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成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2.(2022·成都)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3.(2022·成都)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4.(2022·成都)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2022·成都)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文献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实物史料彩绘打马球女佣彩绘狩猎骑马俑《弈棋仕女图》(局部)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6.(2022·成都)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7.(2022·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8.(2022·成都)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9.(2022·成都)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的是( )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10.(2022·成都)150年前,一份上海出版的中文报纸在其创刊号中写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秉承这样的宗旨,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A. 《时务报》 B.《解放日报》C.《申报》 D.《大公报》11.(2022·成都)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戊戌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三民主义B.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C.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三民主义D.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戊成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12.(2022·成都)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3.(2022·成都)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2022·成都)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15.(2022·成都)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16.(2022·成都)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A.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B.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C.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D.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17.(2022·成都)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是( )A. 哥伦布和迪亚士 B.达·伽马和麦哲伦C.哥伦布和麦哲伦 D.迪亚士和达·伽马18.(2022·成都)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与《人权宣言》。这两部重要文件的共同之处是( )A.终结了君主制度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宣告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19.(2022·成都)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了诗歌《郊游》,发出了图中的感叹。据此判断,诗人描绘的景象应该出现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0.(2022·成都)19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美国也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棉花种植却与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了危机,导致了美国(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西进运动的开展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1.(2022·成都)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22.(2022·成都)表反映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太空探索成就对比表苏联 美国1957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抢占太空制高点 1958年 发射了卫星1961年 苏军中校列昂诺夫走出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 1961年 美国人怀特进入太空,仅比苏联晚了3个月1966年 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1969年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C.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23.(2022·成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A.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D.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24.(2022·成都)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A.《假和平真霸权》 B.《新潮流旧秩序》C.《求团结促发展》 D.《倡合作谋共赢》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022·成都)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川归海之时】材料一:战国形势图狼烟四起之时】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摘编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风云激荡之时】材料三: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摘编自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伟大复兴之时】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6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指出“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概括其主张,指出其标志性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为实现邓小平“用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期望,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4)历史学习具有鉴古知今的重要作用。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26.(2022·成都)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打卡红色博物馆”的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开拓先驱们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所铸就的红色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自己参观红色博物馆的研学主题,在图中选取三个与该主题相关的博物馆,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列举与所选博物馆展出内容相关的史实,丰富你的研学内容。27.(2022·成都)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材料三: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图)。—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甲骨文【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 “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 ,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字表现的都与农业有关,反映出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C符合题意;A.手工业的新发展,不符合题意;B.私有观念的产生,不符合题意;D.赋税负担的繁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答案】A【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前往西域途中,被匈奴抓获,被迫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但是机会来了之后,他逃离匈奴,历经多年,最终完成了通西域的壮举,故选项A符合题意;B.班超,不符合题意;C.玄奘,不符合题意;D.鉴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3.【答案】D【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 ”,可以看出,该舞剧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故选项D符合题意;A.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不符合题意;B.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不符合题意;C.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4.【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皇是隋文帝时期的年号,明经和秀才都是科举制相关的名词,这里显示的是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故选项D符合题意;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B.察举制,不符合题意;C.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分析关键词。5.【答案】B【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唐朝时期男女一起荡秋千,骑马,女子下棋、打马球等活动,表明唐朝时期体育活动比较丰富,而且男女都可以参加,显示了社会风气开放,故选项B符合题意;A. 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不符合题意;C.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不符合题意;D. 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读懂其含义,在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是由于商业贸易的发展造成的,商业贸易的发展,使用的货币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笨重的货币特别不方便,于是为了适应需要,货币变得越来越轻便,故选项B符合题意;A. 都市生活的繁华,不符合题意;C.造纸技术的成熟,不符合题意;D. 冶铸工艺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7.【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在出土了相关实物后得到了证实,这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A.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不符合题意;C.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不符合题意;D.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8.【答案】D【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在一些地方设置了行省,在西藏和西域则相应的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专门治理这些地区,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的地方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就是说元朝地方治理因地制宜,故选项D符合题意;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不符合题意;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不符合题意;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9.