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训练:话题扩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训练:话题扩展(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话题扩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面示例:战斗在抗疫一线的73岁的李兰娟脱下口罩,脸上有深深的压痕。
画外音:大爱守护生命,压痕铸就勋章。
画面1: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任务大厅大屏幕上,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向全国青少年挥手致意。
画外音:航天点燃梦想,青年赓续精神
画面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姑娘们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终于实现了史诗般的逆转,取得了冠军,笑到了最后。
画外音:女足逆转决赛,中国赢得尊严
综合以上画面和画外音,以“实现中国梦”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修辞,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心事还在盛夏的夜里辗转,眼前已然是一派深秋的清寒。请以“秋已重,请添衣”为话题,给自己的某一位朋友或亲人写一段寄语。要求:①明确称谓,语言得体;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情景交融;④60~80字。
3.本课的四首诗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托物言志抒情。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4.班级计划举行“中国梦·航天梦”主题班会活动。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向同学们简要陈述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的原因(发言的开头已经给出)。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晰,不超过90字。
相关资料: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在《左传》《史记》《山海经》《礼记》等数十部古书中均有记载。火神“祝融”又象征着我们的祖先战胜黑暗,征服自然的顽强精神,一直以来,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我认为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有三个原因。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弯曲”为话题,用“不是……而是……”的句式续写一组排比句。
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学会给自己减轻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一种情境,其中必须包含“青山”“小溪”“人家”三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7.请从曹雪芹、鲁迅以及文学形象桑地亚哥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引用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90~120字(含标点)。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磨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8.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子路,还是曾参,或者其他的哪位?请选择孔子的一名弟子,结合《论语》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喜欢他的理由。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特征,100字以内。
9.真正爱你的人,其实就是愿意一直容忍你的人。请围绕此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②文段为“总一分一总”结构;③不超过120字。
10.这是一首题为“故乡”的小诗,曾获得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金奖。请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你认为诗中的“两个字”是哪一个词语?请以“故乡”和这个词语为中心,扩写一段文字。
要求:能够表现出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11.根据下面的摄影作品,写一段以“父爱”为主题的短文。要求: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00字。
12.请以“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为观点开头,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1、有理有据,层次分明;2、语言生动流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3.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词语:节俭 幸福 行动 务实 中国梦
14.按要求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①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120个字。
雷雨中,我与母亲扶植欲倒的向日葵。
15.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80个字)
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16.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村庄 野草 夏天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某学校校园里的树由各班认领,并在认领的树上挂一块认领牌,并根据树的某一生态习性在认领牌上写一段有诗意的“树木寄语”。
示例:
石榴树生态习性:喜阳光,喜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土壤,花期长达数月,每年五、六月间紫花怒放,灿若云霞,花红似火。
写的“树木寄语”:“阳光钻进石榴花里,几番跳跃,花朵微摇,一片火红,在阳光下折射出摄人心魄的绚丽光彩。”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所在班级认领了一棵松树,松树的生态习性:耐干旱、耐寒、耐贫瘠土壤;四季常青,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
请为松树认领牌写一则有诗意的“树木寄语”,句式不必仿示例,不超过60个字。
18.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阅读成就梦想,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从以下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用“ ,你让我懂得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经典人物。要求:所写内容必须与人物相符,使用两种修释手法,不少于60字
贝多芬 桑迪亚哥 苏轼 觉慧 烛之武
19.请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80字左右。
20.“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应该有诗和远方”,生活中应该懂得欣赏,回味感动。联系你被一篇文章、一幅画作、一首歌曲……感动的一次经历,谈谈你的心理感受或是审美体验。
要求:语言流畅有文采,内蕴丰富。(不少于60字)
参考答案:
1.示例:实现中国梦,需要对生命的虔诚守护,需要对梦想的奋力铸就,需要对胜利的执着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时代价值,合力圆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写语句的能力。
