪》的色彩。
13.课文最后对马孔多人患失眠症的描写有何寓意?
布恩迪亚一家患上了失眠症,并且这种失眠症传遍了全镇。显然,这段描述不是小说中的随意插曲,其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①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象征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这种挣扎焦虑、逐渐麻木和梦幻般的遗忘病症,就像马孔多的人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一样。
②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会失去记忆,即健忘。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寓意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是大开国门以外来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所以,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而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③《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1967年出版,出版后在西方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书中大量运用了这种象征的手法,将魔幻与现实混杂,让人们懂得历史在循环往复的历史长河中,从初生到毁灭是多么可悲。
14.赏析开头段落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仅仅40多个字、一句话,表达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空概念,这种时空概念构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
是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跨时空叙事”。这种方式重新定义了时间,仅仅存在于人类大脑里的时空,超越了目前任何电影镜头的表达叙述方式。这三个时空,隐蔽了叙述者是现在,是“现在将来过去时”,有预叙有倒叙,又隐藏顺序,电影镜头根本无法表达,唯一的办法是旁白,但旁白又不是电影镜头。
这样的一个开头,与小说的人物、内容、风格和故事情节紧密相连,过去现在未来穿插交汇,循环往复,展现了无比辉煌和激动的人性以及人类的思想。
这样的一个开头,对于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走进自己的记忆深处?人生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经历是不是在远处熠熠重现?这样一个开头的震撼力,仿佛时光荏苒,多年以后一个人在回忆时沧桑的语气。时光的转换,作家主体的介入,使作者和读者双重地进入了一种纯客观的视角中,故事自身成为了一个既非现在、又非未来的古老传说。我们永远与故事进行的时刻有着一定距离,使故事成为了一个纯故事,让故事的发生本身更孤独。这种全新的叙述模式,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让人不得不读下去。这个开头,让文学依然活者,文学依然可以叙述其他艺术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百年孤独里几乎都是独自一人。有的曾经爱上一个人,但那人不在了,后来再也没爱过,有的对年轻时候犯的错懊悔不已。
因为没有爱恋,没有感情,他们唯一剩下的只有孤独,阿玛兰塔不停地缝制殓衣,缝好了拆,拆完了再缝;上校不停地做金鱼,做好了融化,再做;奥雷连诺第二反复地修理门窗;雷梅苔丝每天都花许多时间洗澡;隔了两代人重复出现的侄子爱上姑姑的乱伦。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
总之,这些人物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房间里,走不出去。 在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家族内部出现了许多重复的故事,但因为有时间跨度,你不会觉得是在简单地重复,而是觉得是一种家族性的诅咒,这个诅咒就是孤独。
15.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期诞生于拉美的一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略萨等。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在描写现实、叙述故事时,总是插入离奇怪诞的情节和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将现实与幻象、常人与鬼魂交织于一体,使作品带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在技巧方面,大量使用象征、比喻、借代、暗示、渲染等手法,常常使作品显得玄奥诡秘,变幻莫测,甚至隐晦艰涩,结构上多采取“戏中戏”手法,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具有多层次特点;有时也突破时间顺序,采用意识流手法,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
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
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
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光的寿衣。
第三代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
第四代,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间;阿尔卡带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零两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
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
这位第七代继承人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小说中哪些情节表现“魔幻”的特点?这些情节是否有深层含义呢?