【答案】D【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进入台湾,1662年,被打败的荷兰殖民者被迫离开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故选项D符合题意;A.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不符合题意;B.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不符合题意;C.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0.【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办报宗旨,那就是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一些令人感到惊奇的各种事情,都记载在报刊上,这种办报风格为后来的诸多报纸继承,故选项C符合题意;A.《时务报》,不符合题意;B.《解放日报》,不符合题意;D.《大公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时间、地点等信息。11.【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包括经济上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西方政治制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是提倡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故选项D符合题意;A.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②戊戌变法③地主阶级④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B.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民主与科学 ,不符合题意;C. ①近代化的探索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三民主义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根据上面的文字提示语,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之后的中国性质并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B.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不符合题意;C.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不符合题意;D.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13.【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故选项C符合题意;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不符合题意;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不符合题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14.【答案】D【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经过数百次实验,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找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新方法,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A.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不符合题意;B.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不符合题意;C.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5.【答案】B【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现在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石柱上,故选项B符合题意;A.阿拉伯文字,不符合题意;C.拉丁文字,不符合题意;D.古埃及象形文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16.【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表现的是女性即母性之美,体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不符合题意;C. 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不符合题意;D. 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7.【答案】C【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故选项C符合题意;A. 哥伦布和迪亚士,不符合题意;B. 达·伽马和麦哲伦 ,不符合题意;D. 迪亚士和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准确记忆。18.【答案】B【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与《人权宣言》 ,这两部文件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项B符合题意;A. 终结了君主制度,不符合题意;C.宣告了民族独立,不符合题意;D.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这样简单有效。19.【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初期”“小村子变成大城镇”“火焰燃气的浓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大量使用蒸汽机做动力,使得环境污染,故选项B符合题意;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提示语,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0.【答案】C【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美国的棉花出口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美国当时南方地区的种植园经济,主要使用黑人奴隶作为劳动力,北方地区实行工商业经济,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这样南北方因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故选项C符合题意;A.独立战争的爆发,不符合题意;B.西进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21.【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这是由于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成效显著,故选项A符合题意;B. 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不符合题意;C.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不符合题意;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2.【答案】C【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已经扩展到太空领域,故选项C符合题意;A.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不符合题意;B.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不符合题意;D. 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细心观察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23.【答案】A【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故选项A符合题意;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不符合史实;C. 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不符合题意;D. 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 ,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注意细心分析辨别。24.【答案】A【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幅漫画蕴含的是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即这里的白鸽,但是白鸽被绑上了炸药,要发射到亚太,实际上要插足亚太地区,体现的是假和平真霸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B. 《新潮流旧秩序》 ,不符合题意;C. 《求团结促发展》 ,不符合题意;D. 《倡合作谋共赢》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文字和图片,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回答,这是解题的关键。25.【答案】(1)战国七雄,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主张: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秦灭六国;“中国梦”;对外开放区的扩大;《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即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说秦的统一功劳巨大;(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主张是: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实现邓小平“用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期望,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故答案为:(1)战国七雄,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主张: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再进行概括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6.【答案】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内战爆发;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中共七大;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即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举自己熟悉的回答,比如: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故答案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博物馆: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史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确定主题,在选出三个图片中的博物馆,之后依据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识记进行叙述回答。27.【答案】(1)明朝长城;理由: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另外上面还有都城是京师(今北京);长城外有少数民族政权女真、瓦剌等;(2)《义勇军进行曲》;变化: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文明的象征,和平的象征等;【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明代长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从起止点看是明长城;另外图片中的都城是京师(即今北京),明朝都城是京师;还有图片中,长城外部有女瓦剌等少数民族政权,这是明朝时期的情景;(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意义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也是和平的象征;故答案为:(1)明朝长城;理由: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另外上面还有都城是京师(今北京);长城外有少数民族政权女真、瓦剌等;(2)《义勇军进行曲》;变化: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文明的象征,和平的象征等;【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出进行判断的理由,注意从图片中去找,写出两点即可;(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1 / 1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成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答案】C【知识点】甲骨文【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 “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 ,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字表现的都与农业有关,反映出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C符合题意;A.