要求以“实现中国梦”开头,首先要确定所写主题。
从题1的三个画面可以看出,需要不同岗位的不同人的付出,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从一则画面提取出一种精神或一种付出,形成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便可构成排比。
如画面示例中提取出“守护生命”“不畏艰难/牺牲”等,画面2提取出“追求梦想”“奋斗逐梦”等,画面2提取出“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等,结合画面内容整合成句式一致的三个句子。
最后再总结,只有人人坚守岗位、执着追求,才能实现中国梦,构成完整语段。
2.当秋风冷雨描绘了秋天的萧瑟,红叶总会添上一点热情;当冷月寒露制造着寒冷,愿我的问候能给你温暖。朋友,天冷莫忘添衣裳,祝你健康平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话题扩展及写寄语的能力。
这类扩展题要以题目提供的话题或结合给定的情境加以阐释、联想,使之明确、丰满,富有意味。表达上,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要熟悉,比如比喻可以增强形象性,拟人可以增强生动性,排比修辞让气韵流畅,内容丰富情感突出,另外也可以使用借代、双关等手法。内容上,围绕“秋已重”进行景物描写,点出特点来,可以借助修辞描述。围绕“请添衣”进行情感抒发,感情要真挚,可以融合于景物描写中,以体现“情景交融”的特点。
另外写“寄语”注意明确称谓,即寄语的对象——某一位朋友或亲人,一般要表达对对方的勉励、关爱等,本题适合表达关爱,要有“天冷加衣”这样的表达,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
3.(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先分析四首诗歌借助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或者书写什么志,然后可以借用这四首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用“梦想”开头拟写一段文字。
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先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而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无数怒涌的白云”“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展现了壮阔的意境,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如《红烛》,诗中使用各种手法塑造“红烛”这一意象: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如《致云雀》,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方式,从各个角度对云雀加以描绘、赞美。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比作玫瑰,使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的无比美妙。
由此可知,考生在描述“梦想”的时候可以使用想象、比喻、夸张等技巧,同时也可以联系浪漫主义诗人,结合其诗句来展现。如可以想到庄子,想到庄子的《逍遥游》,对庄子而言,他的梦想是化作九天鲲鹏,可以摆脱尘世的羁绊;可以想到李白,想到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想到张若虚,想到他的《春江花月夜》。
4.祝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火神,与火星探测的“火”有关,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火是光明的象征,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象征着我们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顽强的科学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扩展、发言稿的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陈述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的原因”,这是在主题班会上小组代表的发言稿的开头,这就要从题目所给的资料中进行概括和阐发。首先,祝融是我国的火神,和火星有关,寓意着我国进行深空火星探测的开始,点燃了星际宇宙探测的火种;火,在我国又是光明的象征,“象征着我们的祖先战胜黑暗”;在火星探测中,我国科学家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正与火神的寓意相契合。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5.示例: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理智;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坚定地站立;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续写句子的能力。
续写句子一是内容,二是句式,三是修辞。题干已经给出了主题,以“弯曲”为话题,也给出了句式,用“不是……而是……”的句式续写一组排比句。内容上尽量与所给句子整体协调。前面给出了对于压力要学会承受,要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学会给自己减轻压力。按照前面的思维,考生应当解释“弯曲”的内涵,一般人可能认为“弯曲”就是屈服,就是妥协,甚至意味着倒下、死亡,其实不是;有时候适当的妥协反而能减轻压力,为后面的胜利赢得宝贵的时机;暂时的“弯曲”目的是为了以后的“站直”和“胜利”。考生要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将这一道理解释清楚。
6.连绵的青山,延伸向天际,犹如一条卧龙。山脚下,小溪旁,林木葱茏,嘉树成荫,有三五人家,散居于此,如处世外桃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展语句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来描绘情境”,审题可知,考生要运用描写的手法,来描绘情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就是要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中的一种,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一定要做到手法明显清楚,让评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最好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其中必须包含‘青山’‘小溪’‘人家’”,要通过想象联想,把三个意象组成合理的一段文字,做到逻辑合理;“50字左右”,明确的字数要求,不能少于40字,最好不要多于60字。
7.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磨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鲁迅年幼,却遭父亲去世而担当支撑家庭重任;求学路上,却身逢国家积贫积而弱弃医从文;如缘大笔唤醒民众,却被通缉而用呐喊唱出时代最强声音。“我以我血荐轩辕”终成为民族脊梁,这难道不是磨难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桑地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却捕获马林鱼;返航时遇到鲨鱼,却以与之搏斗;到家时只剩骨架,竟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成为人们的座右铭,这难道不是磨难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生动、鲜明的能力。