(1)找出具有“魔幻”特点的情节:
①奥雷里亚诺的预言。奥雷里亚诺说:“有人要来了”“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在路上了”。果然,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②遗骨不时出现,而且“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③丽贝卡吃土。丽贝卡来到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家数天。什么也不肯吃,竟然没有被饿死,后来印第安人发现她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
④马孔多的失眠症。从丽贝卡开始,继而蔓延到整个马孔多。被感染的人一开始只是失眠,后来变得健忘,最后会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2)结合背景探讨情节的深层含义:
①马尔克斯把这些魔幻的情节融入对现实的描写中,使现实主义题材改变本来面目,披上神秘色彩,即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使文章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②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这一情节的深层含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的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这象征意义实质上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和清醒的批判精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
16.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1)从节选部分来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怎样的形象
他富于幻想,是一个幻想,敢于实践,是一个实践者和发明家, 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欲望,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有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设计街道规划新居,他让家家户户用上了音乐钟等等。
(2)乌尔苏拉在家族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她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核心人物,也是整本书的核心灵魂。不管她的丈夫和儿子作出怎样的事,她都能保持清醒并维持这个家。她深爱着每个孩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给丽贝卡治疗怪癖,熬各种草药给大家治疗失眠症,都展现出她的无所不能。她是坚强的,勤劳的,她在丈夫沉迷于各种发明当中时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靠着卖糖果小动物的生意,她使整个家的生活逐渐明朗起来。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孔多的创建者之一,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乌尔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3)吉卜赛人在作品中的用意是什么?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孔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迪亚着迷。布恩迪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他才要率领马孔多的人们开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
17.探讨《百年孤独》之“百年”的含义
(1)书中七代人名字的多次重复一定是作者有意为之,那么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从马孔多创始人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他的次子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开始,家族男性的名基本都是“何塞 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这两个名字的各种组合。据统计,全书中叫何塞 阿尔卡迪奥的有5人;叫奥雷里亚诺的有22人。书中七代人名字的多次重复一定是作者有字意为之。与中国人传统中给孩子起名字要避长辈名讳相反,拉丁美洲的习俗是用家族中长辈的名字来给新生儿命名,以示尊重和纪念。作者有意识地将名字重复意味着强调和突出:这个家族的某种性格特质在代代被重复的名字中凸显出来了。
引用乌尔苏拉所说的:她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 阿尔卡迪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2)结合课文,归纳创始人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的性格特点,归纳第二代中的长子何塞 阿尔卡迪奥、第二代中的次子奥雷里亚诺的性格特点。
创始人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是一个富有创造力、进取心和冒险钻研精神的人。年轻时,他带领村民寻找新的家园,又以非凡的智慧和开拓的勇气,创建、管理马孔多,深受村民的尊重。但布恩迪亚是一个现实派和浪漫派的结合体。在他身上,既有创造性的、切实际的一面,像所有实干家一样勤劳、智慧;也有耽于幻想、不切实际的一面,有许多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不顾一切的执拗。第二代中的长子何塞 阿尔卡迪奥,在课文里没有出场,我们仅能从书下注释1中的“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迪奥”还有第一段中“但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中的零星语句推断出长子冲动莽撞。课文中和第二代阿玛兰达一起长大的阿尔卡迪奥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就是这位离家出走者的私生子。我们从课文中的“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完全凭自己的探索掌握了金银器工艺。青春期的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变得沉默寡言,但却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他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看出来第二代中的次子稳重、沉着、有理性,是谦谦君子,头脑清醒,也善于思考,是成大事的人。他还有神奇的预言本领,课文中是他预言了外来者孤儿丽贝卡的到来。当马孔多饱受失忆症折磨,还是他聪明地想出了贴标签并做解释的办法。
(3)再度关注家族七代人的图谱:奥雷里亚诺一众与阿尔卡迪奥一众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奥雷里亚诺们与阿尔卡迪奥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但是这两种个性在第一代领导人,也就是家族的创始人布恩迪亚那里是同时并存的。而在创始人的子孙身上却分裂了,成为对立的成分,表现为本能、冲动、欲望和理智、克制、深思熟虑两种特质,不会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呈现。布恩迪亚家族里的子孙一代代相似的性格特征和相似的性格命运不断被强化、重复,印证,让读者有命运的轮回之感。
《百年孤独》如此刻意地重复人物的名字和性格,是在淡化人物个性的同时,突出家族、集体的气质。每一个人物都受过去力量和家族血统的支配,所具备的也是先辈同名的人所建立的行为和性格模式。百年间马孔多也由当初创建、到兴盛、衰败和灭亡,这样一个大家族的由兴盛走向衰落,子孙后代也“一代不如一代”。
有记者在采访时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书名的?作者马尔克斯回答:“几乎是在写最后一页时想到的。到那时为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本书。我早就放弃《家》这个书名了。做出那个决定时,我做了一些计算,发现不止孤独了一百年,但把这本书叫作《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听起来就不对头。于是,我弄成个整数。结果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百年孤独》一书是在1976年被接纳和出版的,然后译成英文,1970在美国出版时,就变得举世闻名了。
小结:加西亚·马尔克斯花了18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并且在篇名上煞费了一番苦心。“百年”是什么意思?作家说,那是为了表示年代的久长,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
八、综合探究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观点四:生活方式是“孤独”的。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
观点五:精神上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九、创作主旨
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经济发展:市镇、商店,来了外国人。火车开来了,带来了外部的文明,
电灯使人们惊奇,电影使人们痛苦。
殖民入侵: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坐小汽车的美国经理,镇压农民起义的屠杀
消亡:马孔多镇消失——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的消失代表着一种反动落后的意识形态的消失。
布恩迪亚家族所有人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最后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陷人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
马尔克斯在解释人物的孤独性时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揭示人物孤独的精神状态,是为了寻找出路,摆脱孤独。
作者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香蕉公司工人罢工“是我们历史上要求解放,寻求联系,获取沟通的一种努力”。他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途径,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十、艺术特色
1.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色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叙事者从在叙事时间上带有模糊性的“现在”出发,陈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而这发生的事又指向遥远的“过去”,这个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使人物的命运与时间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2.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①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本文中,作者对健忘症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实质上包含了他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和清醒的批评精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
②运用大量魔幻手法
本文运用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本文节选部分多处运用了魔幻手法。如:奥雷里亚诺的预言。奥雷里亚诺说:“有人要来了”“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果然,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再如:丽贝卡吃土。丽贝卡来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数天,什么也不肯吃,竟然没有被饿死,后来印第安人发现她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
③侧重在塑造人物,描写人物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十一、小说金句补充
1.The secret of a good old age is simply an honorable pact with solitude.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2.The past was a lie, that memory has no return, that every spring gone by could never be recovered, and that the wildest and most tenacious3 love was an ephemeral truth in the end.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

3.Many years later as he faced the firing squad, Colonel Aureliano Buend was to remember that distant afternoon when his father took him to discover ice.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4.We fought all those wars and all of it just so that we didn’t have to paint our houses blue.