手工业的新发展,不符合题意;B.私有观念的产生,不符合题意;D.赋税负担的繁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2022·成都)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答案】A【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前往西域途中,被匈奴抓获,被迫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但是机会来了之后,他逃离匈奴,历经多年,最终完成了通西域的壮举,故选项A符合题意;B.班超,不符合题意;C.玄奘,不符合题意;D.鉴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3.(2022·成都)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答案】D【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 ”,可以看出,该舞剧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故选项D符合题意;A.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不符合题意;B.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不符合题意;C.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4.(2022·成都)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皇是隋文帝时期的年号,明经和秀才都是科举制相关的名词,这里显示的是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故选项D符合题意;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B.察举制,不符合题意;C.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分析关键词。5.(2022·成都)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文献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实物史料彩绘打马球女佣彩绘狩猎骑马俑《弈棋仕女图》(局部)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唐朝时期男女一起荡秋千,骑马,女子下棋、打马球等活动,表明唐朝时期体育活动比较丰富,而且男女都可以参加,显示了社会风气开放,故选项B符合题意;A. 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不符合题意;C.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不符合题意;D. 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读懂其含义,在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6.(2022·成都)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答案】B【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是由于商业贸易的发展造成的,商业贸易的发展,使用的货币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笨重的货币特别不方便,于是为了适应需要,货币变得越来越轻便,故选项B符合题意;A. 都市生活的繁华,不符合题意;C.造纸技术的成熟,不符合题意;D. 冶铸工艺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7.(2022·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在出土了相关实物后得到了证实,这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A.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不符合题意;C.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不符合题意;D.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8.(2022·成都)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答案】D【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在一些地方设置了行省,在西藏和西域则相应的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专门治理这些地区,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的地方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就是说元朝地方治理因地制宜,故选项D符合题意;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不符合题意;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不符合题意;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9.(2022·成都)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的是( )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答案】D【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进入台湾,1662年,被打败的荷兰殖民者被迫离开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故选项D符合题意;A.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不符合题意;B.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不符合题意;C.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0.(2022·成都)150年前,一份上海出版的中文报纸在其创刊号中写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秉承这样的宗旨,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A. 《时务报》 B.《解放日报》C.《申报》 D.《大公报》【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办报宗旨,那就是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一些令人感到惊奇的各种事情,都记载在报刊上,这种办报风格为后来的诸多报纸继承,故选项C符合题意;A.《时务报》,不符合题意;B.《解放日报》,不符合题意;D.《大公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时间、地点等信息。11.(2022·成都)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戊戌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三民主义B.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C.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三民主义D.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戊成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包括经济上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西方政治制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是提倡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故选项D符合题意;A.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②戊戌变法③地主阶级④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B.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民主与科学 ,不符合题意;C. ①近代化的探索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三民主义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根据上面的文字提示语,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2.(2022·成都)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之后的中国性质并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B.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不符合题意;C.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不符合题意;D.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13.(2022·成都)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故选项C符合题意;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不符合题意;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不符合题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14.(2022·成都)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答案】D【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经过数百次实验,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找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新方法,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A.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不符合题意;B.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不符合题意;C.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5.(2022·成都)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答案】B【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现在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石柱上,故选项B符合题意;A.阿拉伯文字,不符合题意;C.拉丁文字,不符合题意;D.古埃及象形文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16.(2022·成都)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A.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B.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C.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D.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表现的是女性即母性之美,体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不符合题意;C. 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不符合题意;D. 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7.(2022·成都)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是( )A. 哥伦布和迪亚士 B.达·伽马和麦哲伦C.哥伦布和麦哲伦 D.迪亚士和达·伽马【答案】C【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故选项C符合题意;A. 哥伦布和迪亚士,不符合题意;B. 达·伽马和麦哲伦 ,不符合题意;D. 迪亚士和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准确记忆。18.(2022·成都)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与《人权宣言》。这两部重要文件的共同之处是( )A.