本题是续写补写型,要求考生以所给句子为开头,在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境遇,体现“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考生续写时注意用恰当手法使境遇更打动人心,精神更撼人心魄。阅读题目可知,根据所给内容“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确定所选人物必须处于艰难或者恶劣的环境中,然后仍然与逆境抗争的人物形象,比如曹雪芹的家道中落,却创作出鸿篇巨作《红楼梦》;鲁迅身逢国家积贫积而弱弃医从文,面对麻木愚昧的民众,发出大声疾呼等;桑地亚哥捕获马林鱼的过程,体现“硬汉子”精神,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不服输。续写的过程中运用排比、引用和反问修辞手法,语义通顺即可。
8.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我欣赏颜回,他可谓品学兼优。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地方,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抛弃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可谓安贫乐道,勤奋贤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经典阅读和微写作能力。
写作前,先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考生读了《论语》后,孔子的众弟子之中选择一位,说明选择他的理由。审题要点:关键词“孔子的众弟子”“选择一位“喜欢的理由”“人物性格特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要结合人物的特点及言行进行分析,自圆其说。写作建议:要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有理有据。如,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他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尊重老师,以德行著称等。曾参生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两个人都可以写。
9.真正爱你的人,其实就是愿意一直容忍你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地老天荒永远相伴。真爱在心间,未必浪漫,却必定真挚;真爱在身边,未必热烈,却必定真诚;真爱在眼前,未必轰动,却必定宽容。真诚、默契和包容就足够了。以包容之心,去领悟人间真爱。真爱需要忍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所写文字内容上首先要抓住“真正爱你的人,其实就是愿意一直容忍你的人”这个话题中心,抓住“爱”“容忍”等关键词,不得偏颇,所以可以选择所给的这句话作为中心句;在结构上要确立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即以“爱”“容忍”的内容开头,分析之后再以此内容结尾;手法上必须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排比句注意句子结构上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引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和“爱”“容忍”有关的名人名言;最后不要忘记字数要求。
10.诗中的“两个字”为“怀念”。
我回到故乡重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我看到山连着山、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境。故乡如母亲般敞开她的怀抱,储存起我对她的怀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由题干可知,此题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答案可以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比如由故乡可联想到远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怀念、感恩、歉疚等思想感情。扩写时要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两种相应的修辞手法来写,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11.阳光明媚的郊外,自行车后座的男孩看着“嗖嗖”地旋转不停的风车,额头紧贴着父亲如山的脊背,正咧嘴微笑,满脸荡漾着快乐。看着如此温馨的场景,恍惚间,风车仿佛在我的记忆深处慢慢地旋转,转出一幅优美的画卷,画卷里流淌着深深的父爱!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生动、形象。
首先要观察画面,看画面上的对象、人物的表现、周围的环境。在写作时须将“儿子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玩风车”这一主要事件拉长,补充相关细节,如儿子的动作、神情,以及风车旋转的状态,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画面,突出“父爱”的主题;拟写的时候要使用至少一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使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虚实结合”中的“实”主要指画面,“虚”主要指由此引起的联想或回忆,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中的画面与联想、回忆中的情景相联系,突出“父爱”主题。
12.示例: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观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做学问犹如登山,要真正有所得,需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是诱惑,极少数科研人员耐不住寂寞,总想抄捷径,快出成果,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科学精神不协调的现象,例如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这些都给科学研究抹上了阴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中续写的能力。补写续写型扩展语句,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此处要求续写,内容要以“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为观点开头,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先把握话题,确定扩展方向。根据“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的含义可知,要续写的文段主旨应为“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住艰苦”。再 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进行写作。注意文采和字数要求。
13.节俭是一种美德,像摇曳的花朵,用无声的语言阐释民族复兴的幸福;务实是
一种踏实的作风,似沉静的高山,用实际行动解读中国梦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平常的积累,用准确的语言,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本题中,题干中所给的五个词语,其中“务实”“行动”和“中国梦”三者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又具有一定的引申性,可依据三者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而“节俭”是与“浪费”相对的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节俭”与“幸福”有机联系起来,并和“中国梦”的有关内容构成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修辞(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及字数要求。