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5.A person doesn’t die when he should but when he can.
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7.One minute of reconciliation6 is worth more than a whole life of friendship. 重新合好的一分钟,比一生的友好还宝贵。

8.For it was foreseen that the city of mirrors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 at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Aureliano Babilonia would finish deciphering the parchments, and that everything written on them was unrepeatable since time immemorial and forever more, because races condemned to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id not have a second opportunity on earth.
布恩蒂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刻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被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9.We laughed and kept saying ”see u soon”, but inside we both knew we’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10.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九、布置作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堕落(duò)
宿命(sù) 呱呱坠地(guā)
B.氛围(fēn) 和弦(xuán)
杜撰(zhuàn) 噤若寒蝉(jìn)
C.魁伟(kuí) 汗渍(zì)
滑稽(qī) 悄无声息(qiǎo)
D.狡黠(xiá) 污秽(huì)
骁勇(xiāo) 辗转反侧(zh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将漫长时日中饱受捶炼的材料搁置一旁,又变回了创业之初那个富于进取心的男子。
B.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辩,然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
C.凭借青山绿水、人文情怀和产业重聚,浙江的特色小镇汇拢了更多的人才、信息和资金,这让创业者心驰神往。
D.大事难事看担当,考验面前见精神。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越需要一往无前的姿态、舍我其谁的境界,越需要呼唤铤身而出的闯将、干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B.马尔克斯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不仅在南美洲国家耳熟能详,而且也为中国作家和读者熟知,其作品已多次再版。
C.美国作家克莱将伊拉克战争的吉光片羽分解于十二个短篇中,以便多视角地展现这个海外战场的千姿百态。
D.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刮目相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再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拉丁美洲,甚至是哥伦比亚整个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B.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工人的女儿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儒家关于生命与道德价值融通的主要观点之一是“成身成性”。儒家认为,人的一生不只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          。上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价值与本体、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认识、价值与生命相互关系的理论表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理论思维,乃是一种典型的融通性思维。
①人的一生就是弘扬和实现仁义价值的过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
②由此,孔、孟提出仁义价值高于生命价值,当仁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人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③孟子提出,如果以肉体生命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那么人就会为了保全生命而无所不为,为了享乐生命而无恶不作。
④后代儒家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观点。
⑤而且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开拓、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A.⑤③①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③⑤④
D.⑤③②①④
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这场“经典诵读”比赛谁是最后的优胜者 作为评委的他噤若寒蝉,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座高崖上錾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亮白如新,蔚为壮观。
④尽管《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观众好评如潮,但是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攻击者的险恶用心。
⑤我们郑重提议,全体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既要重视经济赡养,也要重视“精神赡养”,让老人们能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⑥邱涛大学毕业后没有去招聘市场找工作,而是回家做起了电商。他力求创新,惨淡经营,一年下来获利颇丰。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①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此处属于望文生义。②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此处语境不当。③蔚为壮观:蔚,盛大;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此处使用正确。④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此处使用错误。⑤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此处使用正确。⑥惨淡经营:费尽苦心谋划某事。此处使用正确。
7.答案:A
8.答案:(1).A;(2).C;
(3).①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②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二空:“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压轴”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此处与“之作”搭配,应该用“扛鼎”。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据此排除C、D两项。再看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对象是马尔克斯的写作技巧,选用“出神入化”更合适,据此排除B项。故选A。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框句共有三处错误:一是暗换主语,后两个分句不能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作者”,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作品”,据此排除A、B两项;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七代人”后面添加“的传奇故事”;三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据此排除D项。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①处,由下文的“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扛鼎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可知,应填“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②处,由上文“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下文“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可知,应填“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