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必备知识】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3.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4.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讲授新课】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情景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点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②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包括内容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情景2◆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这是人类的财富。”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为什么这些国家政要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发出如此赞叹?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点评:(1)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但对研究军事史有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对艺术史、科学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再现了2200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它和埃及、希腊等地的艺术精品的不同之处是以磅礴的气势、巨大的规模、严整独特的艺术结构震惊世界。它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着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2)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联系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情景3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71.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圆。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点评: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而“孝”又要求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这是思想包袱,应该摒弃。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当代价值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点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