点睛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14.雷雨说来就来,瞬间,夹杂雷声闪电倾盆而下,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向日葵稚嫩的身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不顾母亲的阻拦,我冒雨冲了出去,在向日葵的一边用一根木棍支住。这时,母亲也打着伞过来帮忙。母亲用细绳把木棍与向日葵绑好,又重新培了土。在我们的努力下,向日葵终于在急促的风雨中挺直了腰身。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本题是话题阐发型,其形式是给出了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表达方式加以充实或拓展,考生要按照题干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或逻辑思维解题。
题干提供了需要扩展的语句和具体的扩展要求,扩展务必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考生在解答时,第一步:分析题干中要扩展的语句。“雷雨中”是设置的场景,“我与母亲”是场景中的人物、事件的实施者,“扶植欲倒的向日葵”是事件。第二步:确定记叙、描写的重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我与母亲”的状态、“扶植”的过程应是这段文字记叙、描写的重点。第三步:按要求拟写答案,拟写时要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20个字。
点睛
话题阐发型的语句扩展提,考生要注意围绕中心,不得改变话题。且按照要求,采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加以充实或展现,进一步突出中心,使语句更富表现力。
15.美丽总伴随着痛苦。芭蕾舞者那种十年如一日将脚趾踮起像踩在刀刃上的日子,流过无数的血与泪,那每一个舞步都是对痛苦的历练。如果你想拥有芭蕾舞者的那份美丽就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痛苦,破茧才能成蝶。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本题是话题扩展型,要求以所给句子作为话题中心,调动考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来举出恰当的例子论证这一中心,注意所举例子要生动简洁的叙述,突出中心句中关键词的特征,考生还要注意句子是否有副词的限定,还要有由个体到一般地论证说理。
该题要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扩展“美丽总伴随着痛苦”,实际上是要求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抓住“美丽”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痛苦”中呈现出“美丽”,并据此联想到富有此种特征的人物作为事例,论证中心。
点睛
话题扩展型的扩展语句题,考生要分析审准题干,并分析所为语句的侧重点和观点态度,明确扩展方向和要用到的手法,其重点是使语意更丰富,论证更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16.这些杂生的野草傲然挺立着,像流淌的汁液,浸润着黄土的肌肤。天、地、人都被绿色包裹,就连目光也变成了一道绿色的箭镞,落在这个夏天最为安宁的村庄。
解析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在扩展语句时,应在“村庄”“野草”这几个词的限制下创设具体的语境,把几个词语糅合进以核心要素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在展开想象时,想象的内容要合理,要和创设的语境相吻合,特别要注意的是,野草的生长状态必须要符合夏天这一特定的季节。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点睛
表达要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
17.示例:把根扎透干旱和贫瘠,几经坚忍,让树枝吮吸霜雪,几经拼搏,方永葆青春,在风雨中挺立着苍劲、伟岸的身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为松树认领牌写一则有诗意的‘树木寄语’,句式不必仿示例,不超过60个字”,寄语需要“有诗意”,必须化抽象的生态介绍为形象的描述,必须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同时要体现出所描写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生态习性,如“松树的生态习性:耐干旱、耐寒、耐贫瘠土壤;四季常青,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等,抓住其中的某些特点来写,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
18.答案示例一:苏武,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忠贞不屈。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你毫不畏惧;在荒凉的北海杖汉节牧羊,你坚韧不拔;在李陵动情的劝说下,你不为所动。你是大汉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
答案示例二:觉慧,你让我懂得了勇于反抗、追求进步。你敢于摒弃偏见和婢女鸣凤相爱,敢于违抗高老太爷帮觉民逃婚,敢于写批判文章、编进步刊物。你是奋飞的雏鹰,在努力挣破那狭小的牢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以下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用‘ ,你让我懂得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经典人物”“将选择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然后再作答;所写内容必须与人物相符,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然后从备选的五人中选取一位自己非常熟悉的,回忆该人物所作的事情以及在做事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最后拟写的时候要根据要求使用两种修辞。如贝多芬,考生可以抓住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进行拟写,可以列举他在与身体的抗争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现;如桑地亚哥,考生可以展示他硬汉的精神,如勇敢无畏、乐观自信等,可以列举他与大海、鲨鱼、大马林鱼的抗争来展现;如苏武,可以围绕他对朝廷国家的坚贞以及他的顽强不屈来写,迢迢万里,他持汉节,奔塞外,纵是胡天阴寒,八月飞雪,亦阻不了持节云中,豪情万丈,烈烈寒风,荒地牧羊,被扣北海之滨,而家在远方,至死不降;如觉慧,他向往民主,勇于反抗高家老太爷的高压统治,相关事件如与侍女相爱,帮觉民逃婚,写批判文章等;如烛之武,可以围绕他的胆量、辩才、谋略来谈。
19.(示例)甲骨上的汉字,用细直的笔法刻录先民的思考;宝鼎上的汉字,用肥粗的笔道凝固祖先的祈祷;竹木上的汉字,用沉稳的笔势记录先人的思想……汉字,五千年的流传,鲜活蓬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要求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这就要求考生在拟写时要先思考“汉字”的相关特点,如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三位一体,汉字有七体(一说八体)、六书等;然后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进行拟写即可。拟写时注意要对题干中运用修辞和字数等要求进行落实。
20.生活中应该懂得欣赏,回味感动,想起契诃夫在《醋栗集》里的言论: “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如果生活有意义有目标,那意义和目标就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幸福,而是比这更伟大、更合理的东西。”
这是契诃夫对心平气和、昏昏欲睡的“幸福”提出的温和的但又是沉重的责备,他试图用一种美的诚恳的声音,教人们脱于寻常意义,去了解生活的另一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应该有诗和远方”“生活中应该懂得欣赏,回味感动”“感动的一次经历”“谈心理感受或是审美体验”,考生答题时借助一篇文章、一幅画作、一首歌曲或其他引起感触的
作品,谈自己对生活中“诗和远方”感悟。注意字数限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