终结了君主制度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宣告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答案】B【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与《人权宣言》 ,这两部文件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项B符合题意;A. 终结了君主制度,不符合题意;C.宣告了民族独立,不符合题意;D.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这样简单有效。19.(2022·成都)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了诗歌《郊游》,发出了图中的感叹。据此判断,诗人描绘的景象应该出现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初期”“小村子变成大城镇”“火焰燃气的浓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大量使用蒸汽机做动力,使得环境污染,故选项B符合题意;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提示语,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0.(2022·成都)19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美国也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棉花种植却与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了危机,导致了美国(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西进运动的开展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答案】C【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美国的棉花出口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美国当时南方地区的种植园经济,主要使用黑人奴隶作为劳动力,北方地区实行工商业经济,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这样南北方因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故选项C符合题意;A.独立战争的爆发,不符合题意;B.西进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21.(2022·成都)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这是由于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成效显著,故选项A符合题意;B. 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不符合题意;C.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不符合题意;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2.(2022·成都)表反映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太空探索成就对比表苏联 美国1957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抢占太空制高点 1958年 发射了卫星1961年 苏军中校列昂诺夫走出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 1961年 美国人怀特进入太空,仅比苏联晚了3个月1966年 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1969年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C.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答案】C【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已经扩展到太空领域,故选项C符合题意;A.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不符合题意;B.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不符合题意;D. 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细心观察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23.(2022·成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A.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D.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答案】A【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故选项A符合题意;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不符合史实;C. 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不符合题意;D. 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 ,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注意细心分析辨别。24.(2022·成都)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A.《假和平真霸权》 B.《新潮流旧秩序》C.《求团结促发展》 D.《倡合作谋共赢》【答案】A【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幅漫画蕴含的是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即这里的白鸽,但是白鸽被绑上了炸药,要发射到亚太,实际上要插足亚太地区,体现的是假和平真霸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B. 《新潮流旧秩序》 ,不符合题意;C. 《求团结促发展》 ,不符合题意;D. 《倡合作谋共赢》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文字和图片,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回答,这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022·成都)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川归海之时】材料一:战国形势图狼烟四起之时】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摘编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风云激荡之时】材料三: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摘编自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伟大复兴之时】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6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指出“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概括其主张,指出其标志性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为实现邓小平“用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期望,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4)历史学习具有鉴古知今的重要作用。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答案】(1)战国七雄,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主张: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秦灭六国;“中国梦”;对外开放区的扩大;《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即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说秦的统一功劳巨大;(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主张是: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实现邓小平“用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期望,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故答案为:(1)战国七雄,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主张:加强合作,打败法西斯;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再进行概括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6.(2022·成都)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打卡红色博物馆”的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开拓先驱们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所铸就的红色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自己参观红色博物馆的研学主题,在图中选取三个与该主题相关的博物馆,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列举与所选博物馆展出内容相关的史实,丰富你的研学内容。【答案】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内战爆发;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中共七大;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即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举自己熟悉的回答,比如: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故答案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博物馆:井冈山革命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史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都失败了,之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随着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但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长征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之后一路前行,终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重心也转移到西北。【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确定主题,在选出三个图片中的博物馆,之后依据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识记进行叙述回答。27.(2022·成都)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材料三: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图)。—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答案】(1)明朝长城;理由: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另外上面还有都城是京师(今北京);长城外有少数民族政权女真、瓦剌等;(2)《义勇军进行曲》;变化: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文明的象征,和平的象征等;【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明代长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从起止点看是明长城;另外图片中的都城是京师(即今北京),明朝都城是京师;还有图片中,长城外部有女瓦剌等少数民族政权,这是明朝时期的情景;(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意义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也是和平的象征;故答案为:(1)明朝长城;理由: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另外上面还有都城是京师(今北京);长城外有少数民族政权女真、瓦剌等;(2)《义勇军进行曲》;变化:不再是一座建筑工程,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是全民族抗战;(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文明的象征,和平的象征等;【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出进行判断的理由,注意从图片中去找,写出两点即可;(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学生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