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
【必备知识】
1.了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理解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3.理解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难点]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公共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
1、民族文化的地位?产生与形成 民族文化的作用 核心?
2、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要求。)
【讲授新课】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情景1
不同的建筑艺术、舞蹈艺术、体育运动项目、语言文字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点评:
自由体操是人们为保持身体健康和健美身材而创造的一种体育运动。它具有增强体质、健美体形、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品格的功能。自由体操增强了人们身体的美感,提升了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文化品位。
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这种庭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房屋的布局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紧密相连的。
1.文化具有民族性
(1)含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注意:
民族文化分为两个维度
对外: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
对内:中国56个民族,每种民族文化各有特色;
产生与形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按照风俗,以前人们习惯上坟烧纸、 燃放鞭炮 。这种方式容易引发山火,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现在,人们习惯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踏青扫墓,和大陆亲友共同焚香祭祖,这血缘、情缘注定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都是血脉相承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思考:材料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点?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课堂练习】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过端午节年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 23. 9%。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答案A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
    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对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有决定性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2.文化具有多样性
材料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饮食方面,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喜爱吃烤羊肉串、抓饭和馕,蒙古族爱吃炒米、炸羊尾和喝奶茶,朝鲜族爱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爱吃糍粑和喝酥油茶;在服饰方面,蒙古族习惯穿蒙古袍和马靴,藏族爱穿藏袍,维吾尔族爱戴四楞绣花小帽,朝鲜族爱穿船形胶鞋,苗彝藏等民族的妇女爱戴金银制的饰品。
思考:不同民族在饮食和服饰等方面折射出来的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思考中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的成因?
原因: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正确态度: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拓展补充:我们强调“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发展多样化”,二者是否冲突呢?
(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一体化的观点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